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电影之xx电影
一、xx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xx电影:
歌舞伎片《赏红叶》
(1899)
2.新派剧:
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xx最早的故事片:
《闪电大盗》
(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
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xx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
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
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
xx的《生之xx》、《xx的少女》
(19)。
2.两大创作群体:
xx和日活
松竹:1920年在日本东京莆田创立制片厂,《路上的灵魂》
(1921)被认为是日本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总格调是“现实题材”和“女性电影”如五所平之助的《木偶姑娘》、《乡村姑娘》。
日活:
显出“男性电影”的硬朗特征,最突出代表是伊藤大辅的“剑戟片”,以日本流浪武士与无赖的激战为高潮。
《忠次旅行日记》
(1927)三部系列片。
3.“衣笠电影联盟”(独立制片公司):
①衣笠贞之助,早年日活的当红男旦,后转为导演活跃影坛。
②《疯狂的一页》
(1926):
日本电影史上一部先锋实验电影,既有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又像苏联默片一样讲究蒙太奇技巧;
③《地狱门》
(1953)在xx电影节获得大奖。
4.倾向电影(xx电影):
①20年代末期,共产主义思潮在日本知识阶层流行,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同盟成立,日本无产者电影同盟成立;
②古装剧代表:
伊藤大辅《斩人斩马剑》
(1929),现代剧代表:
沟口健二《xx进行曲》
(1929),xxxx《她何以如此》
5.xx株式会社成立。
四、日本电影第二个黄金时代(50-60年代)
概述:
日本电影企业按照美国大制片厂系统组建,50年代末期由东宝、松竹、大映、东映、日活、新东宝六大公司垄断。
但是日本的制片厂系统围绕导演,而非制片人和明星。
1.xx(1910-1998):
①“xx天皇”,“最不xx的导演”;
②“男性电影艺术家”,重点表现武士阶层,凸显力量美,以此定义日本传统文化和日本精神,日本的民族品格。
③代表作:
《xx》
(1950):
对人性私欲的绝望,对客观存在的疑惑态度与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贴合,有丰富的镜头语言和摄影技法如大量的运动镜头、静态特写,频繁的短镜头;
《七武士》
(1954)
《影子武士》
(1980)
《乱》
2.沟口健二(1898-1056):
①“女性电影大师”,大男子主义当道的日本社会里伤痕累累的女性的赞颂者。
②代表作:
《xx一代女》
(1952)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有日本传统卷轴画的艺术特质,被评价为具有“不朽的构图,华美的画卷”。
《雨月物语》
(1953)获威尼斯电影节榜首的银狮奖。
3.xx二郎(1903-1923):
①日本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被作为研究日本民族特有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观念的范本;
②在同一题材层面上的耕耘,家庭亲情被作为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伦理加以讨论;③代表作:
《晚春》,《茶泡饭的滋味》,《早春》,《浮草》,《东京暮色》,《小早川家的秋天》,《东京物语》(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等。
·明显的室内剧特征和细腻程式化的表现风格;
·固定机位,低角度摄影,空镜头转场等;
·触及旧式家庭伦理规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矛盾和人生万年寂寥失意的悲叹。
4.成xx男(1905-1969):
①关注、反思日本的家庭情感,但仅抽取男女情爱进行表现;
②以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为核心,影片中女性依附于他人得以生存,男性本质是自私冷漠、好色平庸;
③悲剧贯穿,基调阴郁虚无;
④代表作:
《饭》,《闪电》,《晚菊》,《浮云》(1955,巅峰之作,表达不安定感和漂泊意识)等。
五、xx电影新浪潮
1.背景:
①电影制片厂的经济危机(1916年新东宝倒闭);
②xx新浪潮的推动。
2.“xx新浪潮”:
大岛渚(“旗手”,代表作《爱与希望之街》,《青春残酷物语》,《日本的夜与雾》),吉田喜重,筱田正浩;
3.最先亮相的新浪潮导演:
增村保造:
《泛滥》
(1959)被视为开路先锋;
4.新浪潮主将:
日活的今村xx:
代表作:
“文化人类学”视角:
《猪与军舰》
(1961),《xx昆虫记》
(1963);
探索xx性的起源:
《xx的欲望》
(1968)。
六、70,80年代以来的xx电影
1.各大电影公司纷纷针对具体观众群,制定含刺激效应的商业电影路线:
①xx:
·义侠片:
《昭和残侠传》,《xx赌徒》等;
·xx主演的偶像片:
《伊豆的舞女》
(1974)等。
②xx:
·喜剧系列片《寅次郎的故事》(1969-1995,世界最长);
·《幸福的xx》
(1977),《xx的xx》
(1980)。
2.1985年第一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年轻导演带动崛起:
①xx二《xx俱乐部》
(1985);
②大林宣彦《转校生》,《寂寞鬼》,《到田野去,到山冈去,到海边去》。
3.80年代xx动画电影:
·xx:
《风之谷》(1984,开始吸引成人观众),《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90年代大举进军亚洲及欧美市场。
4.90年代新锐中坚力量:
xx:
①“暴力柔情美学”代表;
②影片多自编自导自演,完全无视电影惯常语法,即兴表演和摄影,反视觉逻辑进行剪辑;
③以蓝色为基调色彩,北野蓝成为个人标签: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
5.90年代后期崛起导演:
①特点:
透过现实生活的凡人小事审视历史,反观现实;
②代表:
·xxxx:
《情书》
(1995),《四月物语》
(1998);
·xxxx:
《萌动的朱雀》(1997,戛纳电影节新人导演奖);·是枝xx和:
《xx》
(1995);
·xx真治:
《xx》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