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七章 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七章 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温暖多雨,一月份平均温度0度以上,降雨量1500mm左右。


3经济特区:(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福建),海南省(1988),
4多层次的开放体系:珠三角地区形成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区位优势:
5发展优势:人文优势:
政策优势:
6资金来源:港澳地区为主74%
7发展途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利用其紧临港澳的优越的地理位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引进大量外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
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
8支柱产业: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
9销售地区: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渠道:港澳渠道
10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店:港澳厂,珠江三角洲
11意义:20世纪末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12 城镇的发展:加工制造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13土地利用: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相互交错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1.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14城镇发展的表现 2.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3.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4.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
1.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5城镇发展的原因 2.工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3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促进了非农业用地的扩大
16出现的问题:社会问题(住房紧张、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差),环境问题(三废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协调人地关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双版纳
位置:云南省,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
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为雨季(5—10月),旱季(11—4月)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
旅游资源:独特的雨林景观(望天树、板状跟、独木成林、绞杀植物),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独特的民族风情(13个少数民族、佛教建筑群、竹楼、
泼水节、竹筒饭、孔雀舞)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1.政策支持2. 位置优势 3.资源优势
本区国家级的旅游景区: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支柱产业: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的意义(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
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2.景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3.不法商贩影响了西双版纳的声誉
西



4.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5.景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措施见课本P64活动3
第八章知识点
黄位置(范围):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多暴雨,集中在7、8月份)
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成因: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方向西北到东南
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谷密度大
土 1.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水土流失的原因 3.黄土的性质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溶于水
4.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毁林毁草,陡坡开荒
5.人们开垦采矿、修路使地表疏松人为原因
高 1.农作物产量下降
后果 2.耕地面积减少
3.给下游河道整治和防洪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1.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自然灾害自然、人为
3.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原 1.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生态建设的措施 2.合理的安排生产活动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注:1.植被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人类活动在黄土高原恶性循环中的作用:引发和加剧
3.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把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
位置(范围):25˚N----35˚N 上海——四川攀枝花,3000多千米,长江两岸100—200千米
地形: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势低平
自然特征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一般多于1000mm
(条件)长江沿岸资源及利用方式: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
中下游:水资源丰富——淡水养殖和内河航运
资源:上游:矿产种类丰富,谁能资源丰富下游:矿产种类单一,水资源丰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纽带作用——沟通承东启西的纽带
西部资源富集地区
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
动力: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辐射作用
方向:南北辐射
意义:南北经济融为一体
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四大城市密集群长江三角洲下游中游上游攀枝花、六盘水
钢铁、煤炭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轻纺冶金、电力(宜昌)
●城市分布特点:上游城市较少,密度较低;中下游城市较多,密度较大。

●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上海的条件:1.最大的港口 2.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最大的商业中心4.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5.重要的金融中心
6.国家级的浦东经济开发区
●上海(特大城市)的带动作用:1.为周边县市提供技术指导 2.为近郊农产品提供市场 3.为县市及所属乡镇企业提供管理者和管理经验 4.为证券交易提供充裕资金 5.与周边县市加强经济协作,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
河段环境问题原因后果(危害)解决措施
上游水土流失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水
库发电、灌溉、防洪效益;河道淤积,降
低通航能力;湖泊淤积;森林面积减少
1.植树造林
2.退耕
还林、还草3.建梯
田,修挡土坝4.建水

中下游洪涝灾害水库、河道、湖泊淤
积;降水集中,多暴
雨;围湖造田,导致
湖泊的调蓄作用减
弱;河道弯曲
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生态环境
遭破坏,很难恢复
1.综合治理水土流
失,清理淤泥2.修建
水库3.退田还湖4.
裁弯取直
●长江全程共有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工业废水、废气;2.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
3.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解决措施:1.建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2.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3.建立垃圾回收厂,循环利用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雾、露、霜酸雨的危害: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受酸雨污染强度和范围的大小排序:华中>西南>华东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2.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4.我国应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5.目前,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6.我多对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使人类社会的进步,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第七、八章重点地图:图7.1 图7.10 图7.13 图8.1 图8.21 图8.22 图8.26 图8.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