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 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实验

2.4 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实验


• 反馈类型的判别 首先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假定T1基极的瞬时极性为“+”,则T1集电极为“”,从而T2的基极为“-”,T2的集电极为“+”, 反馈到T1发射极为“+”,使T1发射结控制信号电 压下降,减弱了原控制信号电压,所以是负反馈。 由于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端的电压,将输出交流 电压短路将不再有反馈信号,所以是电压负反馈; 反馈信号并非直接并联在原输入端,符合图2.1.3 的串联反馈电路,所以是串联反馈。
2.4.1 实验目的 • 掌握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各种方法。 • 熟悉测量负反馈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方法。 • 熟悉负.4.2 预习及理论估算
预习有关负反馈放大器的内容,按实验电路图 2.4.1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取β1=β2=100), 估算图2.4.2基本放大器的AU,Ri和RO;估算图 2.4.1负反馈放大器的AUf、Rif和ROf,并验算它们之 间的关系。
Rf
Cf
8.2kΩ
20μF
10kΩ
10μF
C1
C2
10μF
10μF
22μF
22μF
C3
CE1
10μF
100μF
47μF
220μF
CE2
100μF
220μF
本实验需要的设备和器材见表2.4.2。
表2.4.2 负反馈实验设备与器件 序号 1 名称 万用电表 规 格 MF-47或其他 fmax≥200kHZ 双踪,≥20MHZ 精度≤100μV 分辨率≤1HZ 套件 数量 1 备 注
总的来看,图2.4.1电路的Rf和Cf是电压串联负 反馈电路。 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基本电路 本实验需要测量基本放大器的动态参数。实现 无反馈的基本放大器电路可以按照2.1.3中的实验 方法进行。 基本放大器电路不能简单地用断开反馈支路的 方法得到,而是既要去掉反馈作用,又要把反馈 网络的负载效应考虑到基本放大器中去。为此:
RB3 RB2 RC2 RE2 RL
20kΩ 10kΩ 2.4kΩ 1kΩ 2.4kΩ
33kΩ 15kΩ 1.5kΩ 1.5kΩ 1.5kΩ
金属膜电阻RJ0.25W,误差不大于20%,此部 分决定T2的静态工作点。 建议T2的静态工作点调到IC2=1.5mA。 金属膜电阻RJ0.25W,820Ω~2.2kΩ,误差不 大于20%,负载电阻 金属膜电阻RJ0.25W,5.1kΩ~12kΩ,误差不 大于10%,反馈电阻 电解电容器,CD4.7μF~47μF,耐压不小于 16V,反馈电容 电解电容器,CD4.7μF~47μF,耐压不小于 16V,耦合电容 电解电容器,CD 4.7μF~47μF,耐压不小于 16V,耦合电容 电解电容器,CD 4.7μF~47μF,耐压不小于 16V,耦合电容 电解电容器,CD 100μF~220μF,耐压不小于 16V 电解电容器,CD 100μF~220μF,耐压不小于 16V
• 2.4.3 电压串联负反馈实例 本实验以图2.4.1电路的反馈元件Rf和Cf为例, 分析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Vcc Rc1 RB1 A R1 C1
+ +
C2 T1
Rc2 RB3 T2 RB2
+
C3
uS
ui
RF1 RE1 RF
RL CE2
+
uo
+CE1
RE2
CF
+
图2.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欢迎学习
低频模拟电路实验 第1章 低频小信号放大电路实验 第2章 反馈电路实验 第3章 集成运放及信号处理电路实验 第4章 可编程模拟电路实验 第5章 低频功率放大器实验 第6章 电源电路实验 第7章 低频模拟电路综合应用 高频模拟电路实验 第8章 高频谐振放大与振荡电路 第9章 信号频谱变换 第10章 高频电路综合应用
R F1 F R f R F1
实际工作中如果只需要定性地说明负反馈的 作用,也可以简单地断开反馈支路,这样就能得 到没有负反馈的放大器。用这样的放大器进行对 比研究,基本可以弄清楚负反馈的作用,但要使 研究的结果符合表2.1.1的要求,我们就应该采用 图2.4.2的基本放大器电路。
• 2.4.4 实验设备和器材 图2.4.1和图2.4.2的推荐元件清单见表2.4.1。
第2章 反馈电路实验
2.1 基础知识 2.2 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研究 2.3 单级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实验研究
2.4 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实验
2.5 两级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的实验设计 2.6 文氏电桥选频网络及振荡器实验 2.7 RC移相网络及其振荡电路实验
2.4 两级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实验
+VCC RB1 R US Ui C1 + RF1 RE1 RC1 + T1 C2 Rf + CE1 RB3 RC2 T2 RB2 RE2 + CE2 + C3 Rf RF1
RL UO
图2.4.2 负反馈(图2.4.1)对应的基本放大器
以图2.4.2为基本放大器,则图2.4.1负反馈放 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论值满足表2.1.1的所有 关系。其中反馈系数F(反馈网络的放大倍数)可用 等效电路方法算出为: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时,因为是电压负 反馈,去掉电压负反馈的方法可将反馈支路的输 出端交流短路,即令uO=0,此时 Rf相当于并联在 RF1上。 在画基本放大器的输出回路时,由于反馈支路 的输入端是串联负反馈,而去掉串联负反馈的作 用需将反馈支路的输入端(T1 管的射极)开路, 此时(Rf+RF1)相当于并接在输出端。 根据上述规律,就可得到图2.4.1所要求的的基 本放大器,如图2.4.2所示。
表2.4.1 负反馈放大器推荐元器件清单 编号 T1 T2 VCC R1 RB1 RC1 RF1 RE1 方案1 9013 9013 12V 5.1kΩ 680kΩ 1.5kΩ 100Ω 1kΩ 方案2 8050 8050 12V 10kΩ 1MΩ 3.3kΩ 180Ω 1.5kΩ 说 明 NPN型小功率三极管均可,β=50~ 150。 NPN型小功率三极管均可,β=50~ 150。 8V~15V均可,建议使用稳压电源。 金属膜电阻RJ0.25W,2.2kΩ~10kΩ, 误差不大于20% 金属膜电阻RJ0.25W,误差不大于 20%,决定T1的静态工作点 建议T1的静态工作点调到IC1=1m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