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ppt1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ppt1


人为分类法与人为系统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谷、菜、果、木五部,草 分11类,木分乔灌等6类。 提奥夫拉斯图 (Theophrastus) 《植物的历史》: 乔木、灌木、半灌木、草本四类;有限花序和无限花 序、离瓣花和合瓣花之分;并注意到了子房的位置; 马格纳斯 布隆非尔
(Magnus)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Brunfels) :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系统发育分类与系统
恩格勒系统(1897):认为葇荑(读作ti)花序 类植物(即木本植物中花单性、无花被、花序轴 柔软者,如杨柳科)为双子叶植物种的原始类型; 哈钦松系统(1926):认为单性花比两性花要进 化,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前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赫他间(A. Takhtajan, 1954)系统和美国纽约植物园前主任柯朗奎斯特 (A. Cronquist,1958)系统。他们都承认木兰 目的原始地位。 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木兰目不是最原始的被子 植物。
品种
品种(cultivar,缩略为 cv.):不是植物分 类学单位,不存在于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 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选择培育而成的,多基于生 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的差异,如植株高矮,花 或果的实的大小,色、香、味,成熟的迟早等。 如月季花有许多品种,苹果、西红柿等瓜果的 品种。
4. 植物的命名
五界系统
植物的共同特征
多数植物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几乎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体内通常有永久的分生组织(顶生、侧生、 居间)。
2. 植物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法与人为系统 自古代至1830年左右,基于实用,给植物以俗名,
又称为民间分类学或本草学阶段。
自然分类法与人为系统 (1)机械分类学阶段:基于1~2个特征。 (2)自然分类学阶段:多方面特征进行比较。 系统发育分类 自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后,基于亲缘关系。
③命名人
命名人的姓氏位于种加词之后,一般超过一个音 节时要缩写,如Bunge缩写位Bge.。特别著名的植 物 分 类 学 家 可 以 只 写 其 一 个 字 母 , 如 Linnaeus (林奈)缩写为L.。 如果命名人为两人,则在两个人名中间加“et” (“和”);如果作者多于两人,则用“et al”; 有时两人名中间用“ex”,表示前一人是命名人, 后一人是著文公开发表这个种的人。 一般属名和种名用斜体书写,而命名人缩写用正 体。 在一些生态学的书籍中,命名人缩写通常被略去。
(3)真 菌
1.体内不含可行光合作用的任何色素而为 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2.有机体大都是由多细胞生物的菌丝聚集 在一起而形成的菌丝体。 3.外表呈灰色黑色和色或红色等。 4.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是由几丁质(甲壳 质)组成细胞内贮存的物质主要是脂肪 和多糖。 5.以各种孢子进行繁殖
自然分类法与自然系统
J. Ray(1703)在《植物的分类方法》一书中,以一复 杂的系统处理了18000种植物; 林奈(Linnaeus)根据雄蕊的数目和离合情况将植物分 为24纲;
法国植物学家A. L. Jussien(裕苏)于1789年在《植 物属志》中发表了一个比较自然的系统,成为现代系 统的奠基人,他将植物分成无子叶、单子叶、双子叶 三大类,并认为单子叶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的原始类 群。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1)
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 每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加词,另加命 名人名; 一种植物如已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拉丁学名, 应以最早发表的,并且是按“法规”正确命名的 名称为合理名称; 一个属中的某一个种确应转移到另一属时,可以 采用新属的属名,而种加词不变,原来的名称称 为基本异名。如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gel] 的 基 本 异 名 为 Anemone chinensis Bge.原命名人的名字用加括号后移入新的名称种;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 环境
第一节 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 化
(一)植物分类原则、单位和命名
1-1-1 1-1-2 1-1-3 1-1-4 1-1-5 物种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植物的命名 植物分类和鉴定的工具
1. 植物的分类地位
两界系统(林奈,1753):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海克尔,1866):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 动物界 四界系统(科普兰,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 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五界系统(怀塔克,196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 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生态学理解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广义理解植物界: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 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宣布:植物界分为绿色植物、褐 色植物、红色植物和真菌。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3)
杂交种可以用两个种加词之间加×表示, 如 加 拿 大 杨 (Populus deltoides × P. nigra )为三角杨( P. deltoides )和黑杨 ( P. nigra )之间的杂交种。但也可以另 取 一 名 , 用 × 分 开 , 如 Populus × canadensis。 栽培植物有专门的命名法规。基本方法是 在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与自然植物命名法相 同,种下设品种(cultivar, cv.)。
检索表
等距检索表
1. 花紫红色、淡红色或白色„„„„„„„„„„„„„„„„2 2. 叶下面具毛„„„„„„„„„„„„„„„„„„„„„3 3. 叶上表面皱褶,下表面灰绿色„„„„玫瑰 3. 叶上表面具疏柔毛,下表面颜色较浅„蔷薇 2. 叶两面无毛„„„„„„„„„„„„„„„„„„„„月季 1. 花黄色„„„„„„„„„„„„„„„„„„„„„„„黄刺玫
5. 植物分类和鉴定的工具
平行检索表
1. 1. 2. 2. 3. 3. 花黄色„„„„„„„„„„„„„„„„„„„„„„„„黄刺玫 花紫红色、淡红色或白色„„„„„„„„„„„„„„„„2 叶两面无毛„„„„„„„„„„„„„„„„„„„„„„月季 叶下面具毛„„„„„„„„„„„„„„„„„„„„„„3 叶上表面皱褶,下表面灰绿色„„„„„„„„„„„„„„玫瑰 叶上表面具疏柔毛,下表面颜色较浅„„„„„„„„„„„蔷薇
②种名、变种名、亚种名
而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用以形容植物的 外部形态、颜色、气味、生境特征和被发 现或主要分布的地点。 对于变种,则须再加上变种名,如蟠桃是 桃 的 变 种 , 它 的 拉 丁 名 为 Prunus persica.var. compressa, 其 中 var. 是 varietas(变种)的缩写,compressa(扁 的)是蟠桃的变种名。亚种与变型的命名 与变种类似,它们的缩写分别是ssp.和f.。
国际物命名法规(2)
对于科或科以下各级新类群的发表,必须指明其 命名模式,才算有效。模式标本是由命名人指定 的,用作新种描述、命名和绘图的标本。 学名的有效发表的条件是必须在出版的印刷品, 并可通过出售、交换或赠送,到达公共图书馆或 者至少一般植物学家能去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 对不符合命名法规的名称,按理应不使用,但历 史上惯用已久,可经国际植物学会议讨论通过作 为保留名。例如某些科名词尾不是-aceae,如伞 形科(Umbelliferae)也可写为Apiaceae,禾本 科 ( Gramineae ) 也 可 写 成 Poaceae , 豆 科 (Leguminosae)也可写成Fabaceae。
拉丁文与拉丁名
双名法 植物命名法规
植物学拉丁文
不同语言对同一植物的称谓不同,同一种 语言中也出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科学 需要统一的语言; 拉丁语已经是一种“死语言”,不会发生 变化; 古罗马时期遗留了大量的拉丁文书籍; 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规定拉丁文为世 界通用的语言。
(1)细菌门(SCHIZOMYCOPHYTA)
细菌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小的生物。 细菌按形态特征区别出球菌、杆菌和螺旋 菌, 作用:很多种是严重影响人体和动物健康 的异养型病菌,也有些种类是可以进行特 殊的细菌光和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 型细菌。

