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的认识• 1.古老的神权统治时期:把自然灾害归因于神的惩罚,但实践中也有一些防病的经验。
• 2.自生论:相信一切生物都是无中生有,染病是植物自发产生霉菌。
• 3.唯病原论:17世纪显微镜问世,人们在显微镜下见到了细菌、真菌、线虫及原生动物,并证明一些常见病害是病原物侵染的结果。
, 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饥饿和逃荒的饥民近200万人;H.A.Debary(Phytophthorainfestens)建立了病原学说(germ theory)。
• 4.病原多因论:随着人们对于病害发生原因中主客观环境因素作用的认识的日益深化,病害多因论逐渐取代了病原单因学说,60年代以后生态学日益广泛的渗透,人们提出了病害管理.2.近代植物病理学:19世纪中叶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世界主要植物病理学学术团体(1)国际植物病理学会(ISPP)(2)美国植物病理学会(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Phytopathology》,《Plant Disease》,《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
加拿大植物病理学会/不列颠植物病理学会/日本植物病理学会/印度植物病理学会2.世界植物病理学的相关研究机构(research institution of plant pathology in the world)洛桑试验站(Rothamsted Experimental Station):1843年英国人建立。
C.A.B.国际真菌研究所(International Mycological Institute)美国贝尔兹维尔农业研究中心美国标准菌种保藏所3.中国植物病理学学术团体(1)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理学报》(2)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3)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病毒学报》,《微生物通报》等。
(4)中国菌物学会:《菌物系统》(真菌学报)4.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相关研究机构(1)农业系统所属植物病理研究机构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中国农业院植保研究所中国农业院生防研究所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各类作物专业研究所省(市、自治区)植物病理学研究机构(2)中国科学院所属有关植病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病毒、真菌研究室等。
(3)高等院校所属植物病理学研究机构高等农业院校,综合性大学。
5.植病研究法的实验技术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病原物(或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菌种纯化和单孢分离。
病原物(或拮抗微生物)的培养、菌体收集和生长量的测定。
病害的人工接种、病程观察和病害调查。
病原真菌的显微测微和孢子萌发。
6.普通显微镜的保养1、观察完后,移去观察的载玻片标本。
2、用过油浸镜的,应先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油擦去,再用擦镜纸蘸着擦镜液擦拭2—3次,最后再用擦镜纸将二擦镜液苯擦去。
3、转动物镜转换器,放在低倍镜的位置。
4、将镜身下降到最低位置,调节好镜台上标本移动器的位置,罩上防尘套。
7.培养箱智能隔水恒温培养箱、隔水培养箱、电热培养箱、生化培养箱培养箱的配置和使用配置:22(℃)、30(℃)、37(℃)培养箱各一个使用注意事项:(1)箱内不能放入过热或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应快速进行并做到随手关闭箱门。
(2)内放一杯水,以保持湿度。
(3)培养物不能放在最底层,也不得放置过于拥挤。
(4)每月消毒一次,先用3%的来苏尔液涂布消毒,再用清水擦净。
(5)不得当烘箱使用。
8.超净工作台三大类型:侧流式、直流式和外流式超净台的使用和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打开紫外灯照射,紫外线照射时间40-60分钟;2、使用中,有机玻璃罩受到污染,严禁用酒精棉球擦拭,请用含水棉布擦拭;3、请保持超净台整洁,不要堆积杂物;4、使用完毕,勿忘关闭通风开关和酒精灯;5、请做好使用记录。
6、如遇故障,除记录在册外,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尽早排除故障。
7、学期开始做无菌试验一次,以保证净化台正常使用。
平时可根据情况,定期做无菌试验,以测定净化台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9. 离心机离心机的类型: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10. 灭菌器:干热灭菌器、湿热灭菌器1、电烘箱(干燥箱)用途:用于玻璃器皿等耐热物品的烤干和灭菌。
玻璃器皿等物的灭菌,温度160~165℃,灭菌 2小时。
玻璃器材的干热灭菌方法(1)将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净干燥后,用报纸包好,或装入特制的铁筒中。
(2)将包装好的玻璃仪器摆入电热烘箱中,彼此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气。
(3)关紧箱门,打开排气孔接上电源。
(4)待箱内空气排出到一定程度时,关闭上排气孔,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调节温度控制旋钮固定温度,在160℃—165℃保持2小时即可。
(5)待自然降温冷却后(60℃以下)才能开门取出玻璃器皿。
2、高压灭菌锅用途:培养基、生理盐水、废弃物、采样器、纱布、衣物的灭菌。
种类:手提式、立式、卧式杀菌锅第一章植物病害文献文献来源:(1)摘要及索引1922年创刊:Review of Applied Mycology,简称R.A.M.(应用真菌学文献摘要),1970年改名为,Review of PlantPathology,简称R.P.P.(植物病理文献摘要)1962年创刊: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评述)BA(Abstract of Biology), CA (Abstract of Chemistry)中国农业文摘全国报刊索引, 中文期刊目录等。
