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师的研究与写作讲座ppt课件
教师的研究与写作讲座ppt课件
两个比喻与两种观点
(1)教师研究特殊论
刘翔在运动场跑步跨栏,老头老太在打公园里 太极拳,专业运动员与体锻爱好者追求的目标几乎 完全不同,有必要遵循相同的规范吗? (胡兴宏)
(2)共同研究规范论
不能因研究者的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和规范,所以很难想象如果医生所遵循的方法规范 与医秀教师对写作意义的认识
肖 川: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 王栋生:教师应当是优秀的表达者(吴非)
窦桂梅: 写,改变了你生命的属性
通过研究和写作之路攀登顶峰
成为一个有追求的教师 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成为一个有境界的教师
关于教师写作意义的质疑和回应
一种流行的说法: 教师的研究是实践研究,因此重要的是“做” 而不是“写”。
偏于应然研究的选题
试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意义 “轻负担,高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几点思考 高考招生实名推荐制之我见 教师流动制应该缓行 (呼唤……;必须……;实施……,促 进……)
偏于实然研究的选题
1.国内外有效教学理论研究述评 2.中学数学学科课堂提问的现状研究 3.近年来薄弱初中教改的成功经验及其教学模 式 4.运用“讲解”和“质疑讨论”教《数的整除》 一章的效果比较 5.小学生抄写生字四遍与八遍的效果比较试验 6.“自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三三六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诱 思探究教学;两案合一,两本合一……
由此形成 两种实践研究的理解与路径
广义的实践研究(泛化研究),强调研究活 动过程价值的体现(教育教学效果) 不强调文本写作,特别是不看重论文和研究 报告的文本形式,提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撰写教 案设计、教育叙事、反思笔记等。 狭义的实践研究(规范研究),不仅重视研 究的过程,也重视研究的结果(理性认识) 主张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方法,选择应用 适当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论文和案例两大类。
各种研究方法的终极追求
人的一切正面行为都是对真、善、美的 追求 教育研究主要是求真与求善 日常工作主要是求善
研究方法的两大基本范畴
求善 求真 —————————————— 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 合理性 有效性 (好与坏,善与恶)(真与假,有与无) 主观解释 客观描述 思辨研究 实证研究 逻辑推理 事实材料 —————————————— 应然研究 实然研究
写作也是为了交流和评价
“为自己而不是为他人研究”
教师的实践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它的成败得失需要由公共评价机制来权衡 “私下地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 (斯腾豪斯)
小结: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范· 梅南等人文教育学者强调: 人文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写作的形式。 写作是我们的方法。 研究不只是涉及写作,研究就是写作。
泛化的实践研究的利弊分析
利: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 不做课题,照样精彩。 弊:入门不难,提高却不易。 主要靠个人的体验感悟。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泛化与规范,都有先行者的成功范例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备课备两头) 外部因素:工作环境、教研氛围、进修培训、 参与课题等 内部因素:教学水平、研究经验、写作能力 以及个性特长等 (如写叙事与写论文的选择)
(二)关于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经典方法:思辨研究、经验总结、实证研究、调 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资料研究、历史研究、教育 统计、教育测量。 (2)新兴概念:行动研究、质的研究、量的研究、人 文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教学 反思、反思笔记、教育随笔、教育日志、现象学研究、 解释学研究。 (3)特色说法:“磨课”、“赛课”、集体备课、小 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校本教研、网络教研、教师沙 龙、实践共同体……
(参见《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6~12期)
有关争鸣文章
教师研究特殊论 胡兴宏:《群众性教育科研的追求》(2010年第7期) 柳夕浪:《为教师研究正名》(第8期)、(《教师研 究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 郑金洲:《教师研究的性质》(第10期) 共同研究规范论 潘国青:《中小学教师能否“探索教育规律”》(第7 期) 刘良华:《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大同小异》(第9 期)、(《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大出版 社) 崔允漷:《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范》(《有效教 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什么是教师的实践研究
(一)关于教师研究特点的争议 (二)教师实践研究的两种方法
(一)《关于“教师研究”的问题讨论》
1.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的研究有什么区别? 2.教研活动算不算做研究? 3.教育叙事、教育随笔能不能算研究成果? 4.课题研究是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能力? 5.教师研究需要什么样的规范?
教师的研究与写作
教师的研究与写作
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二、什么是教师的实践研究
三、教师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
一、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A. “学校有要求”; B. “评职称”; C. “自身专业发展”; D. “个人兴趣爱好”。
D C B A
高 写 作 水 平 低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存、安全、社会、尊重、 自我实现)
“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高峰体验理论
“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 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 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理查德) 高峰体验: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 高原体验:一种通过时间、努力、修炼、奉献达到 的一种心灵境界 (宇航员——行业优秀者)
一个认识的误区: 错误在于把研究与写作割裂开来,把写作当 作研究的副产品,而没有认识到写作是研究 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写作是记录积累材料的必要手段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不动笔墨不读书 抓住第一感觉
写作是反思的重要载体
“做是做了很多,但说不清楚。” “做的比说的好,说的比写的好。” 一味强调“做”,只能说是“实践”, 不能算是“研究”。 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中, 澄清问题,理解意义,提炼价值,阐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