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年级 09级土木道桥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一二年五月中国南京目录:第一章———概述1:实习时间地点与成员2:实习内容3:实习目的与要求4:地理位置与自然状况第二章———地层1:奥陶系2:志留系3:泥盆系4:石炭系5:二叠系与三叠系第三章———岩石1:沉积岩2:岩浆岩第四章———地质构造1: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2:褶皱构造3:断裂构造第五章———岩溶现象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2:岩溶的分布地区3:岩溶形态特征第六章———南京地质博物馆1:馆内岩石介绍2: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历史和贡献第七章———实习总结第一章概述1 实习时间:5月12日~5月13日实习地点:湖山地区,六合火山群之瓜埠山,六合桂子山,南京地质博物馆小组成员:高尚张原韩涛陈翔顾辰达叶尔江2 实习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包括所有的地层名称和岩石类型;3)地质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分布地点,核部地层,两翼地层,基本形态,褶皱类型,两翼产状等),断裂构造(断层,节理(裂隙),类型等);4)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5)南京地质博物馆的考察参观。
3实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湖山地区、六合火山群及地质博物馆地质实习,认识野外地质现象,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并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扩展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习地质的热情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
要求:认识三大岩类、南京附近地层和典型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初步认识和了解地质作用及地貌现象;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认真主动地观察、测量、记录(文字、照片、素描、信手剖面)和思考,完成各项地质观察任务。
4自然地理概况:湖山地区位于南京东面江宁区汤山镇,距南京城约28公里,南面有沪宁高速公路、南京通往句容的省道,北面有湖山公路,交通便利。
湖山地区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北东东。
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与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米,包括黄龙山、团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标高为292.3米。
三列山之间是两个谷地。
北列包括排山与棒锤山南.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少有的。
汤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植被覆盖率高。
总体说来,汤山的气候适宜,且由于离市区较远,山里空气新鲜,很适宜人居。
第二天实习地点位于六合火山群地质公园,可选择参观方山、瓜埠山、桂子山以及驼子山等古火山。
方山位于六合县城东14公里处,南隔长江与栖霞山遥遥相望,她的外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
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
瓜埠山又名龟山,海拔98.7米,位于六合瓜埠镇,为新近纪火山,采石场揭露出独特的火山机构,其中玄武岩扇形节理景观实属罕见。
桂子山位于六合县城东北约17公里,海拔约60米,形成于590万年前,橄榄玄武岩构成的石柱林景观规模巨大,世界罕见。
第二章地层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
由老到新分述实习所见部分地层的岩性特点、典型化石、厚度以及地层接触关系等特征。
奥陶系汤山组(O3t)又称宝塔组,灰色略带浅肉红色生物碎屑微晶灰岩、泥质灰岩。
具干裂纹。
产头足类化石。
志留系高家边组(O3S1g)在位于GPS(E119.00401°N32.05930°),古泉水库西侧简易公路旁观察到本次实习所见的最老地层——高家边组(O3S1g)的志留系部分。
该组地层土黄色、黄绿色页岩为主,夹泥岩。
有斜层理构造。
该地观察到粉砂状页岩夹泥岩和粉砂状细粒石英砂岩。
产状173°∠77°,可见厚度大于50m,未见其底。
含无铰腕足类化石。
该处可见一人工露头,可以清楚观察到岩层。
泥盆系五通群(D3C1w)由陆源沉积岩构成。
湖山地区的总厚度为150m左右。
江苏地区自下而上分为观山组和擂鼓台组。
1、观山组(D3g)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为紫红色粉砂质、灰白色石英质量;下部以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为主,夹后层砾岩;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灰黄色、黄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与下伏茅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湖山地区,我们观察到观山组底部和下部。
石炭系金陵组(C1 j)该组地层是灰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笛管珊瑚、海百合茎、金陵穹房贝、假乌拉珊瑚等化石丰富,底部为黄褐色铁锰质粉砂岩,本组地层厚度0~6m,与下伏五通群擂鼓台组(D3C1l)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老虎洞组(C1-2l)老虎洞组(C1-2l)地层是灰白色厚层细晶白云岩。
风画面刀砍状溶沟及锯齿构造发育,肉红色、灰紫色燧石结核和条带,结核长轴和结合条带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岩层面方向。
厚度6m,底部10~20cm为紫红色、紫灰色含铁锰质层,下伏高骊山组(C1g)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二叠系栖霞组(P1q)该地层可以分为五部分,即碎屑岩段、臭灰岩段、下硅质岩段、本部段以及上硅质岩段。
碎屑岩,黄色、灰黄色页岩、钙质页岩夹薄层生物屑灰岩;其中臭灰岩部分是灰黑色中至厚层含沥青质微晶生物屑灰岩,新鲜面有臭鸡蛋味,富含燧石结核,内含米斯 化石;下硅质层部分是灰黄色薄层硅质岩,夹有硅质灰岩;本部灰岩是灰色中厚-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因含黑色燧石结核,亦称牛粪灰岩,本部段早坂珊瑚、奇壁珊瑚、多壁珊瑚、南京 、希瓦格 以及笛管苔藓虫等化石丰富;上硅质层是深灰色生物屑灰岩,含灰黑色燧石条带、结核。
