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界形象与艺术作品中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现鱼的外形特点和花纹特点,领悟突出主体,画面饱满的绘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创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自由大胆的表现,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遨游海底世界,你瞧,是谁朝我们游过来了,原来是小鱼尼莫。
尼莫来到海底世界看到了很多又大又漂亮的鱼,其实他自己啊也有一个小愿望,尼莫也想像他们一样变得又大又漂亮,你们愿意帮帮尼莫吗?
二、讲授
你们会画鱼吗?我们可以用哪些形状来画鱼呢?在同学们的帮
助下老师完成了这条大鱼。
没错,要想画鱼这几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鱼鳍,又分为背鳍,胸鳍,尾鳍等,他可以帮助鱼类保持身体平衡。
原来画鱼还是很简单的,可是孩子们,你会画大鱼吗?怎么样才
能把鱼画大呢?下面在你的纸上尝试一下画一条最大的鱼。
(教师巡
视并修改)你看老师这里有一条鱼,他算是大鱼吗?为什么不算呢?这样呢?(在纸上不断放大鱼)。
原来让你的鱼占满画面就会看起来
比较大,
这是一幅农民画《戏鱼》,你觉得他是一条大鱼吗?说说你的理由?(生回答)谁能上来圈划一下除了大鱼之外还画了哪些东西,正是有了这些参照物和鱼作对比,才显得鱼更大了。
原来要想让你的鱼看起来比较大,还可以给它添加一些参照物啊。
那来看看老师这条鱼我们可以给他添加点什么作为参照物呢?(老师拖拽显示)你瞧,我们既占满了画面,又添加了参照物,这真是一条大鱼啊。
我这又有一条鱼,咱们平时常见对吧,你来对比看看,这两条鱼哪一条更加好看呢?对啊这条鱼颜色鲜艳,还有好看的花纹,当然会比较漂亮,我们又学了一个小秘诀,想让你的鱼更漂亮那就给他添加点花纹装饰吧。
一群漂亮的小鱼向你们游过去了,请同学们投票选出你最喜欢的小鱼,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觉得他哪里好看了?
你看这条小鱼空荡荡的,谁想试试给他添加点花纹呢?老师把需要你们帮助添加花纹的小鱼发送到平板上,收到的同学就开始画吧,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下试试?
其实啊,我们可以给小鱼添加的花纹还真不少,来看看吧。
让我们用思维导图一起来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什么?老师这
里有两道题,请同学们快速在平板上做答。
怎样把鱼画大拖拽题
绘画步骤
三、作业
画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鱼,并给它添加合适的环境。
四、展评
利用交互式平板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各种鱼形艺术品,拓展学生美术视野。
鱼形元素也是很多设计师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师们给小鱼带来了哪些有趣的变化呢?
(出示鱼形的设计图片)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想象力丰富,敢想敢画,但画面欠缺整体的构图感,容易画的千篇一律,缺乏变化。
在线条与图形的组合方面不够新颖,对色彩的敏锐度极高,能够大胆用色,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需要教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吸引学生眼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采用趣味性、
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玩中学。
效果分析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
本课中教师主要引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观察,欣赏,从而得出答案,鼓励学生动手尝试,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学生基本掌握把鱼画大的方法,也能够给鱼添加具有装饰性的花纹。
通过学生画一画,比一比,体会如何画一条大鱼,老师在大屏上展示鱼在纸张上由大变小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方法,累积经验。
通过拖拽的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对比产生大小。
在平板上尝试添加花纹,让学生亲身感受线条与图形的各种组合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意图是训练学生自由表现和大胆作画的基本能力,学习和掌握充满画面的绘画方法。
认识和了解鱼的外形特点,初步感受和认识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综合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训练学生大胆作画的习惯,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画面丰满的美术作品。
本课欣赏部分选择了农民画和自然界中的鱼的图片。
农民画对比强烈的色彩,夸张的表现力,质朴、纯真的情感流露,简洁明快的风格,都比较适合学生的审美品味。
提供自然界中鱼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第41页农民画《戏鱼》色彩鲜艳,装饰性强,表现手法夸张。
这幅作品采用了民间常用色和具有民间特点的花纹图案,画面清晰醒目,惹人喜爱。
选择农民画《戏鱼》目的是根据画面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第42页自然界中鱼的图片作为欣赏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征和色彩变化。
用自然界中的鱼与农民画中的鱼进行对比,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初步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第43页提供了部分学生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绘画方法,利用油画棒、彩色水笔、油水分离等多种方法进行创作,同时,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参考内容。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分三个环节进行,前置预学,课中乐学,课后延学。
在课前我通过绘画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自学,并在互动平台欣赏评价他人作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也便于我从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设计。
本课我把主要的重点放在如
何把鱼画大,添加花纹装饰这两点上,从最后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鱼的外形过于模式化,在课堂中如果能够加入一些启发性的教学环节会更加有效的推进教学目标。
课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帮助小鱼尼莫圆梦为主题贯穿课堂,层层递进解决重难点。
通过观察,讨论,欣赏,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把鱼画大的方法,并为鱼添加漂亮的花纹。
本节课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环节,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但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量还不充分,过于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上的需求。
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作品表现还不够完善,例如在花纹装饰上,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表现,需要教师更加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信息化支撑下的美术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机制多元化高效化,在本堂课中,我充分利用多元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评价,课堂气氛活跃。
如果你能够将流程设计的更加系统化,效果会事半功倍。
课标分析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它是用绘画,雕塑,拓印等造型手段和方法,创造视觉形象,表达对自然社会的感受和个人思想,情感的教学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创作体验、乐趣、认识、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法则,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绘画以手绘线条图像、色彩搭配为基础,与表现学生生活情感的各种各种形式内容相结合,以及传统中国形式的构建绘画表现的造型训练课业。
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
带领学生观察,欣赏,从而得出答案,鼓励学生动手尝试,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