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补泻手法

针灸补泻手法

隔附子饼灸
命门火衰而至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敛。
艾条灸
悬起灸
温和灸
慢性病
雀啄灸
急性病
回旋灸
急性病
实按灸
太乙神针
风寒湿痹,肢体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
雷火神针
温和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适于各科病证治疗。
天灸
白芥子灸
痰饮咳喘,胸肋疼痛,反胃呕吐,中风失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损伤等
蒜泥灸
捣敷足心,治霍乱转筋、泄泻暴痢、鼻血不止;敷内关治疟。
平补
平泻
补泻
针下得气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
开阖补泻
补法
针下得气后,快速出针,迅速用棉球按压针孔,为补法
泻法
针下得气后,缓慢出针,摇大针孔,为泻法
疾徐补泻
补法
针下得气后,快速出针为补法
泻法
针下得气后,缓慢出针为泻法
迎随补泻
补法
针下得气后,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泻法
针下得气后,迎着经脉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斑蝥灸
银屑病、头痛、周围性面瘫、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小儿咳喘、痛经等疗效更务确切。
附表2-艾灸使用
附表3-电针仪使用
波形
机理
功用
疏密波
兴奋效应,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
出血,扭挫伤,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气血运行障碍等。
断续波
机体不产生适应,动力作用较强,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
类型
补泻名称
操作


补泻
补法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
泻法
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




补法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呼吸补泻
补法
针下得气后,患者吸气的时候进针,为补法
泻法
针下得气后,患者呼气的时候出针,为泻法
附表1-针灸补泻手法
分类
灸型
类型
功用
艾炷灸
直接灸
无瘢痕灸
虚寒性疾患
瘢痕灸
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
间接灸
隔姜灸
因寒而致呕吐,腹痛,风寒鼻痛等
隔蒜灸
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瘰疬,肺痨及痈疡肿毒初期。
隔盐灸
伤寒阴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附表5-拔罐使用
拔罐类型
功用
备注
留罐法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膀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
走罐法
肌肉酸痛,风湿痹痛等
闪罐法
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
刺血拔罐法
多用治热证,实证,淤血及某些皮肤病。
留针拔罐法
痿证,瘫痪等
连续波
密波
产生抑制反映
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
疏波
兴奋作用较明显,刺激作用强
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
附表4-三棱针使用
操作类型
功用
点刺法
急性病症,如高热,晕厥,休克,神昏等
散刺法
局部淤血,血肿,顽廯等
刺络法
急性吐泻,疼痛,中暑发热等
挑刺法
肩周炎,胃痛,失眠,支气管哮喘,颈椎综合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