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参考系、坐标系、时刻与时间、路程与位移等描述物体运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描述物体运动的知识。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动力学的基础。
本节课强调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对后面匀变速运动加速度的概念、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以及电磁学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等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此外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领会其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和区别。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认识汽车速度计和测量瞬时速度的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均速度的建立过程,学习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和等效的方法。
(2)通过瞬时速度的建立过程认识极限思想,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2)通过介绍和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其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2、瞬时速度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在知识准备方面:速度这一概念学生在初中已有初步的学习,学生对于“速度”的概念已经有感性的认识,但对“速度”的严格定义显然没有概念。
在思维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转化的阶段,因此在教学当中要由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抽象思维过度。
在心理方面: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要善于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通过讲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究交流最后归纳出概念。
学法:学生合作探究,观察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通过豹子捕食和刘翔进行跨栏比赛的视频,复习回顾初中所学有关速度的知识:
(1)生活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2)初中对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3)路程能否确切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和运动方向?
然后引出新问题:
(4)初中所定义的速度能否准确地反映物体运动中位置变化的快慢?
2、情景切入
以刘翔进行跨栏比赛为例,计算其每1 s 平均跑多少米?说明: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刘翔在110 m 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个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刘翔自始至终用8.52 m/s 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所用的这个速度就称为该过程的平均速度,由此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3、新课教学
Ⅰ、平均速度
(1)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符号、表达式及单位,强调表达式中的是位移而非路程,再通过例题1去让学生体会平均速度和初中所学速度的区别。
(2)回顾情景切入引导学生总结物理意义,并讲解比值定义法和等效法。
(3)说明矢量性,特别是方向为位移方向。
(4)例题2、3加强和深化理解平均速度,区分速度的平均值。
Ⅱ、瞬时速度
同样以刘翔进行跨栏比赛为例,提出问题:8.52 m/s 能不能准确表示刘翔跨越第5 个栏时的运动快慢?进而再次说明平均速度不能反映物体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由此引入瞬时速度。
(1)教材讨论与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知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用无限逼近的思想去讨论公式t
s v =,引导学生理解当0→t 时,A AB v v →,从而得出瞬时速度定义。
(2)对比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总结瞬时速度物理意义。
(3)通过例题4、5让学生认清瞬时速度的方向,并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向。
(4)给出瞬时速率的定义。
Ⅲ、实验与观察
展示汽车速度计的照片,由此引入:
(1)测量仪器:速度计,随汽车行驶快慢而变化,所指的数值就是某时刻汽车的瞬时速率。
(2)演示实验:讲解装置并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并加深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也是测量瞬时速度的原理。
4、巩固练习
5、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与区别。
6、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2、3题。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一、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的位移与产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2、符号及公式:t
s v = 3、单位及换算:m/s (国际单位),1 m/s=3.6 km/h
4、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看成匀速运动来处理。
5、矢量性 大小:t
s v = 方向:与该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二、瞬时速度
1、定义: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矢量性 大小:t
s v =,其中0→t 方向:物体在此时刻或该位置的运动方向
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一个标量。
5、匀速直线运动为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