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综述

新能源汽车综述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6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标准》课程是汽车电子专业一门介绍标准的专业选修课,收录了截止至2014年4月1日我国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专项检验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零部件、安全要求、性能实验、定型实验等领域的国家及行业专项检验标准,为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先修课:《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
后续课程:《顶岗实训》、《毕业设计》、《汽车维修实训》。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育;
3.推进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推进项目教学法;
4.加强校企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操作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会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的检验、安装;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检验、安装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和新能源汽车系统的生产工艺文件制定。

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将对应的技能训练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堂操作示范。

课堂上示范讲解。

(二)课堂模仿操作: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测量。

(三)学生课外作业:由教师提出一个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果。

(五)作业展示结果:分小组展示作业结果,,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结果。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对于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是汽车电类课程的延伸课程,要求在学习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会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具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为学生今后顶岗实习,完成各种常见电路的设计和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学习和训练,并能达到中级汽车维修电工和汽车装配工水平。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新能源汽车原理与构造知识;;
2. 熟悉新能源纯电动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3. 熟练掌握新能源混合动力车电气结构基础知识;;
4. 新能源汽车电子故障分级与诊断知识;;
5. 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维修知识。

(二)、能力目标
1.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
2.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
3.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安装、检测、调试能力与管理岗位。

(三)、素质目标
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
2. 具有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德与职业道德;
3.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体魄和人文素养;
5. 爱岗敬业,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项目设计
二、项目内容及实施
(一)项目一:新能源概论
1.教学目标
(1)了解新能源;
(2)了解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
(3)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教学重点
(1)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

子项目1.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教学设计
子项目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教学设计
(二)项目二: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
1.教学目标
(1)认识动力电池;
(2)熟悉各种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教学重点
(1)各种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子项目2.1: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教学设计
(三)项目三:电动汽车用电机
1.教学目标
(1)掌握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了解开关磁阻式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4)了解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5)掌握轮毂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1)掌握轮毂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四)项目四:纯电动汽车
1.教学目标
(1)认识纯电动汽车
(2)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原理(3)掌握纯电动汽车的驱动形式
(4)熟悉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2.教学重点
(1)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组成及结构原理。

子项目4.2: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与关键技术教学设计
(五)项目五:混合动力汽车
1.教学目标
(1)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基本知识
(2)熟悉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
2.教学重点
(1)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六)项目六:混合动力汽车
1.教学目标
(1)了解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车种类
(2)熟悉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
(1)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与教学改革一、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一)、对学生的评价
1.考核方式
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问答)占40%。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
2.考核标准
具备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及新能源技术运用的职业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零部件的生产、管理、检测维修、技术服务等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达到汽车维修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上岗要求。

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单元测验、学习态度等。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二、教学建议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2.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模式。

5.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利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6.教师应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7.教师应具有双师型工作能力,具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汽车维修能力,边操作、边演示、边讲解。

三、评价建议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用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总成实物以及示教台架等课程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简历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从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

3.创造一体化教学设备条件。

具备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的专业教室;具备现代汽车维修、检测级故障诊断所必需的实训设备和场所。

五、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1.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汽车发动机结构的认识。

2.对于涉及本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3.教材内容应不断拓展。

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时地纳入教材,以满足汽车维修业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

4.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利教学和学生自学。

六、工作规范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坚持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有计划地组织对学生进行安全思想、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3.进入实训场地,认真组织各种安全活动,构筑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

4.学生应做好预先复习,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脱岗,应记好考勤。

七、说明
1.授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2.环境:汽车实训室
3.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讲教师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具体的授课计划。

执笔人:王功
审核人:王文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