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导图学习应用全纪录

思维导图学习应用全纪录

一、结识首次接触到思维导图大概是在一年前了。

经过这一年的接触、学习和应用,我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已经不能缺少这样一位非常好的朋友。

一直觉得应该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使用下去,也希望好东西能大家分享,帮助到更多的人,于是我借助博客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都能从中获益。

那时我先生在上一个英国的认证课程,有同学介绍他去学习一个台湾人讲授的可以用来规划工作,提高绩效的课程,叫心智绘图(台湾人是这么叫的)。

当时关于课程介绍的资料就是用思维导图做的。

我先生看这个图就觉得很有意思,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很有兴趣地去学习了。

当时那个班有十来个人,一共学习了四次,分四周完成。

他学完后很兴奋地用电脑软件(mindjet)做工作计划给我看。

我对这个图是一点都不了解,通过我先生一知半解地讲述,隐约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东西。

但他讲得太含糊了,对软件的功能也只了解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完全没有提升我的学习兴趣。

于是这次学习的结果就是:我先生开始适应用mindjet做每周的工作计划,而我还全然不知有一位好朋友正在等待我的亲近。

没过多久,一次我先生的一位做广告的朋友在MSN上聊天时说到要去为一个广告提案,我先生很有兴趣地说能不能用一张思维导图帮他浓缩这个五、六页纸的提案。

那位朋友也很有兴趣,就将提案发了过来。

那时我先生已经摸索出mindjet上的很多功能,并且建立了自己图库。

那个广告提案,就是按照正常的条例式的阅读习惯做的。

一些需要前后联系的地方需要前后翻页,感觉不是非常方便。

那晚我先生很认真地用mindjet做了这个提案,色彩、图文并茂,一张纸上很清晰地罗列出所有的重点。

第二天就发给他的朋友。

第三天提案后,朋友说客户觉得很新奇,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提案方式,不是全黑的文字,还是彩色的图,非常清晰明了。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可以猜到了。

随后那个礼拜周末,我和先生一起去了一个朋友的公司。

她是自己创业开了个公司。

我先生曾经帮她安装过mindjet,她自己摸索了一段时间,现在也在用思维导图做工作规划,搭建公司平台,感觉非常地方便和实用。

这时我对思维导图慢慢产生了学习的兴趣,立即要求学习mindjet。

台湾人上课时基本没有教手绘图该怎么画,也许他认为成人来学,就应该有效率,用软件做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一种方式。

但是后来通过系统的学习,才知道真正的思维导图,手绘的效果会更棒,更有成就感,这是后话。

很快就适应了软件的使用。

我先是找了一些已经做好思维导图来模仿,做做就有了感觉,这时手“痒“得厉害,就找各种材料来做思维导图。

虽然是软件制作,但是思维导图的特征(中心主题、主杆、支杆、关键字、色彩、图像以及逻辑性的结构框架)一样都不能缺,否则就不能称为一张成功的思维导图。

这些特征也是后来才学到的,在学软件的时候基本就不太明了,在后面的文章里会一一阐述。

下图是我帮我搭档的公司做的公司简介。

也是我最早用软件做的思维导图之一。

在以前的博客里我介绍过我搭档的公司,是做形象设计和教学方面的。

这类的公司要的就是色彩和图像,以前给别人看公司简介,总是文字是一块,图片是一块,客户也是东看一点,西看一点,还要有前后对照,不是很理想。

我一跟她提出用思维导图做时,她虽然不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但凭着对我的信任,知道我一定会给她一个很好的东西,于是全权放手,让我制作。

做成的图如下:因为图片的象素限制,只能大概看一下全局,是不是很像一只蝴蝶的形状。

二、最初的读书笔记开始用思维导图的那段时间,正好要查些工作方面的资料,去上海图书馆办了张阅览证。

有空时就去图书馆泡着,与书为伴真是件开心的事情。

读书嘛,按照习惯肯定要做些笔记,否则今天看得心领神会,几天后就忘了大半。

于是就打算带着笔记本电脑去,把有用的资料直接录入电脑里,这样比笔录要快很多。

带了几次,实在觉得拎着个电脑太重了。

我先生提示我,你为什么不用思维导图去做笔记呢?带一张纸,几支彩色笔,不就可以了。

我想想也是,虽然用得不熟,但是越不用就越不熟了,于是舍弃电脑,轻装上阵了。

开始的时候,感觉用彩色笔很不习惯,一是科技太发达了,已经慢慢退化不会用笔写字了,二是彩色笔是小时候用的,这么多年都没有再用过,彩色的线条,彩色的字,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

对一个新手来说,要将思维导图的整个版面安排好真的很难,而且对关键字的选择也把握得不是很好。

开始画的几张图都不理想,所以在这里我手绘的读书笔记就不拿出来献丑了。

给大家看一张我按照手绘的笔记,用mindjet做的“德国之旅”的思维导图。

我是个很喜欢玩的人,当然不会放过图书馆里那些五花八门的旅游书籍。

欧洲是我一直很向往的,不过我肯定会选择自助游,之前是需要做很多功课的。

于是我找了本关于欧洲旅游的书,第一个国有就是介绍德国的,我大略翻了一下,柏林墙、莱茵河、科隆大教堂以及慕尼黑啤酒节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当时就想,把每个国家做成一张思维导图,做为旅游功略,岂不是清晰又简便。

