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某中学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方案设计说明

贵州某中学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方案设计说明

贵州某中学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概述1、地理位置本项目为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东经108°35′42″—109°23′30″,北纬27°49′40″—28°30′20″)北部新城新规划的一所初级中学,占地面积约110亩,学生规模为2400人。

本项目地形复杂,平均海拔403米,最大高差为35米。

北面和南面为规划道路控制红线14米宽的城市支路,东面为规划道路控制红线24米的城市干道。

南面道路连接西南面的湿地公园入口。

整体交通便利,学生出行方便。

2、现状分析1)学校用地范围是根据松桃苗族自治县教育局提供的地形图和划定的用地范围进行设计。

2)项目地形复杂,高差变化大,用地最大高差为35米,中间地势最高,西北角为峭壁,其余三面也存在较大坡度。

场地内有一组高压电线穿过,位于地块西南角。

根据国家中小学设计规范第4.1.8条规定:(高压电线、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严禁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因此,作为学校校园用地,该组高压电线必须迁移。

3、设计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规字333号文发布)2)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平面图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4)《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准【2002】102号5)其它相关规范第二章规划设计1、设计理念聚散有致、层次分明、校园清新、励志向上2、设计原则1)尊重环境的原则。

该设计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周边环境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与北部新城景观和谐,同时与建筑功能相适应的优美舒适空间。

2)塑造简约现代的建筑形体,建筑设计突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建筑形式在严谨中不乏轻松活泼,从而满足中学建筑的精神追求。

3)校区规划紧密结合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东面地形低洼需填土改造,不宜修建建筑,规划为运动区。

南面自然环境优越规划为生活区,中部核心区域则规划校园主体建筑。

4)以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合理布局校园内各栋建筑,适当考虑发展需要,使之规划设计成为:各功能分区明确、动静有别、聚散有致、联系方便、满足使用要求、环境优美、凸显校园文化、层次分明、适应发展的现代化初级中学。

2、设计构思1)根据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功能布局和道路设计,校园主入口设置于正北面,以大门主入口为场地主轴线,把学校的主体建筑设置于场地中心位置,教学区则沿主轴线布置在南面,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设计标高,全面发挥每块场地的功能。

2)场地西南面为湿地公园规划用地,且交通车辆相对较少,结合场地地形情况,把生活服务区布置在西面。

这样可以减少周边环境对校园生活及学习的影响。

充分利用地形,制造一个安静,视野开阔的学习生活环境。

3)场地地形复杂,设计紧密结合地形地貌。

减少土石方,节约建设成本。

3、总平面设计该项目充分结合基地现有地形条件,整体规划呈现”一核”、”两区”、”三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一核:从大门主入口连接教学区,以操场和教学楼形成场地区域核心两区:以教学区域为核心组成两边对称分布的生活区和运动区三轴:从大门主入口连接到教学区作为主轴线,两侧辅以相对对称的次要轴线。

以校园主入口作为场地主轴线,规划校园的主体建筑,突出校园重点,主次分明。

营造舒适,开阔的文化环境。

主入口处设计一个长84米,进深27的校前弧形广场。

可以满足家长接送学生时产生交通问题。

并且把校园的主要停车场地规划在校前广场,减少校内车辆穿行,直接减少车辆对校内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进入校园设计一个大型操场连通教学区。

操场作为学生出操休憩,活动和娱乐场地,丰富学生课间活动。

运动区规划在北面,北面地形低洼,直接用西南面土方填平。

北面毗邻一条宽24米城市干道,规划居住人口密集,噪音多。

北面规划运动区可以合理解决校园的静闹关系。

场地西南为规划湿地公园用地,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少,规划为生活区最适宜。

另外,利用地形的最高点作为生活隔离带,同时通过大量的绿化设施,提升生活区的室外环境。

4、道路交通设计1)城市交通用地北面规划道路控制红线14米宽,采用一块板式,断面为3-8-3米,建筑退让用地红线5米用地东面规划道路控制红线24米宽,采用二块板式,断面为4-8-8-4米,建筑退让用地红线9米用地南面规划道路控制红线14米宽,采用一块板式,断面为3-8-3米,建筑退让用地红线6米。

