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管理.pptx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管理.pptx
确定。
❖ 培训周期和时间要求:
❖ 上岗前:培训时间为7天
❖ 上岗后:每三年一次
(三)放射诊疗人员放射防护培训
❖ 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 培训对象:
❖
所有从事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治
疗、X射线影像诊断的在岗人员。
(三)放射诊疗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续)
❖ 培训内容:
❖
根据《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
规范》(149-2002)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来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 放射影像技师;
❖ 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要求
应当具有专业的放射影像医 师。
四、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 职业健康检查 ➢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 放射诊疗人员放射防护培训 ➢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 ➢ 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待遇
放射诊疗 工作人员管理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二、辐射防护基础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配备及资格管理 四、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机 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 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 的后果。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 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 ➢ 电离辐射的继发作用
连续5年内年有效剂量,20; 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 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个人监测档案的建立 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 《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28-2002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个人监测档案的内容: 1、常规监测结果
➢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与辐射有关的因素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与环境有关的因素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分类 确定性生物效应
随机性生物效应
二、辐射防护基础
确定防护原则需要考虑:
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效应控制在可以接 受的水平;
“线性无阈”假设,即随机效应没有剂量阈值, 任何小剂量的照射,都会引起癌症危险度的增 加,增加的幅度,可由大剂量引起的危险度按 线性模型外推得到。
(一)职业健康检查
❖ 原则:以职业医学的一般原则为基础。 即:评估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
确定工作人员在特殊工作条件下从事
预定任务的适任性;
❖
提供用于事故情况下暴露于特定危险
物或发生职业病时的基础资料。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目的: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对其预期任务的适任 性和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适任性。 检查项目:
2、达到或超过有关记录水平的剂量和 摄入量资料
3、应急或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放 射性核素摄入量等记录、调查报告。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建档要求: 用人单位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本单
位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档 案。
终身保存。 用人单位还应将年度个人监测结果及 时抄录在各自的《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 3、离岗前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职业病, 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检查项目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 4、应急的健康检查:在在岗期间定期检查项 目的基础上,可结合个人剂量监测或生物、 物理剂量估算和临床表现等具体情况,根据 有关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适当增加相应的检 查项目。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通知与报告责任: 体检机构:
用人单位: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监测类型: 常规监测 任务相关监测 特殊监测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 佩带时限:常规检测周期一般为一个月,
❖
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佩带要求:<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128-2002
年当量剂量
眼晶体
150
15
皮肤
500
50
手和足500—Fra bibliotek、辐射防护基础
外照射防护措施 距离防护
时间防护
屏蔽防护
三、放射诊疗工作人员配备及资格管理
放射诊疗工作分类: 放射治疗 核医学 介入放射学 X线影像诊断
(一)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要求:
❖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 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 上岗前健康检查 ✓ 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 ✓ 离岗前健康检查 ✓ 应急的健康检查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1、上岗前健康检查: 着重于评价工作人员的健 康状况及其对预期从事的任务的适任性,可 淘汰不应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也是从业人员 接触放射线前的本底资料,为就业后定期检查、 过量照射提供对比和参考。
评价依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98-2002)。
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的总原则:
(一)职业健康检查(续)
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判断放射工作人员 对其工作的适任性和继续适任性,发现就业 后出现的某些可能与辐射有关的效应及其他 疾病。
周期:根据工作条件和可能受到的剂量,每12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时,可根据具体情况 增加检查频率和检查项目。
“”原则:要尽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我 们接受的辐射剂量,要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 最低水平。
二、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 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限值
二、辐射防护基础
个人剂量限值
用 于 职 业 人 员() 公 众()
有效剂量
20
1
(5年平均,任一年不超过50) (在特殊情况下,允许5年平均)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 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二)核医学工作人员要求
❖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 ❖ 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
(三)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要求
均匀照射: 不均匀照射: 异常照射: 工作中穿铅围裙的场合: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 监测和评价机构:
❖
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
法》的规定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
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
(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续)
评价原则:任何放射工作人员,在正常情况下 的职业照射水平应不超过以下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