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第一单元《蜀相》 (共3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第一单元《蜀相》 (共37张PPT)
•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
-----点作用,明情感
• “自”是“兀自”、“徒自”的意思,“空”是“空 有”“白白的”的意思,碧草映着台阶,兀自 流露春色,黄鹂隔着树叶,空有悦耳之音 ,乐景衬哀情,突出说明这里的景色没人 欣赏,进一步说明到这里的人很少,武侯 呕心沥血的功业已被人遗忘,英雄长逝、 遗迹荒凉寂寞,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 感慨和对武侯功业被人遗忘的惋惜。诗人 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 就的感慨。
3.评价杜诗的名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执唐诗牛耳者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 现实主义 )诗人。 5.代表诗歌( “三吏 ” )、( “ 三别 ” )。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 )为主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草堂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 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写出庙外景色的荒芜 ,武侯呕心沥血的功业已 被人遗忘,寄托着诗人对 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 ,世事变迁的感慨
“炼字”题答题步骤:
•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
• 第二步,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
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 等,并具体分析-----析手法
一是写出武侯祠的 历史悠久,肃穆的气氛 。
二是衬托诸葛亮高 大、正直的形象,表现 了历代对诸葛亮的崇敬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映阶——映照着台阶 •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
里指鸟鸣 •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
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 都市南郊
•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 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 官员管理
• 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 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 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 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 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 酬三顾;
•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 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
《蜀相》
1.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 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
2.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他被后人冠以( 诗 圣 )的美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 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诸葛亮《出师表》)
• 频烦——多次 •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分析天下形
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鼎足三分, 联吴抗曹,也称“隆中对策” • 本句用什么手法写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
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 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 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探究1、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柏森森” 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此句为设问,自问 自答,“柏森森”一词,“ 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 。
•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 禅匡济艰危
•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 而后已的一片忠心。《三国志·蜀 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 “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 节,继之以死。”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绝句
七言 《望庐山瀑布》
近体诗
五言 《登岳阳楼》
律诗
有格式、平仄限制
七言《蜀相》《书愤》
阅读提示
•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 和二二一二。 •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不能,颔联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 哀情。
②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 黄鹂还在啼啭,但物是人非,先人已去,如 今遭逢乱世,虽见满院碧草,呖呖黄鹂,却 觉寂寞荒凉之境无限。
——朱自清《荷塘月色》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 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 虽是写景,却乐景衬哀情 字里行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 1.提问,这首诗的题材是?
• 怀古诗
• (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 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 2.提问,既是怀古诗,为何不以《题成都武侯祠》 或《武侯祠怀古》为题?
• 本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同时惋 惜他的壮志未酬,另以《蜀相》为题更突出吟咏的人物政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本联概括了诸葛亮的哪些方面 ?
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试找出?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 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春色,黄鹂好 音,入一自字、空字, 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 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 是何等凄凉伤感。
诸葛亮,字孔明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 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 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 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 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 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 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古典诗歌(体裁)
古体诗(又称为古风)《石壕吏》《蜀道
没有格式、平仄限制
难》
五言 《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