(2)蓝藻门
1. 蓝藻是一类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 可进 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有机体有单细胞 的群 体和多细胞丝状体等结构。 2. 分布很普遍,有些种类甚至出现于某些极 端严 酷的环境中。
植物门的划分
细菌门 原核生物 蓝藻门 绿藻门 轮藻门 金藻门 甲藻门 褐藻门 红藻门 裸藻门 粘菌门 真核生物 真菌门 地衣门 苔藓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 被子植物门
低等植物 (无胚植物)
孢子植物 (隐花植物)
植物界
高等植物 (有胚植物)
一.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围核质,没有内质网膜, DNA未与蛋白质结合,是简单的环形分子,没有 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胞壁有非纤维素的另种 多糖与氨基酸结合构成。
学习植物的其它工具
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树 木志》、地方植物志 图鉴:《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标本与标本馆 植物形态学工具书:《图解植物学词 典》
(二)植物界的大类群
1-2-1 原核生物
1-2-2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 1-2-3 苔藓和蕨类植物 1-2-4 种子植物
粳稻
糯稻
变种(varietas,
缩略为 var.):与原种不存在地理 隔离,但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有1-2个性状的差异。系统 进化理论认为,变种实际上是同种不同基因型的表现。

蟠桃
变型(forma, 缩略为 f.):为形态和个别性状变异 比较小的类型,通常只有一个性状的差异。变型通常见 于栽培植物中,如碧桃为桃的变型,其花为重瓣。
双名法
属名(名词)+种加词(形容词)+命名人
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桃曾经被定名为Amygdalus persica L. persica 表示产于波斯,实际上是西方学 者的误解,桃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北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