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制度理论_研究的问题_观点与进展

组织制度理论_研究的问题_观点与进展

1. 理论 构 建 阶 段 。制 度 理 论 是一 个 问 题 导 向 型 的 理 论, 制度理论主要是通过解释组织领域中大量存在的组织 结构趋同现象而产生的。在理论构建初期, Meyer 和 Rowen ( 1977) 等人把组织所处的环境扩展为技术环境和制度环 境, 通过引入合法性机制, 来解释组织结构趋同现象。
( 2) 合法性种类。Parson( 1960) 从文化制度观的角度把 合法性的范围从组织中的权威系统扩展为与权威系统相 关的要素, 把组织合法性分解为三个层次: 制度层次合法 性、管理或治理层次合法性、技术或产品层次合法性, 这三 个层次松散地联系在一起。从被认可的角度, 合法性又进 一步可以细分为规范合法性( 被公众所认可) 、认知合法性 ( 逻辑上认可) 和规制合法性 ( 被政府所认可) ( Tompson, 1967) 。基于以上认识, Ruef 和 Scott( 1998) 认为从规范合法 性的角度可以把合法性分为管理合法性和技术合法性两 个层面, 制度合法性目标可以融入到这两个合法性之中讨 论。Howard( 1999) 把新生组织的合法性分为认知性合法性 ( cognitive legitimacy) 和 社 会 政 治 性 合 法 性 ( socio- political
国外学者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组织合法 性, 我国学者赵孟营则是从组织的环境角度来进行分类, 其 基 础 都 是 基 于 社 会 学 的 文 化 认 知 角 度 。学 者 们 对 合 法 性 的不同分类更多的是基于研究的需要, 都体现了制度环境 与 组 织 的 各 个 层 面 包 括 组 织 间 、组 织 内 部 各 个 层 面 以 及 组 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组 织合法性: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受到技术环境和制度环 境的影响, 制 度 环 境 要求 组 织 的 行 为 、结 构 等 必 须符 合 法 律规定, 得到相关利益者的认可, 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组织 失败。
2. 合法性机制及其对组织的作用。“合法性机制是诱 使组织或迫使组织采纳在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组织 结构 或 做 法 这 样 一 种 制 度 力 量 ”( 周 雪 光 , 2003) 。我 们 认 为, 合法性机制是社会承认的逻辑或合乎情理的逻辑, 是 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 这一机制要求企业组织的权威结构 必须被组织内成员和外部相联系的社会力量所认可。
■名家观察
■现代管理科学
■2006 年 第 4 期
组织制度理论: 研究的问题、观点与进展
●湛正群 李 非
摘要: 文章主要评述了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研究的问题及其主要观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制度理论认为,组织的结构 和行为不仅是各种竞争力量和运行效率的产物,而且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受到社会信仰结构和规则系统的控制:如何形成
- 14 -
■2006 年第 4 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legitimacy) , 前者是指新生组织被当作环境中正常产物而 被接受, 后者是指新生组织的正当性被重要的风险投资 家、一般公众、重要的意见领袖和政府所认可, 其中社会政 治合法性包含了规范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赵孟营( 2005) 认为组织合法性是组织内权威结构的尊严性的确立, 可以 这样描述组 织 合法 性 的 状 态 :“当 社 会 组 织 内的 权 威 结 构 获得承认、支持和服从时, 社会组织就具有了组织合法性; 当社会组织内尚未建立权威结构或权威结构尚未获得承 认、支持和服务时, 社会组织则不具有组织合法性。基于这 一认识, 赵孟营( 2005) 把组织合法又分为内部合法性和外 部合法性, 内部合法性是指组织的权威结构所获得的组织 成员的承认 、支 持和 服 从 , 外 部 合 法 性 则 是指 组 织 的 权 威 结 构 获 得 的 组 织 外 与 组 织 相 联 系 的 社 会 力 量 的 承 认 、支 持 与认可。
四 、制 度 理 论 的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制度理论检验了趋同的动因, 也就是导致组织采用相 似 的 结 构 、 战 略 和 过 程 的 要 素 ( 如 DiMaggio & Powell, 1983; Tolbert & Zucker, 1983) 。同构的效果也得到了检验,