于是德国就成了我的欧洲自助游功略中的第一张图。

在图上可以看到每个主杆是一个城市,支杆都是这个城市的购物、气候、交通、住宿、游览点的介绍。

主要点还附有实物图片,到时摸不清地方了,看一下图就可以了。

三、实物应用五花八门去年的“赢在中国”办得如火如荼,收视率绝不亚于那些选秀节目,也是我和先生特别喜欢的节目。

总决赛那场是我们一直期待的,而且在决赛之前也做了冠军的推测。

总决赛当晚,一到时间我就赶紧把频道调到中央2台,先生拿出事前装备好的白纸和笔,我说:“你不会是要做笔记吧?”“那是,不光要做,还要用思维导图来做。

”这可是第一次看电视做笔记。

整场比赛进行了三个小时,一共做了五张A4纸的笔记。

看到我这篇文章的TX当时也应该有不少人看过那场总决赛吧,如果我现在问大家一些简单的问题:总决赛的日期是哪一天?主持人是誰?赢在中国的口号是什么?前五强的名字?…….不知道大家能回答出来多少?也许有些TX的记忆力超好,对于以上这些在五个月前发生的事可以回答得八九不离十。

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花一个月把一本400多页的书籍阅读完毕之后,一星期后,忘掉30%内容;一个月后,忘掉50%内容;六个月后,忘掉90%内容;一年后,只记得书名,内容全忘了;二年后,忘记这本书放那里了;三年后,经朋友推荐又重复买了这本书,看了半天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事实确实如此,不要说是两、三年,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从电脑中寻找以前用思维导图做的作品时,这才发现原来还有“赢在中国”的笔记。

打开后,顺着记录的内容,当时决赛现场又历历在目了。

我们现在每天的要烦的事太多,我们大脑记忆表层的旧信息往往被新的信息所取代,偶尔回顾一下,还有只言片语的景象一晃而过,有时甚至没有时间让我们去追溯过去。

此时思维导图给我的感觉,除了是朋友,也成了我大脑的一部分,他帮我保存记忆,不用重复去做一些曾经做过的事。

下图就是赢在中国总决赛的思维导图,先生做得非常仔细,连主题曲“在路上”的歌词以及选手PK时观点都记录了,因为上传必须转换为JPG格式,所以内容是没办法看清楚了,真是可惜。

再传一张我用思维导图做的名片,我现在用的名片就是这样的,看到的人都觉得挺有意思。

四、思维导图的起源去年秋天,我终于从国外买到了思维导图的全套书籍与光碟。

拿到那厚厚的一叠书,真是兴奋,恨不得马上把所有的书都看完。

此后就开始一段钻研思维导图的过程。

从这一篇文章开始,我会详细将思维导图的起源、原理、绘图规则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一一讲解。

这些内容是我的读书总结,相信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对思维导图有兴趣的TX会很快绘制出拥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

说到思维导图,肯定就得提及他的创始人-----英国学者托尼•布赞。

思维导图是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明的。

目前,托尼已经是全世界心智开发方面的权威人物。

托尼在大学时代经历了学生典型的“朝圣历程”,他遇到了资讯吸收、整理、记忆的困难及问题后,马上到图书馆找资料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他却惊讶地发现:图书馆里没有教导人们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遇到这些问题,让托尼开始思考:可不可以发展新的思维方法来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呢?于是,托尼开始研究心理学、大脑的神经生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资讯理论、记忆技巧、理解力、创意思考及一般科学。

托尼发现人类大脑的每一个脑细胞及各种天赋智能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相互运用,会比单独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

这个看似微小的发现,却产生了令人意思不到的满意发展。

托尼试着将大脑皮层关于文字与颜色、图像的技巧结合,发现作笔记方法的改变可以增加至少超过百分之百的记忆力。

当整个思维导图架构慢慢形成,托尼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被称为失败者,或已经被放弃,在托尼的训练下,很快变成好学生,其中更是有一部分成为同年纪中的佼佼者。

1971年托尼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慢慢形成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概念。

在不断思考研究后,托尼发明了思维导图的技巧,并在1974年出版了<<头脑使用手册(Use Your Head)>>,向全世界介绍这个了不起的脑力潜能开发技巧。

它运用到左右脑全部的功能,包括右脑的韵律(Rhythm)、色彩(Color)、空间(Space)、影像(Imagination)、幻想(DayDream)、整体(Global)及左脑的表单(List)、文字(Word)、数字(Number)、行列(Line)、顺序(Order)、逻辑(Logic)。

他就好比是头脑里的一副地图,绘制着详细的道路。

让你的大脑活动能够畅通无阻。

我手绘的左右脑功能图。

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放射性思考灵感。

五、认识放射性思考上一篇提到了放射性思考,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就像大自然的结构一样。

既然像大自然的结构,那么它也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音符等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每一个挂勾代表与思考中心的一个连结,而每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思考中心,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勾……这些挂勾连结可以当作你的记忆,也就是你的个人资料库。

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积累这些十分庞大、复杂的资料库,大脑惊人的存储能力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可以增加资料的积累速度跟数量,并且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

同时,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籍由颜色、图像、符码的使用,不但可以协助我们轻松记忆、增加我们的创造力,也让学习思维导图更有趣,也更具有个人特色及多样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