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一、调查背景大学生活快到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同学们除了学习,还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
有让人充满了向往的学生会,年级会竞选面试,充满诱惑的讲座,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大学生社团——一个听起来充满了同学们兴趣的乐园,一个可以让同学们随心所欲舞蹈的舞台,一个到处弥漫着自由的小世界。
的确,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团体,在这里,没有太多内心的压迫,没有太多学习上的束缚,没有对太多目标实现不了的恐惧,多的是自由与欢乐。
在各个大学中都有不同性质的社团,它们各具特色,而同学们选择参加社团的目的到底有哪些?同学们参加了几个社团?同学们加入社团的类型是什么,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参加社团活动的收获是什么?又是如何平衡社团活动与学习生活?对此,我们做了一次小型的调查,题目是“关于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范围xx大学三、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再到研究生,运用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
由于本小组成员都是管理学院的学生,所以调查问卷中xx大学北苑的学生比较多。
但是这并不影响随机性的调查。
四、调查形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
我们共发放了170份调查问卷,收回155份。
调查对象大多是11级的大学生,少数是高年级的社团干部。
调查时间有课间对与自己同院的同学进行调查,晚自习时间在教学楼对其他院的同学进行随机调查五、调查结果统计六、问卷数据分析1、关于大学生参加社团与年级的关系利用分组法,将各个年级参加社团的个数作了比较。
反映了大学生参加社团个数与年级的关系。
大一有49.2%的学生参加一个社团,还有36.7%参加2个社团,甚至有13.3%的同学参加3个社团,而大二的有些学生由于事情比较多无暇顾及社团,只有28.3%的同学参加一个社团,大三则参加社团的人数更少了。
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每个年级参加社团的平均个数。
经计算可得大一学生参加的平均个数为1.63.大二的平均个数为0.28.大三的平均个数为0.21。
由此表明大一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明显高于大二大三的。
可能一方面大一刚进校园,需要更好的认识校园,而社团刚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另一方面大一相对空余时间较多,比较轻松,大二大三做的事情很多(像考证,实习等)。
注:本次问卷中有27份第一题选A,即有27人目前没有参加社团。
其中包括以前参加现在退了和从未参加的人。
但他们都填写了接下来的问卷。
所以这其中存在虚假的问卷,为了数据的精确性,在接下来(第三题开始)的数据统计中我们将那27份作为无效问卷,不计入统计数据中。
故后面的样本总量为128份2、对社团活动的目的分析根据统计问卷得到如下数据:一共有155人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128份(该题多选)选择 A.放松一下自己学习的压力的人数为36选择 B.在社团活动中锻炼一下自己的人数为109选择 C.为了第二课堂分的人数为73选择 D.个人喜欢的人数为55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大学生参加社团主要是为了在社团活动中锻炼一下自己,增长自己的见识;其次是为了第二课堂分,从数据上看在大学学习中成绩还是蛮重要的;然后参加社团活动也是自己的个人喜欢;最后有的同学主要是为了放松一下自己学习的压力才选择进入社团的。
总的来说,每一个同学进入社团都有自己的原因。
其实我认为,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是挺有意义的。
在自己闲暇的时间里,还是可以多去参加类似的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多认识几个朋友。
3、社团类型的分析E、联谊类6F、人生规划(含职业发展、励志)7G、学科技术类6H、其他1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47一定程度上讲,大学里社团的种类影响了大学生活的质量。
本题列举了大学生活中常见的社团类别,如上面的表格所示。
有言曰:人各有志。
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所以选择自然不同。
考虑到有的同学精力充沛,参加了各种不同的社团,因此本题设为多选题。
本次有效问卷总数为128人,而实际有效填写答案为147,这就表明部分受访者不只参加了一个社团。
本题一共8个选项,选择各个选项的人数占总人数(默认为有效填写人次)比重如下图所示:所占比重最大的为A-公益服务类选项所占比重达到36%,最小的为联谊类和学科技术类,分别占4%,还有9%的人选择了H-其他选项,这侧面反映了本题设计的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社团种类,也反映了大学校园生活的多样性。
从上面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实用性较强的社团,比如公益服务类、体育健身类。
同时在校大学生很少选择纯学术类的社团,如学科技术类(占4%)、政治经济类(占5%)。
个人观点,人生规划(含职业发展、励志)这个选项对大学生将来就业和人生发展很有帮助,但实际情况是选择这一项的人并不多,仅占5%。
其中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深入深究。
4、参加社团积极性的分析根据数据反馈结果的分析这次使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得到如图统计结果。
单单从结果上看,调查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不过c选项和d选项的结果依旧占据1/3的数据。
分析的结果可能原因是因为有些同学只是简简单单把参加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分获得的一种手段,所以对自己参加社团的投入精力和事件不是很多。
5、对参加社团活动的收获分析从图表上分析:虽然其中有13%的学生是冲着第二课堂测评而去的,但是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其中交朋友占了很大的比例。
大学生不再仅仅需要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等都是需要提高的。
