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有较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口腔医学临床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口腔医学事业,遵纪守法,勤奋务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口腔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诊治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操作技能,富有创新精神;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培训,并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及时间分配
学制五年,按256周安排:教学134周;实习57周;考试16周;入学毕业教育2周;社会实践及军训5周;假期36周;机动6周.详见表1
表1 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口腔局部解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儿童口腔病学。
四、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授课时数,详见“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必修课总学时2950;平均周学时:21.8(不包括临床实习时数)
2.课程设置说明:
共设置七大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类6门,公共基础课4门,医学基础课21门,临床基本技能 3 门,临床医学课程3门,口腔医学课程15门。
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说明:
(1)口腔局部解剖学由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承担教学。
(2)口腔生物学由基础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承担教学。
(3)口腔组织病理学由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承担教学。
(4)口腔内科学由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学科组成,教学由口腔内科教研室承担。
3.课程分类时数统计,详见表2。
表2 五年制口腔专业课程分类表
五、教学要求
1、入学教育:
(1)通过对学生校风、校规、校纪和学籍管理条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规范化管理;
(2)邀请教研室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
(3)介绍口腔医学专业情况,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特点,稳定专业思想。
2、国防教育及体育教育:
国防教育(军训)两周,集中在新生入校后两周内进行,包括18学时军事理论课。
体育教育:第一学年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增进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以后采取自主选项学习。
3.社会人文学科教育
主要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以及其他社会人文学科选修课。
通过本类课程培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刻苦学习、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的医务工作者。
4.专业教育
(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根据社会需要合理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体系,精炼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奠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
5.能力培养:
以英语、计算机、人文素质教育、以及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
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
英语必修课程分三学期开设,以授公共英语为主,在通过了学校的考试后,可选修高级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部份章节采用双语教学。
计算机教育:第1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同时通过开设计算机相关的系列选修课,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并开设系列人文素质选修课和讲座,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6.实习
实习共57周:其中第四学年临床实习12周,第五学年毕业实习45周。
毕业实习45周含:口腔内科15周,口腔修复15周,口腔颌面外科15周,着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操作技能。
7.选修课程: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了解学科技术的新进展,开设任意选修课和专业限定选修课。
详见附录“全校任意选修课教学安排表”和附表2“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任意选修课修读按《重庆医科大学任意选修课管理办法》执行。
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个人发展方向确定,要求选修5 学分。
8.毕业教育;通过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形势教育、毕业典礼等活动使毕业生尽快在思想上、心理上、行动上作好准备,在就业过程中找准目标,摆正位置,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和继续教育打好基础。
六、成绩考核、毕业及学位授予
成绩考核按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
全部修读课程达到规定的 226 学分(必修课162学分,实习57学分,专业限定选修课5学分,毕业考试2学分)准予毕业。
根据学位管理条例规定,符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