交通事故赔偿谈判技巧篇一: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理技巧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理技巧重大交通事故,是指死亡一至二人、或重伤三人以上十人以下的事故,处理此类事故要求事故处理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熟悉道路交通方面的、事故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保险索赔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还应具有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责任心和责任感。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就重大事故处理谈点个人看法一、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
二、事故受害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三、与事故处理民警的沟通工作四、与事故受害者家属的协调工作五、依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的善后工作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
1、车队安全员接到交通事故电话时,应立即赶赴现场,对有一线生还希望的伤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
2、对当场死亡的事故、应保护好现场、收集证据、寻找目击者。
3、询问驾驶员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以便教导驾驶员正确回答交警的询问。
4、逐级向车队、公司安保部汇报。
5、在现场配合交警勘察事故现场6、成立事故处理工作小组,成员:分管副总、安保部、车队长、安全员等。
事故受害者家属的安抚工作1、组织人员上门慰问事故受害者家属,对受害者家庭突发的遭遇表示同情能够解决的一些临时困难尽量解决。
2、在受害者家属面前,不乱说话、不说过头话、不说无关的话、不谈事故原因、不谈事故责任、也不宜长时间逗留。
3、尽量了解受害者家庭背景,以便后期工作的开展。
与事故处理民警的沟通工作1、事故发生后要积极地与事故处理民警进行沟通,了解事故案情,提供所能掌握的证据、证人。
2、在与民警聊天时可以就事故的原因,双方的责任谈点我方的看法,以便他们在做出责任认定时能够考虑到我方的关切。
3、积极配合事故处理机关对事故车辆及其它物证的进行检验,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请求事故处理民警尽最大努力做好受害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将国家规定的事故处理程序、法规宣传透彻。
5、事故处理过程尽量按程序走,根据现场判断我方责任较大的事故,可以提前与受害者家属协商尽快解决。
与事故受害者家属的协调工作1、与受害者家属商谈事故赔偿,地点必须在事故处理机关内进行,特殊情况另行考虑。
2、受害者家属的三个代表应全部到场,家庭其他人员劝其在调解室外等侯,不听劝阻的谈判时不必搭理其讲话。
3、事故调解时应请事故处理民警到场宣传法规、政策、计算出事故应该赔偿的费用。
4、随着经济的增长物价的上升,人身损害赔偿费用逐年增加。
既便是这样按照规定的费用赔偿,死亡事故无法处理,但也不是说受害方可以漫天要价。
5、谈判时一定要有个谈判的基数,这个基数就是交警计算出国家规定的赔偿费用,在此基础上考虑受害者家庭的实际困难可以适当增加一点费用,但是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增加费用也不能一步到位,要像挤牙膏一样慢慢来,否则费用无法控制。
6、谈判时,我方代表红脸、白脸应分工明确、一唱一合,相互配合。
7、针对蛮不讲理的家庭,不能一味迁就应做到依法、依据、有理、有节、据理力争。
8、赔偿谈判时要有耐心和信心,不可能一次谈成,谈的过程中,注意言语表达,不能误导受害者家属认为我方代表没有诚意、做不了主、说话不算数。
打消他们找单位领导或到单位吵闹就能达到目的得念头。
总之,事故处理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同手段,随机应变,灵活应用。
依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的善后工作事故处理结束后,需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善后工作。
1、查清事故原因,消除事故隐患。
2、制作事故宣传材料,在全体驾驶员中进行安全教育,讲清事故原因、责任、经验、教训,使每个员工能真正认识到事故的危害,真正受到深刻的教育。
3、对事故当事责任人、相关管理责任人,按公司规定进行处罚并张榜公布,以警示他人。
谢谢20XX-11-29篇二: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方法交通事故赔偿计算方法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赔偿项目有: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上面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具体的赔偿计算公式:1、医疗费这笔费用包括为恢复健康需要就医治疗支出的挂号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住院费、药费等。
按照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创伤治疗所必需的费用计算。
具体数额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费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交通事故当事人身体受到损害,原则上应在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但因抢救的需要,受伤的当事人也可以到离案发地最近的医疗机构救治;交通事故当事人受伤经治疗伤情平稳,但仍需继续进行康复、对症等治疗的,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可以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或者门诊治疗,其治疗费用一并计算。
交通事故当事人在医院治疗期间需要外购药品的,应当由该医疗机构出具相应的证明,并与伤情治疗的需要相符;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经原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同意,擅自转院治疗的,对其因转院治疗增加的费用,将不予支持。
但确有因原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治疗条件不同意受害人转院或有其他正当理由的除外。
计算公式为:医疗费赔偿金额=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其他。
2、误工费与收入状况有关误工费,是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的。
它包括两部分,一是伤者本人治疗创伤造成误工发生的费用。
二是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或委托代理人来队处理交通事故误工造成经济减少的费用。
伤者本人的误工时间根据当事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
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最终评定伤残的前一日。
伤残评定时机,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的有关规定确定。
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
当事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误工时间。
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正常情况下劳动工作收入-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
无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最近三年收入总和÷3年÷12个月×误工时间。
或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误工时间。
3、护理费护理费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当事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
当事人出院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仍需继续护理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出具医嘱证明或诊断书确定护理时间和护理人数。
时间超过 3个月仍需护理依赖的,应申请鉴定机构对当事人是否需要护理进行确定。
当事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当事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其计算公式为:交通事故发生地护理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护理天数×护理人数。
4、交通住宿并非实报实销交通和住宿费用,只能在规定范围内索赔。
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委托代理人因就医转院治疗或来队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交通费应当与就医或处理交通事故的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委托代理人一般不超过3人。
其费用支出标准一般不超过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人员出差交通费标准。
关于住宿费,外地交通事故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来队处理交通事故或根据医疗机构意见,受伤的当事人确有必要去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其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合理的部分应予计算,但不能超过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住宿费标准和出差伙食补助。
其计算公式为:住宿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住宿费标准×住宿时间。
另外,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营养费则根据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5、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中一项重要的费用。
这笔费用要根据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等级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因伤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的调整,在一定幅度内减少或增加残疾赔偿金的总额。
如果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计算公式为: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伤残系数×赔偿年限。
60周岁以下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年。
60周岁—75周岁之间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伤残系数×[20-]。
75周岁以上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伤残系数×5年。
伤残系数,伤情评定为一级伤残的,按全额赔偿,即100%;二至十级的,则以10%的比例依次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