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CPA注会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笔记总结(会计分录)打印
2018年CPA注会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笔记总结(会计分录)打印
资产减值损失【按评估确认的金额收回,坏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账已核销】
调整本年: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管理费用【补计提折旧】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所得税费用(或借方)
【提示】若存在评估增值的无形资产,此时还需贷记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借方)
所得税费用【差额】 ⑤抵消逆流交易下少数股东权益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原价】
借:少数股东损益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
贷:少数股东权益
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6-1)抵销债权债务(第二年货款仍然未收付)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借:应付账款
贷:管理费用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或贷):所得税费用
贷(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2)抵销债权债务(第二年货款已经收付)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资产减值损失
(1)期末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1)假定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商品全部对集团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成本】
贷:营业成本【倒挤】
贷:营业成本
存货 【期末内部购销形成的存货价值×销售 (2)假定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全部对集团外销售
企业的 毛利率】
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
并方时归属于最终控制方
的商誉
【合报】
【合报】
【合报】
【合报】
合并资产负债表 1.长投与权益的抵消 借:股本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 并日原所持股权采用权益
(1)计算确定商誉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
合并成本=购买日原股权 投资的公允价值+购买日 支付的对价
资本公积
法核算、按被投资单位实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盈余公积
现净利润和原持股比例计 (2)编制调整分录
借:长投【原比例账面与
未分配利润
算确认的损益、其他综合 在购买日,将子公司资产、 公允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收益,以及其他净资产变 负债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
贷: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权益
动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 允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
减】
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增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增减】
盈余公积【子公司:期初数+本期提取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子公司:期初数+本期提取盈余公积】
年末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期初数+调整后净利润 年末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期初数+调整后净利润
-本期提取盈余公积-本期分配股利】
(四)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 股比例】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 股东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计提的金额】 向股东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分配的股利】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上笔抵销分录抄过来的金额】
贷:应收账款
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借(或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④抵消逆流交易少数股东权益
贷(或借):资产减值损失
借:少数股东权益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少数股东损益
无形资产
(2)编制调整分录
①合并方在编制合并
递 延 所 得 税 资 产 在购买日,将子公司资产、
日的合并利润表时,应包
贷 : 资 本 公 积 负债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
含合并方及被合并方自合
应收账款
允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
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
预计负债
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
的净利润。
递延所得税负债 积。
②双方在当期所发生
第 27 章 合并财务报表知识点总计
同一控制【一步】
同一控制【分步】
非同一控制【一步】
非同一控制【分步】
合 【个报】
【个报】
【个报】
【个报】
并 【最终控制方内部设立的 合并日长投的初始投资成 长 投 = 购 买 方 付 出 的 资 长投=老股权账面价值+担的负债、 新投资成本
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当期分派的现金股利×母 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对于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按按母公司应享有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年初未分配利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或合并编制
固 定 资 产 — — 累 计 折 旧 / 无 形 资 产 -- 累 计 摊 销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③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 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贷:管理费用
④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差额】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2.一体化存续恢复
中予以冲回,即
价 值 的 差 额 计 入 资 本 公 (1)计算确定商誉
借:资本公积
冲回原权益法下确认 积。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
贷:盈余公积
的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 借:固定资产
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
未分配利润
并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溢
存货
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合并利润表
价或股本溢价)。
合 第一年:
第二年:
并 (1)仍然将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1)仍然将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报 借:存货 【评估增值】
借:存货
表
固定资产 【评估增值】
固定资产等
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评估减值确认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
编
贷:应收账款【评估减值】
贷:应收账款
制
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增值确认的】
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五五))22..固固定定资、产无原形价资中产包原含价的中未包实含现的内未部实销现售内利部润销的售抵利销润的抵销
第一年 (1)内部销售方为存货,购入方确认为固定资产
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 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
益分摊金额
贷:应收账款
借:少数股东权益【存货项目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生额的差额×少%×75%】
贷:资产减值损失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所得税费用
少数股东损益 【损益项目借方发生额大于贷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方发生额的差额×少%×75%】
(6-1)抵销债权债务(第二年货款仍然未收付)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销售企业的成本】 固定/无形资产【内部购进企业多计的原
价】 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予以 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贷:管理费用
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内部销售方为固定资产,购入方也确认为固 定资产
贷记或借记“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相反分录)
其他综合收益
4.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分配股利、其他综合收益以
资本公积
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
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 长投=合并日被合并方所 【最终控制方内部设立的 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
购 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 子公司】
价值。
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
买 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
日 *持股比例
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
或
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合
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 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 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
并财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 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
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
产价值×合并方持股比例 应纳入最终控制方合并财
进行会计处理的,原计入
+购买日最终控制方收购 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产价
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
被合并方时归属于最终控 值×合并方持股比例+购
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
制方的商誉
买日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
调整本年: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所得税费用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1.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 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为:对于应享有子公司 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 例) 贷:投资收益 2.对于子公司当期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中母公司享有 的份额,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 投资”科目。
资本公积
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
项下应单列“其中:被合
盈余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