地层厚度约为130m,与下伏船山组(C2P1c)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孤峰组(P2g)该地层为灰黑色硅质页岩夹薄层硅质岩。
产状4°∠24°,地层厚约20m。
据介绍含放射虫化石,厚约20m,与下伏栖霞组(P1q)呈整合接触。
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页岩,上部夹灰黄色页岩,下部夹含磷质结核页岩。
龙潭组(P2-3l)该组地层下部和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中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薄层煤层和薄层砂岩,中部为灰色、灰黄色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
斜层理发育。
顶部为灰黄色中层白云质灰岩层或透镜体。
本组总厚为110m,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与下伏孤峰组为整合接触。
大隆组(P3d)棒锤山西南侧剖面可见二叠系最顶部的大隆组(P3d)地层,该地层下部是黄绿色页岩为主、硅质页岩内含灰岩透镜体;中部是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与硅质页岩互层;上部是黄绿色、灰黑色页岩、灰黑色硅质岩和硅质页岩,夹灰岩透镜体;地层厚约20m,据介绍含假提罗菊石、放射虫和腕足类等化石。
三叠系青龙组(T1q)主要有灰岩构成,底部为页岩、泥岩和泥质灰岩;江苏地区,从上到下,分为湖山段和沧波门段;地层厚约170m,与下伏大隆组(P3d)呈整合接触。
湖山段(T1q h)下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为主的页岩、薄层泥岩,夹泥质微晶灰岩,含蛇菊石等化石;中部为黄褐色、黄绿色页岩和薄层灰岩,与黄灰色薄层泥质微晶灰岩互层,上部为灰黄色、灰色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为主,夹少量灰黄色、黄褐色页岩和钙质页岩、顶部为灰色薄层——中厚层微晶灰岩,层约170m,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沧波门段(T1q c)以浅灰色薄层微晶灰岩、瘤状灰岩为主,底部为紫红色、灰黑色中层瘤状泥质微晶灰岩;湖山地区的地层出露不全。
该地层可见厚度约为80m,不见其顶。
与下伏青龙组湖山段(T1qh)呈整合接触。
黄马青组(T2h)该组地层在本区被纵向逆断层切断,仅见下部的紫红色粉砂岩、砂岩夹少量粉砂质页岩。
观察到潜穴(虫管)遗迹化石,据介绍有节肢动物化石。
可见厚度约20m,地层出露不全。
与下伏青龙组沧波门段(T1qc)呈断层接触。
新近系雨花台组(N1-2 y)由灰黄色、黄褐色、灰色中层——厚层砂砾岩和砂岩构成,弱固结,砾主要为燧石质、石英质,磨圆度较好,分选性多样,砾间为砂、粉岩,砂层中斜层理发育,可见厚度30m左右。
方山组(N2f)由火山集块岩与火山角砾岩、下橄榄玄武岩和上橄榄玄武岩构成,总厚度120m,与下伏雨花台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三章岩石沉积岩:指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华剥蚀侵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活在外力搬运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又经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 碎屑岩类砂岩:砂粒(粒度2-0.05毫米)含量大于50%的岩石叫做砂岩。
砂岩分布很广,仅次于粘土岩,而多于石灰岩。
根据其主要胶结物不同,可分为硅质砂岩、铁质砂岩、钙质砂岩、泥质砂岩。
根据碎屑成分可以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等。
粉砂岩:粉砂岩与砂岩类似,但颗粒更细。
碎屑成分的特点是稳定成分多。
岩屑很少或无,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云母碎片、和粘土矿物等。
粉砂岩是介于细砂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岩石,胶结物以泥质为主。
2. 黏土岩类页岩: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颜色多变,因含杂质可具有不同名称,如钙质页岩,铁质页岩。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泥岩:厚层块状,无明显的层理,也可称为粘土岩。
由95%以上泥质物组成,固结不紧密、不牢固3.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泥灰岩:微粒状或泥质,浅黄,浅绿,白色等浅色,岩石致密,遇冷稀盐酸起泡。
石灰岩: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量在50%以上,通常含有少量的白云石,以及粉砂、粘土、二氧化硅。
质纯者一般为浅色,有淡黄色、灰白、淡红、褐红等色。
含有机质多时则呈黑灰色以至黑色,遇冷稀盐酸即有泡沸现象。
结成2-0.5cm瘤状体的灰岩称瘤状灰岩。
白云岩:要由白云石矿物组成,含量在50%以上,但常有方解石、粘土等。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其矿物组成是岩浆岩分类的重要依据。
主要有玄武岩,花岗岩,流纹岩。
玄武岩:基性喷出岩的一种。
成分相当于辉长岩。
灰黑色。
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
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基性斜长石等;基质一般为细粒或隐晶质。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划分为橄榄玄武岩、紫苏辉石玄武岩等;按结构构造,可分为气孔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根据物质来源,分为上玄武岩、下橄榄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简称下玄武岩)。
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分为高铝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等。
六合方山地区的玄武岩发育有柱状节理。
同时发现了橄榄岩包体,可证明岩浆来源很深。
火山集块岩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如火山渣、火山弹以及火山灰等)。
是粒径大于64毫米的碎屑,经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其中碎屑岩占50%以上。
碎块大小不一,分选极差,多带棱角,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辉绿岩一种基性浅成侵入岩,又称次火山岩。
深灰、灰黑色。
具有辉绿结构,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