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及科普文阅读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传记及科普文文体特征及阅读方法。
2.了解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3.培养筛选分析、综合比较、全面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识记相关概念知识点。
2.典例示范,课堂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教学重难点】1.掌握阅读传记及科普文的方法。
2.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3.培养筛选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与成因。
4.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掌握科普文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例题分析法【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传记及科普文考向标传记作为实用类文本的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以前曾以选考内容出现在试卷中,是考生答题的首选文本;2017记考查情况,传或评传;概括传主形象、品格、成就及成因,分析传记手法,探究传记的有关问题等,常考点。
科普文阅读只在《考试说明》中提及,课标卷没有进行相应考查。
【传记阅读】第一讲传记阅读方法阅读传记,价等,并分析传主人生、事业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就或遭遇失败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及家庭和个人原因。
从命题特点看,传记的命题均牵涉全篇。
因此,是从整体把握,梳理、筛选、整合出文本内容。
一、传记阅读方法1.明确写作对象,把握传主经历明确传记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同时,品,应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通过梳理传主生平经历的基本事实,握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立体地了解传主的为人,客观公允地评价传主的思想、与功过。
2.理清文本思路,关注典型事迹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和线索,经历和心路历程,依照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内容梳理出来,整理出行文思路。
传主一生经历的很多,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就”“经验”等。
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着力刻画传主的言行细节,传主神态、心理,塑造出传主丰满的形象。
3.聚焦人物特点,分析艺术手法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品质等,除了事件,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挖掘其精神内涵,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人,具有哪些特点,进一步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
传记一般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抒情和议论;在表现手法上,正侧相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环境渲染、细节勾勒等手法;上,传记常会用到引用、对比、比喻等方法。
4.结合创作意图,体察作者情感作者刻画传主形象,往往有自己的创作意图,寄寓着自己的情感倾向,为此,记,应在把握传主事迹、明确传记手法的基础上,体察作者的创作意图,倾向。
二、读文示范:高考文本《讲练通》P114(2016全国II卷改编)【读文支招】(1)把握传主经历①小学(成绩平平)→初中(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最喜欢物理而非数学,理老师看出其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大学(曾想转入物理系,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之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②在中学任教→遇见恩师陈省身(影响吴文俊的一生,究所的专业研究员)③37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2)关注典型事迹第③段:吴文俊数学研究方面。
从事数学研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才可以得到复兴”。
第④段:吴文俊数学基础教育方面。
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利,应当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
第⑤段:吴文俊的品质精神。
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3)分析艺术手法这是一篇评传,作者采用叙评结合的手法,先概要叙述了传主的主要人生经历,用的传主的语言,也有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客观真实地塑造了传主形象。
(4)体察作者情感传记记载了吴文俊教授的突出成就,表达了对这位卓越数学家的崇高敬意。
三、“三步法”解决综合选择题第一步,找准选项信息源先浏览选项内容,回到文本,逐段细读,落实选项的命题区间。
有的选项,本中几个区间相关信息的概括,要注意全部找出,准确把握信息源。
第二步,细比选项与文本由于传记综合选择题的考查重点是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理解、分析,“比对”的方法,将选项表述与原文信息细加比对,原文一致,注意发现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已然未然等问题。
第三步,结论推断要深析有些选项是基于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一般来说,在与原文的比对中可以解决大部分选项的问题,深析的只是极少数选项。
二步和第三步有时可以合并进行。
图示如下:例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吴文俊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六年中学数学教师,是恩师陈省身帮他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说明学术前辈的提携引领至关重要。
比对文中“1940”“1946”“影响他一生”“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等关键词句可知A项正确。
B.吴文俊从事数学研究,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认为要创新就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径,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从原文中“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还要能够独立思考”等语句看,吴教授对创新的看法有两点:“借鉴是必要的”“还要能够独立思考”。
但并不是说“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径,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B 项无中生有。
C.在吴文俊看来,我国的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而不是追求海量题目训练和竞赛获奖。
从原文中“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和“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两句引领的内容看,C项理解正确。
D.吴文俊不仅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而且学术视野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独辟蹊径,因而他能够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举世公认的创造性成果。
从文章第⑥段和“相关链接”的内容看,“扎实功底”“全局观念”“战略眼光”“独辟蹊径”“取得举世公认的创造性成果”等评价性表述正确。
例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通过比对可以看出,“对数学不感兴趣”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并且文中有“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这个大前提,因此该处表述错误。
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
B项来源于两段信息,从这两段信息的表述看,B项正确。
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吴文俊谈到“创新”的问题,是因为他“特别强调数学思维”,并非因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表述也不严密,原文是“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
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吴文俊“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不是“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二讲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与成因分析概括传主事迹与形象,是传记类文本考查的一个必考点。
因为传记本身就是写人的,写人离不开人物事迹。
对传主事迹与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三种考法:一是概括分析传主的事迹;二是概括或者分析传主形象的特点、个性或品质;三是概括分析传主个性的形成原因。
一、概括分析传主事迹题点·必备知识(一)把握传主事迹要注意如下几点:1.根据类型梳理(1)自传:一般是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总结经验教训,让别人了解自己的人生道路。
(2)评传:用第三人称来写,这类传记既要描述人物生平的重大事件,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概括这类传记时,要注意作者的评价内容,这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2.理清基本事实事件是传记文的主体,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我们可以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
3.分析重点事件传记一般会围绕某一中心选取传主的几件事来重点叙述,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更需要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事件反映出的传主的品质、精神。
4.关注情感态度(1)传主对事件的情感态度,可通过分析传主的语言、心理、神态等细节来概括。
(2)他人的情感态度,作者往往通过对同一件事态度的反差来侧面衬托传主。
(3)作者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议论性语句中。
(二)把握传主事迹答题方法:1.审题——看清设问方式,思考答题角度2.解题——明确答题步骤,找准答题依据3.建模——根据要求表述,规范术语作答总体概括时运用“某人在某时(有时可以没有)某地(有时也可以没有)做某事”的格式分点概括时“要点①”+“要点②”+“要点③”。
(三)典题·满分解构《讲练通》P111例题(2016·全国Ⅰ卷)《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思考角度】第一步:从文章内容看,有关1985年陈忠实的思想变化,主要集中在③④⑤自然段中。
可找出相关语句。
第二步:这三段文字,根据陈忠实对自己的认识,可以分为三层:认识到自己是“蓝袍先生”是“乡棒”;必须与之进行“剥离”,写出能确定自己地位的作品;多年后意识到那是自己重建自我的年份。
第三步:程,也可以根据分值,恰当分点表述。
【答案整合】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二、概括分析传主形象题点·必备知识传主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主,其目的就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
对传主形象、精神品质、人格魅力的概括与分析应注意如下三个角度:1.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型细节,典型细节往往最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是把握传主形象的关键。
2.传主与时代、与他人的关系分析传主特点时,还要知人论世,即结合传主的年龄、身份、“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同时还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