积极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说明社团在西政还是比较健康的发展。
6、每周在社团上花费时间分析您每周在社团上花费的时间大约是多少()A. 0小时B. 1~3小时C. 3—5小时D.5小时以上根据统计数据我们按平均每周花在社团上的时间与社团个数进行双变量分组平均每周花在社团上的时间与社团个数的双变量分组表22163或3以上15516446827合计444426268127270合计6.54.51.50按每周平均花在社团的时间进行分组按参加社团的个数分组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平均每周花在社团上的时间与社团个数成正相关,为了方便分析这里我们设参加社团个数为x 平均每周花在社团上的时间为y ,下面进行两个变量的回归分析,所以单变量分组表为参加社团个数(x )与平均每周花在社团上时间(Y )的单变量分组表1720388810404204——128合计676144312104486.5163891176396198884.544215368102102681.5681y 2f X 2f Xyf Yf Xf Y f X由以上两个表格可得两者之间成正态变化其相关系数r=∑f∑xyf-(∑xf)(∑yf)/(∑f∑x2-(∑xf)2)1/2(∑f∑y2f-(∑yf)2)1/2=0.9933 显然高度相关。
相关系数b=∑f∑xyf-(∑xf)(∑yf)/∑f∑x2f-(∑xf)2=2.6421a=∑yf/∑f-b∑xf/∑f=-1.0545所以,可得平均每周花在社团上的时间与参加社团个数的方程y=2.6421x-1.05451.5小时---68人,占有效问卷的53% 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的社团活动时间不多不少,说明同学们合理安排了社团时间,避免了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冲突。
4.5小时---44人,占有效问卷的34%因为有部分同学参加了2个或者更多的社团,他们在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相应也多,可见,同学们对社团活动的热情很高。
6.5小时---16人,占有效问卷的13%只有少数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团活动上,以至于与上课时间形成冲突,由此可见,只有少数人认为,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大于上课建议: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达到活动,学习两不误的效果。
只有少数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活动上,这样就会造成学习被耽误。
希望同学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7、对社团凝聚力的分析你认为影响一个社团凝聚力最重要的因素是()A.领导者有组织力、人格魅力B.要经常有活动,大家来都是想做事C.有纪律,队员有执行力D.有相应的活动场地,带来归属感和场地情感48 30 31 19从结果上分析:A选项:领导者有组织力、人格魅力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领导人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虽然不是管理中心论,但是管理者对这个组织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以及管理者的性格做事方式都会对组织影响。
其次BC选项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这就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组织负责。
D选项,主要是由于参与者自身的因素与情感,也占了一部分。
8、对社团聚餐的分析有13.3%的人觉得没必要的奢侈消费,29.1%的人认为聚或不聚都无所谓,35.9%的人偶尔参加,剩下的28.9%则非常支持聚餐。
说明大学生在社团聚餐这个问题上持赞成态度的人要远远高于持反对态度的人。
实际上,现在大学聚餐已经变得非常普通,并演变成为了一种“时尚”。
聚餐有利于社团内部的和谐,方便结交更多的好友,为以后工作应酬奠定了良好基础等等。
对聚餐的有利方面我们不予否认,它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适当的聚餐丰富了大学生活,增添了生活乐趣。
但是,随着聚餐愈演愈烈,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一方面,过多的聚餐花费了不少时间,同学们把本应该用在读书上的时间用在了聚餐上。
聚餐也增加了学生们的生活费用,很多同学半年内花掉了父母给的一年的生活费,并整日抱怨“钱不够用”。
这不仅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没得到发扬光大,还极大地滋长了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坏风气。
总之,社团聚餐加强了社员彼此之间的友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该赞成;但是,过度的聚餐却使得其结果恰如其反,所以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会适当取舍,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提升自我实力,早日回报社会。
9、你参加社团活动类型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社团举办学术类活动的占26.3%举办户外实践活动的占31.7%举办文艺类的占20.4%参加其他活动的约有21.6%这说明了我校学生参加的社团所举办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空间展现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所有活动中,户外活动实践锻炼占的最多,学生们有。
很多机会去校外发展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
10、你认为你身边的社团情况分析你认为你身边的社团如何?()A.社团之间经常合作做活动B.所有社团都在做自己的事C.大部分社团都在做事,偶尔有很虚名的社团D.只开会不做事的多数据结果:选项频数频率43 33.59%A、社团之间经常合作做活动28 21.88%B、所有社团都在做自己的事41 32.03%C、大部分社团都在做事,偶尔有虚名的社团D、只开会不做事的多16 12.50%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A、B、C、D四个选项中,A选项和C选项居多,这两项的比重就占了总体的65%左右,综合一下,可以得出绝大部分的社团都在做自己的事,而且社团之间有经常一起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