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实践报告

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实践报告

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中就有九亿是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研究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

“中国的问题仍然主要是农村问题。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因此,一个真正关心中国人喜怒哀乐的人就不能不关心中国最基层社会的人的生活。

”基于此,我们对家乡周边的六个村进行了一次关于“农村法律普及程度的调查”。

我们本着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精神,相继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以法律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本次调查,从中掌握里许多第一手资料。

当今社会各级政府与社会团体都纷纷开展各式各样的农村法制建设活动,那么究竟有多大的成效呢?本报告主要是了解农村的法律知识普及程度,设计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分析近几年农村法制发展的状况,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
农民朋友对法律的喜爱程度是多少呢?了解又是多少呢?从我们120份调查数据来看,有43%的人喜欢法制节目,46%的人喜欢程度一般,11%的人不喜欢。

9%的人对法律了解多,84%的人了解一般,7%的人一点都不了解。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法盲的人已经占到了一少部分,在法制建设上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也可以看到农民的法律知识还有很大程度的欠缺,我们的农村法制建设道路还任重道远。

农民朋友的了解渠道有哪些呢?21%的人是通过书籍,50%的人是通过电视,29%的人是通过网络。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书籍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而电脑、电视等新兴媒体在农村已经得到了可喜的发展。

有些农民也开始使用电脑,并将其作为了解新闻的主要途径。

继承法、婚姻法、土地法等一些基本民事法律是农村出现纠纷较多的,那么农民在这些方面了解又是多少呢?下面就来看一下调查数据,回答正确的占30%左右,而回答错误的则多达50%左右,另有10%左右的人回答不清楚。

大多数
农民都是凭第一感觉选的,凭感情选的,说不出选择的理由来。

调查问卷多少都有一些“水分”,有些回答正确的也是蒙对的,所以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走访,走到农民朋友家中去,与农民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与农民的交谈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方面农民认为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人都处在法律的包围之中。

但另一方面,当被问到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具体涉法问题时,大多数都回答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实际问题,基本上还是与世无争,过着恬然自得的生活。

在一个村治保主任那里我们得知,该村一年也就发生17起村民纠纷,这与该村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而当被问到周围都有哪些常见纠纷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回答竟是“不清楚”“不知道”“不好说”等。

可见,一涉及到具体生活,法律与农民又相距甚远。

在一些纠纷发生时农民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法律,不能够将法律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认为,随着中央和地方在法制宣传上的投入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类法制电视节目的播出,依法办事作为一种意识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农民的大脑。

农民对于法律已不再像从前那样陌生。

权利、义务等时髦名词已耳闻能详,维权观念日渐浓厚。

然而农民这种法律认知度的提高,更多的依赖于外部力量的推动。

各种普法教育、电视宣传,就像一部鼓风机,将各种法律观念强行吹进农民的大脑。

农民仿佛一夜之间明白了法律的意义。

农民正是这样被动地改变着自己的法律观念。

从而不能真正的运用来法律服务自己。

那么农村的法制观念差究其原因是什么呢?经济不发达!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一个地区法律意识差,则标志着这个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我们走访的村子里,根本就看不到几家商店,村级企业、农村产业化更是闻所未闻,要说商品经济那就是农民带着自家产的一些水果或蔬菜沿街或赶集来卖,村民的收入几乎是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来填充的。

从农村纠纷中也可以看出来,早各类纠纷中,民事纠纷占到了大多数,刑事案件占一小部分,合同案件则是寥寥无几,有的也只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合同纠纷,从合同纠纷占如此少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非常落后。

由此可见农村经济的落后是导致法制意识浅薄的重要原因。

二、调查建议
1、建立学生志愿者农村法律援助体系,与各大院校建立技术扶助合作,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愿,对农村开展一些各个方面的培训。

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技术性人员短缺的局面,填补技术空缺。

促使农村生产科学化,技术化,保证农民依法生产,依靠科学进步。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改变大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方法。

2、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在我们调查的村庄里有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接受到有关法律的教育,一些政府只做表面文章。

根本就不深入群众,只为完成工作,彰显个人业绩。

建议上级政府建设通畅的监督渠道,加强对下级的监督与管理。

同时基层政府要做好廉洁自律,真正做到为民所想,为民而为。

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村级企业。

经济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坚强的经济基础,任何言论都将是空谈。

任何一个地区的百姓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精神享受与得失呢!因此当地领导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发展农村旅游、特色食品、小型加工企业等村级产业。

不仅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也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尤其农村旅游产业,在当今城市人们日益厌倦高楼大厦的生活的大背景下,农村安逸的乡村生活则日益吸引城市人的目光。

农村旅游的开发也可以美化环境,改善一区域的环境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