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优化的税制?
目录
一、税制理论
二、税制结构比较
三、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分析
四、税制结构优化
税制理论
税收制度
➢单一税制论
单一税制主张整个税收体系有单个税种组成,或者以某种税为主,再简单搭配其他税种。
西方税制发展史上,提出单一税制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四种:
1、单一消费税论
2、单一土地税论
3、单一所得税论
4、单一财产税论
税制理论
税收制度
➢复合税制论
复合税制是由各不同税种共同组成、相互搭配、相互补充的复合体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复合税制。
具体构成上学者们有持两大税系观点的,也有持三大税系观点的。
早期税制优化理论➢福利经济学——早起最优税制的起点
➢超额负担——税收效率的标准
➢税收中性原则——早起最优税制的指导原则
超额负担
超额负担,也叫额外负担,是
指税收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
共部门过程中,由于对生产者和消
费者的选择产生了干扰,造成的纳
税人在缴纳收款之外蒙受的福利损失。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优税制论,指的是在保证政府获得一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以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为指导,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商品税(效率)
1、拉姆齐法则
2、科利特-黑格尔法则
➢最优所得税(公平)
目录
一、税制理论
二、税制结构比较
三、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分析
四、税制结构优化
税制结构比较
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全额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特点:
1、税基宽
2、具有较强的聚财能力
3、对税收征管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4、稽征简单
5、具有较强的聚财能力
6、对税收征管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缺点
1、重复征税
2、累退性
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特点:
1、税基宽
2、具有较强的聚财能力
3、避免了重复征税
缺点
1、征税成本高
2、累退性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税源比较固定,聚财功能较强,较易适用累进税率。
➢体现了公平原则。
➢税负不易转嫁。
➢税收变动不会对物价产生直接的影响。
2004~2010年,OECD国家商品税占GDP的比重大约为11%,最高为11.3%,最低为10.7%并且税负呈现微弱的
下降趋势;所得税占GDP的比重大约12%,最高为12.7%,最为11.3%;财产税占GDP
的比重为1.8%或1.9%。
由此可知,OECD国家由所得
税和财产税构成的直接税占GDP的比重高于商品税占GDP
的比重,形成了以直接税为
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2004~2010年,我国商品税占GDP的非加权平均比重10.67%,最高为11.76%,最低为8.35%,与OECD国家的商品税比重基本相当。
而我国所得税占GDP的非加权平均比重为4.55%,明显低于OECD国家。
我国财产税占GDP的比重平均为1.67%,也低于OECD国家的比重。
我国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特点非常明显,因而,我国的税负主要由消费者承担,而企业承担的比较少,税制公平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弱。
经济越发达国家,所得税(包括社会保险税)越重要,对流转税的依赖性不大,对灌水的依赖性极其微弱;而经济越落后国家对流转税的依赖性越强,其中对关税的依赖很强。
2000~关税:5.7%
所得税:18.5% 2008~关税:3.2%
所得税:28.7%
目录
一、税收制度
二、税收制度比较
三、我国税收制度现状的分析
四、税收结构优化
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世界税制改革趋势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税收征管能力的影响
我国税制结构的形成因素
➢GDP处于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水平不高,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改革开放30年间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效率和效益
➢税收征管能力的还不完善,人才比较缺乏
我国税收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已形成以增值税为代表的流转税类为第一主体税种、以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所得税类为第二主体税种的双主体结构。
➢1、各种税收轻重不一,呈现流转税趋重格局
➢2、税源格局和征收格局不符
➢3、税负不平衡,竞争不平等
➢4、税权划分不合理
目录
一、税制理论
二、税收结构比较
三、我国税收制度现状分析分析
四、税收结构优化
税制优化要达到的目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力量和效力
对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思考➢税种结构的优化
1、主体税种的选择与完善
2、辅助税种的选择与完善
➢中央税和地方税结构的优化
我国“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
的进一步深化
➢建立、健全科学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体系。
➢深化货物劳务税制改革。
➢深化所得税制改革。
➢深化财产行为税制改革。
➢调整和完善税收制度。
谢谢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