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细施工方案

详细施工方案

详细施工方案第一部分施工组织方案第一节工程概述第二节施工组织布署及管理措施一、文件、资料准备◆项目基础文件项目部在接受工程任务时,应先阅读、核实以下资料,便于合理组织、精心施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

(1)项目设计图纸(系统方案、系统前端布点图、系统原理图、系统器材清单)和说明书及监控系统方案注意事项;(2)项目工程承包合同文件;(3)土建项目施工进度方案;(4)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文件;(5)本监控工程进场施工前有关会审纪要;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立:根据黄河集团厂区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公司确立了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条件。

1、设置形式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的领导管理层。

2、项目经理部的组成:3、项目班子组成3.1、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表:项目经理:预埋技术负责人:预埋测试人员: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维护:三、劳动力准备管理方式:(1)对分包劳动的管理:◇认真签订和执行合同,并纳入整个施工项目管理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并协商解决问题,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

◇保留一定的直接管理权,对违纪不适宜工作的人员,项目经理部拥有辞退权。

◇对施工队伍进行上岗前培训并全面进行项目目标和技术交底工作。

◇对整个系统的施工按预埋、穿线、测试、安装、调试、维护等工序实行以分期落实。

(2)由我司项目经理部直接组织的管理◇严格项目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执行,按合同进行管理。

◇严格项目参与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

◇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工作。

◇抓好分项项目管理,加强劳动纪律。

◇明确作业任务及应提供的计划数目、劳动人数、施工进度要求及劳务进退场的时间,保证任务饱满和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及时供应技术资料,保证文明施工所需的一切费用及设施。

四、材料准备(1)编制项目材料需要量计划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归集各种材料需要量,按材料种类,规格分别汇总。

在此基础上考虑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水平及节约措施,编制项目材料需要量计划,以及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2)项目现场材料管理按下列程序:a.材料进场验收:表样:编号品名供应商质保书/合格证数量质量验收堆放点送货人收货人b.材料储存与保管: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保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数量、质量把关,验收、并实行验品种、验规格、验质量、验数量的“四验”,验收后入库,建立台帐,并注意堆放点的必要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破坏措施。

对材料做到日清、月结,定期盘点,帐物相符。

材料领发建立发料台帐,严格限额发料和按用料计划控制,需事先办理申领手续,填限额领料单,注明项目,经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核实批准后方可领取。

d、材料收回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并在领料单中登记和扣除,造表上报设施用料、包装物等,在使用周期结束后,组织回收,并建立回收台帐。

五、技术准备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包括技术项目基础工作和技术项目主要工作两方面:A、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如下):(1)、技术管理制度技术责任制度、图纸会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工程测量、计量管理制度、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

(2)、建立施工技术日志:设计变更或施工图修改记录,质量、安全、设备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措施。

项目经理部及业主等方面领导对工程所做的技术方面的建议或决定等。

(3)、建立工程技术档案:作为工程交工验收的必备技术资料,同时也是评定工程技术档案质量、交工后对工程维护的技术依据,集中管理、建立相应的包括图纸、技术文件、资料、照片、报表等B、项目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1)、图纸会审:◇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相关施工交叉单位的代表参加。

◇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设计特点、施工要求。

我公司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设计单位的要求,讨论与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作出会议纪要。

由设计人员将纪要中的问题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解释,或提交设计变更通知书。

◇设计图纸是否与说明齐全。

◇总平面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是否一致,表示方法是否清楚。

◇电气线路、运输道路、工艺管道与建筑物之间有无矛盾、管线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施工安全是否有保证。

(2)、施工组织计划须根据技术方案编制。

(3)、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向项目实施单位交底。

◇项目经理向下级技术负责人交底:工程概况一般性交底;工程特点及设计意图;施工方案施工准备要求;施工注意事项。

◇工程技术负责人向各阶段的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包括:a、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b、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特殊隐蔽工程。

c、设计图纸具体要求,施工方案实施具体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法、由我项目专业交叉的协调关系与注意事项、各工种与工序协作、交接质量检查,设计要求、规范、规程、工艺标准、施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隐蔽工程记录、验收时间及标准、成品保护项目、办法、制度、安全技术措施。

(4)、技术措施计划:技术措施计划与施工计划方案同时下发到最基层施工人员执行,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总当月的技术措施计划及执行情况。

(5)、技术复核制度:为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按标准规定对重要项目进行复查,校核,其内容为预埋件、尺寸、位置、标高、牢固程度、主要管道、检查井的标高尺寸、变电、配电、高低进出口、电缆沟位置、标高、送电方向以及指定复核查项目。

六、项目合同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涉及的一切经济、技术合同的签订、履行、索赔,到合同期满结算直至归档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我公司将在项目合同管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内容:(1)项目经理监督公司后勤部对合同的管理,包括合同的报批、保管和归档工作,定期检查合同履约工作,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分包单位发送涉及合同问题的备忘录、索赔单等文件。