一个主要的效果是组织合法性: 组织被外在环境所接受 ( DiMaggio & Powell, 1983; Meyer & Rowen, 1977; Meyer & Scott, 1983) 。制度理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理论构建、微 观化和深化与扩展。
教育管理是分散进行的, 但是各个州的教育体制却存在很 为”。
大 的 相 似 性 , 具 有 明 显 的 制 度 趋 同 特 征 。 Siegel 等 人 ( Siegel, etc.1997) 发现在会 计 组 织 中 存 在职 位 机 构 和 职 能 设计上的制度趋同现象, Lu( 2002) 发现日本企业在选择国 外分公司进入战略的行为上具有趋同性, 等等。根据权变 理论的观点, 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组织的具体的环 境 条 件 、技 术 、目 标 和 规 模 等 。技 术 环 境 是 影 响 组 织 结 构 的 主要因素, 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应该随技术环境的变动而 变动。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 应该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以 适应环境, 获取最大效率; 技术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越 高 , 组 织 结 构 就 越 扁 平 化 、分 散 化 , 组 织 的 边 界 就 越 模 糊。权变理论很好地揭示了组织结构的演进, 但是无法解 释组织趋同这一现象。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在 现 实 中 非 常 普 遍 。 例 如 , Meyer 和 Rowen( 1977) 对 美 国 的学 校 进 行 了 调 查 发 现 , 尽管 美 国 的
个 关 于 某 一 群 体 的 行 为 是 合 理 的 、正 当 的 或 适 当 的 总 的 观 念 和 假 设 。周 雪 光( 2003) 认 为 ,“合 法 性 机 制 的 基 本 思 想 是, 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成为人们广为接 受的社会事实, 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量, 规范着人们的行
的正式结构和规章制度为什么会越来越相似的问题, 与这 一问题相关的问题还有: 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同时采纳类
织 分 析 中 , Suchman( 1995) 指 出 , 合 法 性 就 是 在 某 个 由 信 念、信仰、准则和概念等要素社会性建构而成的系统中, 一
似的管理经验和组织模式? 什么驱动组织内的行为, 理性、 惯例还是习惯? 为什么组织的行为会偏离正式的制度?
合法性机制有强意义和弱意义之分, 强意义是指组织 的行为、形 式 完 全 受 制度 的 约 束 , 组 织 或 个 人 并 没有 自 主 选择性, 如通过法律规定来强制实行。弱的意义上的合法 性是指这样一种情形: 制度通过影响资源分配或激励方式 来 影 响 人 的 行 为 。弱 意 义 上 的 合 法 性 机 制 是 强 调 制 度 的 激 励作用, 可以通过影响资源分配和利益产生激励, 鼓励人 们去采纳那些社会上认可的做法, 如通过树立典型来引 导 。制 度 理 论 主 要 是 从 合 法 性 的 弱 机 制 的 角 度 来 探 讨 组 织 结构趋同现象。例如,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不管什么行业、 什么规模的企业, 从正式的组织结构图来看, 大多数都采 用了科层这种组织形式, 这就是组织结构趋同的现象。制 度学派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企业在内部结构上采纳科层制 常常不是因为特定、技术条件、工艺流程而设计, 而是因为 科层制是一个广为接受的组织形式; 如果企业不采取这种 方式, 就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周雪光, 2003) 。
三、合法性机制: 制度理论的主要观点 制 度 理 论 运 用 合 法 性 机 制 来 解 释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制 度 学派提出, 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 技术环境和制度环 境, 将制度引入分析( Meyer & Rowen, 1977) 。两 种 环 境 对 组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 即按 最大化原则生产; 而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要服从“合法性”机 制 , 采 取 那 些 在 制 度 环 境 下 理 所 当 然 ( take for granted) 的 组织形式和做法, 而不管这些形式和做法对组织内部运作 是否有效率。 1. 合法性: 制度理论的社会学基础。 ( 1) 合法性。在社会学领域, 合法性是一个与社会的权 威、政治制度相关的一个问题。Weber( 1937) 区别了三种不 同的权威: 合理— ——合法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特殊威信的 权威, 并指出, 科层制是一个合理合法型的权威, 是社会理 性 化 的 一 个 核 心 部 分 。组 织 合 法 性 把 社 会 学 讨 论 引 入 到 组
Selznick( 1949) 通过对 田 纳 西 州 大 坝 的 建设 的 深 入 研 究发现组织中存在目标置换的现象, 即在组织的实际运作 中所追求的目标与设定的组织目标不一致, 从而揭示了制 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Blau 和 Scott( 1962, 1965, 1966) 等人 的研究表明, 组织并非是由自然经济法则先天决定的, 而 是 同 样 被 文 化 、 社 会 和 政 治 过 程 所 决 定 ( Scott, 2004) 。 Meyer( 1970) 认 为 , 大 多 数 社 会 秩 序 是 社 会 准 则 和 规 则 的 产物, 这些准则和规则塑造了一些特别类型的参与者及其 参 与 互 动 的 方 式 。这 一 观 念 被 应 用 于 组 织 领 域 的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的 研 究 始 于 Meyer 和 Rowen( 1977) 对 教 育 系 统 内 组 织的研究, Meyer 和 Rowen( 1977) 研究发现, 美国各个州的 教育制度由各个州自行制定, 政府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根 据权变理论, 各个州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环境来选择相应的 教 育 制 度 , 但 是 Meyer 等 人 的 研 究 发 现 , 尽 管 处 于 不 同 的 环境之下, 但美国各个州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在组织结构和 成 文 规 则 上 表 现 出 很 大 的 相 似 性 。 Meyer 等 人 ( Meyer, 1977; Meyer and Rowen, 1977; Meyer et al. , 1978; Meyer and Scott, 1983; Meyer et al. , 1988) 运 用 合 法 性 机 制 来 解 释 这 一现象。他们认为, 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一是组织之间的趋同现象, 即为了与制度环境认 同, 各个组织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和做法。因为组织所处 的大环境是一样的, 所以他们的做法都非常相似。二是组 织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 这些模仿行为减轻了组织的动 荡, 因为它扎根在制度环境里, 得到了合法性, 不容易受环 境的冲击。这样, 即使这些组织效率不高, 它们也可能生存 下 去 。合 法 性 本 身 提 高 了 组 织 的 生 存 能 力 。为 了 平 衡 效 率 机制和合法性机制, 企业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把内部运 作和组织结构分离开来, 使科层制成为一种表象, 而实际 企业在运作中采取另一种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