(2)期刊1911年创刊Phytopathology,美国1917创刊 Plant Disease1988创刊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简称 MPMI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1914,英国Physiology Plant Patholoty 1971Plant Pathology, 1952Annals de Phytopathlogie,1969,法国植物病理学报和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出版)。
微生物学报,菌物学报 (真菌学报),病毒学报,中国生物防治等(2)综合期刊 ScienceNature 中国科学中国农业科学。
3. 文献的记载(参考文献写作格式)(1)期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2)书籍[序号] 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专著 M,论文集 C,报纸文章 N,期刊文章 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专著及论文集析出文献 A,其他 Z三、现代的文献检索方法(1)CNKI 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可下载全文(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3)NSTL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免费题录,中文摘要(4) 国家农业数字化图书馆. cn第二章培养基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1、适合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2、调配好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
(1) 浓度适中原则(2) 营养比例原则a. C/Nb. 其它营养的比例(矿质元素、氨基酸)(3) 培养基的pH值的控制。
二、培养基的类型1、按照培养基成分a. 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和浓度完全清楚的物质配制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b. 天然培养基:以动植物组织或微生物浸出液为原料配制的培养基。
如:牛肉膏蛋白胨2、按照培养用途:a. 基本培养基:将多种微生物都需要的营养物质配而成培养基。
b. 富集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为分离某种微生物配制出的适合它生长而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通过指示剂的呈色反应,用以鉴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伊红-甲基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小,绿色光泽)和产气肠杆菌(菌落大,灰棕色))3、按照培养基的物理性状a.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使呈固体状态,称为固体培养基。
(琼脂1.5-2%)b. 液体培养基:未加凝固剂呈液态的培养基称为液体培养基。
c.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琼脂(0.2-0.5%)。
三、植物病理学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不同病菌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成分、理化性质等)。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真菌分离培养,也可细菌。
2.肉汁胨培养基:成分为牛肉浸膏,蛋白胨,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常用培养基配方1.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2.肉汁胨培养基牛肉浸膏:3克蛋白胨: 1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四、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1.酸度的变化:酸度提高(pH值降低)2.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多糖易水解。
3.葡萄糖发生的反应:与氨基酸反应或焦化。
4.沉淀物的产生:第三章灭菌§灭菌指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的过程。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不需要的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芽孢。
一、灭菌的原理和方法1.热力灭菌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同样温度下湿热灭菌效果好(1)干热灭菌:火焰灭菌法、干燥加热空气灭菌(2)湿热灭菌:加压蒸汽灭菌---压力与温度的关系p55,高压锅用法和注意事项p56。
常压流动蒸汽灭菌---蒸汽不超过100℃,巴斯德灭菌法75℃,30分钟或80℃,15分钟(…..)。
间歇灭菌(….)。
注意事项:温度、压力和时间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1.加水:将盖打开并把内筒拿出,检查水位,并补水。
2.装入待灭菌的物品:将内筒放入灭菌锅,然后将需要灭菌的物品装入内筒,不要太紧太满,盖好盖子,然后对称旋紧两边的螺旋。
3.加热和排气:接通电源,打开排气阀,使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出,到0.025MPa时排冷气。
4.升压保压力:0.1MPa时,维持20min5.降压与排气:自然冷却(注意)6.出锅:2.过滤灭菌利用比微生物更小孔径的过滤介质,待滤液或空气通过时将细菌类微生物截留,而达到除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