南面道路连接湿地公园入口。

2)校区道路校区内均设有一条7米宽的主要道路,采用一块板式,断面为3-7米,建筑合理退让。

其他4米宽的道路为建筑之联系道路,并兼消防通道。

3)静态交通停车位置主要设置在校前广场,以减少校内车辆穿行。

在合班教室西面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

总共停车数量大约26辆。

4)校园出入口校区总共设置三个出入口,北面主入口,南面次入口及西面食堂位置后勤入口。

北面主入口,南面次入口主要道路均设有车行道和人行道,使其人车分流。

北面主入口与14米宽的城市支路连接,城市交通车辆校少,学生出行安全。

南面次入口与北面主入口前后呼应,形成简单又流畅的道路关系,增强场地整体轴线感。

食堂后勤入口只供食堂货物运输使用,外来车辆不允通行。

第三章建筑单体设计1)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以及功能设置,基本按《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准【2002】102号和《中小学设计规范进行设计》GB50099-2011进行设计。

合班教室及学术报告厅设计为一栋两层建筑,一层布置两间合班教室,每个可同时容纳5个班级学生。

二层整层为学术报告厅及配套的接待室、储藏室等。

风雨操场是一栋多功能建筑,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作为室内体育训练和舞蹈训练,并配置相应的器材储藏室。

同时可兼做学校礼堂,容纳全校师生2500人左右。

普通教学楼设计两栋,前后用连廊相接加强两栋建筑的水平交通关系。

每栋建筑四层,设有男女卫生间,教室休息室和六个普通教室。

该校学生规模为2400人,每班50人,总共48班。

普通教学楼的设计完全满足该校的教学要求。

综合教学楼是该项目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为节约用地,同时打造校园的特色建筑,将不同功能的用房聚在一起形成学校的主体建筑。

该建筑设计为六层。

一层和二层为内廊式,三至六层为外廊。

实验室、图书馆和行政办公等均设计在该建筑,一至五层布置各类实验室和阅览室,六层为行政办公室,并设有直通六楼的电梯和单独的教师办公出入口,学生学习及老师办公互不干扰。

综合教学楼教室统计表2)立面设计建筑立面采用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注重颜色搭配和细节的设计。

整体色彩搭配主要以白色为主,再以亮色和灰色丰富立面效果。

创造简单、安静的立面效果。

大门采用半环形设计,与校前广场统一,气势磅礴。

综合教学楼是校园最高最大的主体建筑,立面效果宏伟。

正立面利用玻璃幕墙与框架的对比形成构图的基本元素,配以灰黄色方框点缀,活跃立面效果。

其余建筑立面均以白色、深灰色及灰黄色构造简洁,明亮,安静而又活跃视觉氛围。

第四章结构安全1、结构本项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除宿舍为混合结构外其余为全框架结构。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消防校区内消防车可以到达每栋建筑物,车道4-7米宽,大部分为消防环道。

室内室外按规定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栓。

完全满足消防要求。

3、抗震松桃苗族自治县抗震烈度小于6度;但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学校建筑应提高一级设防,本项目按6度设防,抗震类别为乙类。

4、防地质灾害学校在建设前,应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安全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可靠的护坡堡坎设计。

另在规划设计中,已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所以场地改造和竖向分析时,尽量避免形成过高的堡坎陡壁,从主观上保障安全和场地稳定,第五章给排水设计规划1、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2、给水系统设计1)水源以城市自来水为供水水源,从市政管网引入两路DN150自来水管,在校区内形成环状管网,供应建筑生活及消防用水。

2)生活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

3)给水系统供水方式:根据市政自来水的水压、建筑的高度和建筑的实际情况,整个学校建筑均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

管理与计量:职工及学生宿舍分设水表,独立计量管理。

3、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体制及排放要求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集中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实验楼和职工学生食堂污水须分别经隔油池和消毒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排水量及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废水最按生活系统95%计,采用化粪池处理。

3)地下室排水地下汽车库排水以及地下设备机房内的废水分别排由集水井收集,再由潜水泵分别提升至室外检查井中,潜水泵由集水井池内的水位继电器自动控制启闭。

4、雨水排水系统设计1)屋面雨水沿屋面经雨水斗排入雨水立管直至室外雨水管。

2)室外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或带篦雨水明沟汇入室外雨水管。

5、消防系统1)室内消防水压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

屋顶消防水箱设置于校区最高屋顶,容积9 m3。

2)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执行。

6、管材1)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2)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密封圈连接。

3)室内雨污废水管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专用胶接口。

4)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承插接口弹性密封圈连接。

5)消防管道:选用双面热镀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DN100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

管径大于DN100采用卡箍连接。

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双出口消火栓。

7、节能节水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 18870的要求。

第六章电气工程规划1、电力工程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4-9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并结合当地生活水平,用电指标为:教室、阅览室: 9W/平方米;实验实: 9W/平方米;艺术室: 15W/平方米;多媒体教室: 9W/平方米;道路、休闲场地、绿化景观:按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