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共XX市委组织部调研组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活动的部署,市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围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专题,采取座谈、问卷、统计等方式,对区,乡(镇)、街,村、社区,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8场次,座谈121人;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271份,回收率96.8%;还对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建设、能力结构情况进行了统计。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调研组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着重探讨了加强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我市加强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的做法和成效近两年,我市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建设“两型社会”,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大力加强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作法是:(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
以科学的理论引导领导班子解放思想。
组织1100多名县以上领导干部和理论学习骨干参加十七大精神研究班学习。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习辅导。
引导领导班子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圈情、市情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以深入的讨论引导领导班子更新观念。
围绕把握好与快的关系、抢抓机遇、建设“两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培育市场主体、改善民生、推动工作落实等7个方面内容,在全市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大讨论,推动了领导干部转思路、换脑筋,抢机遇、抓发展。
以先进的经验引导领导班子开拓视野。
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深入与我市城市区位条件相近的昆山、新余等发达城市学习,对照标杆找科学发展差距。
市委、市政府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及时提出和实施“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促进了全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二)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着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
夯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基础。
选派470名领导干部参加市以上主体班次培训;组织653名乡(镇)街、村、社区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轮训;选派200多名中青年干部、主管城市规划领导干部和基层经济管理干部参加赴浙江、上海地区外训班培训。
围绕服务科学发展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两次面向全省、全市公开选拔年轻领导干部17人。
把善于抓发展的干部选派到抓发展岗位,从市直经济职能部门提拔一批懂工业经济和城镇建设管理的干部进入三区领导班子;从区、乡(镇)街以及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提拔重用实际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县以上干部26人。
在实际工作中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选派124名经济部门和新任职的县以上干部、乡(镇)街班子成员到东部地区党政部门和企业挂职,抽调100多名县以上干部和部分经济部门“一把手”进驻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贴身服务;选派56名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信访部门挂职锻炼,抽调154名领导干部参加包案下访、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工作;选派25名县级干部、乡(镇)街班子成员到省以上单位挂职、参与武汉城市圈交流任职,抽调2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抗冰救灾、抗震救灾、危机处理、“四城”创建工作。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证,着力形成促进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长效机制。
健全运行机制。
积极推动市、区党委配备改革后新的运行机制建设,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行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工作机制。
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党内外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社会征求意见以及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有力保证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改进考评机制。
认真抓好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实施和完善,建立了以岗位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为基础、以工作实绩为重点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落实督办机制。
市委派出督查组认真督查领导班子贯彻科学发展观等方面情况。
全市每年都围绕不同主题,组织开展机关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服务活动。
围绕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去年,12名市委常委、15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分别牵头开展针对性的调研活动。
2二、当前领导班子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方面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近两年,我市加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力度,工作扎实,效果明显。
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三个不适应”。
问卷显示,32.8%的同志认为“一些领导干部适应能力不够强,思想比较守旧,观念更新不够快”,27.6%的同志认为“部分领导班子建设相对滞后,少数领导班子成员综合素质不高”,35.4%的同志认为“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目前领导班子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方面不够优化”,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思维方式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有的领导干部经历计划经济年代,思维好不容易转到市场经济上来,但现在又强调科学发展,由重物轻人,转变为以人为本,重视和谐发展,思想一时转不过弯,还显得不太适应。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相矛盾时,存在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用传统经验处理新问题,片面地就经济抓增长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好与快的问题上缺乏辩正思维,单纯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领导能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部分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存在着“三高三低”的“跛脚”现象,即抓经济的能力提高了,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降低了;市场意识提高了,艰苦奋头意识降低了;工作能力提高了,民主意识降低了。
一些领导干部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上招数不多,如在处理征地拆迁、债务化解、纠纷调解等问题上,往往出现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现象,工作成效不明显。
一些班子有老化趋向,影响了班子整体能力的提升。
在统计的市管75个正县级领导班子345名成员中,46岁以上的占71.9%;三区领导班子73名成员中,46岁以上的占43.8%。
三是知识结构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
少数领导干部跟着感觉走,靠经验开展工作,不注重学习储备和更新知识,对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管理科学、现代领导科学和现代决策科学知之甚少。
在一些领导班子中,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遇到专业性强的工作时,只能临时抓差,疲于应付,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也不理想。
一些新任年轻领导干部存在学历层次高、动手能力低的问题。
问卷显示,市直、三区、乡(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属文历类的比例分别为52.1%、47.9%、51.4%,比较偏高;属经济类的都在20%左右,比较偏低。
在352个村、社区班子的1484名成员中,现学历为中专(高中)以下的比例为66.6%。
表明现有领导班子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知识结构都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存在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问题。
(二)“三个不符合”。
问卷显示,29.1%的同志认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树立不够牢固,坚持科学发展不够自觉”;20.2%的同志认为“对‘两个率先’和‘两型社会’建设理解不够深入,既统筹谋划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33.9%的同志认为“正确政绩观树立不够牢固,缺乏长远眼光,存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现象”。
31.3%的同志认为“在干部选拔上不同程度存在重‘显绩’、轻‘潜绩’”,26.5%的同志认为“少数干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影响了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一是存在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片面发展观”。
将“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速度为中心”。
有的领导干部只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工作中把加快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辩证统一。
有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由于急功近利,追求单项出彩,个别地方存在“一任的政绩、几任的包袱”问题。
二是存在沿袭先发展后规范的“‘后科学’发展观”。
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鄂州发展不够,何谈建设“两型社会”?一些发达国家、发达地区走过的都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鄂州也应该先发展,“后科学”。
在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方面对系统性、配套性、协调性重视不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偏离科学发展轨道,粗放有余,4精细规范不足,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抓经济发展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现象。
三是存在重“表”轻“里”的“务虚发展观”。
重领导轻群众,少数领导干部重视短期快速发展的“政绩工程”,乐于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把上级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忽视群众的基本诉求,不热心解决群众关心的下岗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入学就医等民生问题,群众感情、观念、意识比较淡薄。
重眼前轻长远,对阶段发展的目标、措施研究较多,花的功夫较大,而对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的较少,个别地方长期停留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上,靠土地生财、靠拼资源换来一时发展,造成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
(三)“三个不到位”。
问卷显示,23.9%的同志认为“工作作风不够务实,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30.9%的同志认为“执行落实能力不够强,抓工作落实的手段和方法不够科学有效”;35.0%的同志认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机制不够健全”;29.8%的同志认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核落实不够到位”,削弱了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认识不到位。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贯彻落实科学观是中央的事,至少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事,与本人本地关联不大,基层的同志主要是抓经济发展,维护一方稳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
个别领导干部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风险很大,难度也很大,难以见成效,弄不好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存在“只求保险、怕担风险,只防出错、不求创新”的思想。
工作中常常表现出“三怕”:怕失误担责任,怕失策受损失,怕失败丢“帽子”。
有的领导干部有畏难情绪,对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尤其是比较棘手的困难,存在无所作为的思想。
这些思想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势必打折扣。
二是行动不到位。
有的领导班子口头上表态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行动落实上不够到位。
工作不在状态,甘当“守摊班子”,“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守到一定时候、一定资历,找个机会走人,能提拔更好,不能提拔就调个轻松的工作。
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有所行动,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现象,对“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不感兴趣,不想研究,不愿作为。
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在决策时不能正确地把上级要求和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盲目决策、随意决策、武断决策,难免决策出现失误,“前头栽树、后头挖树,前任做房、后任拆屋”,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