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京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国粹京剧艺术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并初步了
解竹笛的有关知识及该乐器的音乐表现力。
2.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听赏戏剧音乐的习惯,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竹笛。
教(学)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课本
教学过程
1、引情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简单介绍京剧,及伴奏中的两种乐器:曲笛、京胡)
(2)介绍《京调》
师:乐曲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
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2、欣赏乐曲《京调》
(1)分段听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并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听第一段,老师哼唱A段旋律,让学生对A段旋律有了初步感受。
师讲解:乐队奏出引子部分,源于京剧的过门音调,接着出现由竹笛演奏的第一部分主题听第二段,老师哼唱B段旋律,同样使学生对B段有所了解。
(清脆明亮的笛声,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活泼的快板于一段过门之后,再由竹笛奏出下一段京剧音调)
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感受
(音调舒展,飘逸,与第一段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
(教学意图:通过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让学生由大概到具体、由浅入深地感受了乐曲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
(2)唱一唱A—B两条曲调(见书本15页,学生反复练习)
3、完整欣赏
师:下面让我们来完整地欣赏这首乐曲。
请学生来说说乐曲中A—B两条曲调各出现了几次?(教学意图:复习、巩固乐曲)
4、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欣赏了乐曲《京调》,初步感受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的魅力,课后欢迎对此感兴趣的同学找出一些名家名段来共同欣赏、学习。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第一乐段记忆的准确性。
3.学生能否听出音乐的曲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