(2)建立健全的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和归档制度。

(3)在谈判签约阶段,由业务人员重点了解对方的信誉,核实法人资格及其他有关情况和资料,监督双方依法律程序签订合同,避免出现无效合同、不完善合同,预防合同纠纷发生。

七、文明施工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立文明施工现场:◇现场材料堆放整齐,并留有通道,便于清点、运输和保养。

◇施工现场做到自产自清,日产日清,完工场清。

◇管理办公室要保持干净整洁、无污染、无垃圾。

◇注意文明施工,树立我公司的对外形象。

◇施工现场不允许出现打架、赌博、酗酒及其他违反管理制度的情况发生。

第三节质量、工期保证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公司针对黄河集团厂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施工项目计划和控制:◇施工项目的主要计划为:施工项目质量计划,施工项目总进度计划,施工项目总成本计划。

◇施工项目的控制为:施工项目总质量控制,施工项目总进度的控制,施工项目总成本控制,施工项目的安全控制。

一、施工项目总进度主要计划及其控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黄河集团厂区结构的特点和系统集成要求,全面、实际地实施工程总进度期限的要求。

考虑到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厂商、多协议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从设计到实施是一个复杂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的过程,公司将密切配合协调与此项工程的圆满完成为密切的因素:予埋工程,按装工程,顺利完成此项工程的预期总目标。

总进度计划以最后施工完成交付的总期限为目标,我公司根据予埋或按装实际进度及进度详细计划,从以下几方面编制详细、合理、科学的进度计划。

◇根据独立交工系统先后次序,明确划分,确定各阶段、各单项子系统开、竣工时间。

◇按照施工阶段顺序,列出每个阶段内部所有子系统工程,计算其工作量及施工持续时间。

◇科学地安排各子系统项目与土建、装修工程之间搭接关系,绘制控制性的施工计划。

◇综合考虑影响子系统项目安装、调试的外部气候、环境因素,科学地安排进度计划。

◇对施工总进度计划初始方案进行优化。

二、施工进度计划控制过程及调整检查处理意见项目经理部依据PDCA循环过程(即:不断由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然后再计划的循环往复过程)方法。

施工进度检查处理意见:注:1、△为工期偏差,△<0,表示工期提前,△>0表示工期拖后。

△=实际进度工期-计划进度工期。

2、TF表示工作总时差;FF表示自由时差FF=事件最早时间-工作最早可能结束时间。

三、质量计划的控制保障为使黄河集团厂区达到总质量计划要求,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质量计划进行控制。

1、项目经理部:(1)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全面负责。

(2)制订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组织全员对其进行全过程贯彻执行。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注意事项。

(4)施工人员每天总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汇报。

(5)技术负责人每天抽查施工的质量情况,不合格者扣除当月奖金。

(6)项目经理定期对已做工程质量抽查,不合格者扣除当月奖金。

2、质量目标是优良,若达不到优良同意按建设、监理单位实行罚金制度。

3、确定质量管理重点部位: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关键的特殊工序、现场主要管理工作。

4、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诊断和综合性考评建设实施完善的质量体系所必须的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降低质量技术成本、加强材料质量、质量检验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各职能的协调与管理,重视对质量因素和有关费用的核算、评价、分析、降低质量损失费用。

5、建立相应质量体系(1)质量责任与权限:项目经理必须切实把好质量关。

◇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评价报告。

(2)执行性文件:◇工程变更洽商记录◇检验试验记录◇质量事故检查、鉴别、处理记录(3)质量体系审核:◇审核范围:工序、工作现场、器材设备、人员、文件和记录。

◇审核依据:在管理机构改变、质量事故或缺陷发生时要组织不定期的体系、工序审核、分项分部工程审核,以及单位工程审核。

6、采购质量:(1)对外购物资的采购进行计划控制、质量控制。

(2)事先编制采购质量大纲,其内容为:◇对应遵守的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和订货单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关于质量保证的协议◇关于检验方法的协议◇处理质量争端的规定◇进货检验计划和进货控制◇进货质量记录7、工序过程控制:(1) 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确保施工出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的工程。

(2)落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对全场进行明显的责任区域划分◇对原材料、购配件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保证其可追溯性◇加强施工中使用文件的管理◇制定内控质量标准8、工序管理点控制:(1)管理点设置:根据特点,管理点定设以下几点:◇设计图纸◇材料◇隐蔽工程◇管线敷设◇设备安装◇调试、运行、记录◇在质量信息反馈中,随时将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再设管理点并随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不断调整(2)管理点实际效果考察:◇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及各项质量指标的实现情况◇运用相应统计方法进行工程质量分析A、不合格的控制与纠正:对不合格质量或可能形成不合格质量,应立即进行检验与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明确纠正措施中的责任和权限,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协调、记录和监控;对已形成的结构、功能不可更改的质量事故,及时上报,并与业主洽谈并做好记录形成文件以备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