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车辆技术管理是我公司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公共交通企业经营的变化,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保持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营运车辆的效能和降低营运成本,在《机务安全实施细则》的前提下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中,应遵循技术进步、科技先导、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四项原则。
这些原则应当贯穿在从车辆的选型、论证、购入到使用维修、技术改造直至更新报废的整个车辆技术管理的全过程中。
第三条、车辆技术管理的总目标是从车辆购进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各个环节上入手,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技术进步,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千方百计地延长车辆的经济寿命,为企业提供高效、低耗、安全、可靠的营运工具,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第四条、工程技术人员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导力量,工程技术以及从事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好坏是车辆技术管理成败的关键。
应十分重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协作和技术服务等项活动,以科学技术促进车辆的技术管理。
第二章车辆技术管理的体系与职责第五条、车辆技术管理的体系分总公司与各基层分公司两级。
总公司设立主管技术工作的公司领导和相关车辆技术管理职能部门。
此外,还应根据情况设立分公司车辆技术管理机构,机构未设立之前,由分公司副经理主管并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的车辆技术监控员。
第六条、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责是:㈠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细则;㈡负责制定全公司范围车辆技术管理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细则;㈢负责协调各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监督和技术服务;㈣负责车辆择优选配的考察、论证和定点工作;㈤组织与车辆技术管理有关的技术协作、技术交流,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㈥负责车辆报废、更新、有偿转让和新车购置的审批;㈦代办车辆购买的有关手续;㈧负责废旧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㈨负责轮胎、电瓶的使用和考核;㈩负责额定各类车型的油耗标准和考核。
第七条、各基层分公司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责是:㈠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总公司制定的有关车辆技术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条例并制定本公司的实施细则;㈡依据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制定本公司车辆技术管理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并进行控制与考核;㈢负责对总公司下达的车辆维修、维护和保养计划任务的实施;㈣负责对分公司车辆技术管理与使用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对保修组的车辆维修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㈤协同有关领导及部门制定本公司营运车辆的更新、新增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㈥协同有关部门,对车辆的选型及投产的前期准备工作;㈦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对本公司车辆的技术检验、车辆年检及技术等级的鉴定工作;㈧负责引进、推广和开发与车辆节能降耗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㈨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开展爱车、节油和节胎、节电瓶等群众性竞赛活动。
第三章、车辆的择优选配及投产前后期管理第八条、为保持和发展我市公交运力,巩固或扩大营运范围,每年应有计划地更新或新增一部分营运车辆。
新增的车数应视城市的发展、营运市场的需要和本公司的经营能力、政府的扶持力度来确定。
第九条、购买营运车辆,应根据所营运线路状况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考虑到车辆的适应性、舒适性、经济性、维修的方便性以及全公司车型的统一性进行择优选配。
第十条、新购进的车辆,在投入营运之前,应当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走合期的运行并进行走合保养。
第十一条、针对新型的车型在投产之前,应组织对驾驶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该车型在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特点,驾驶操作的要点以及维修方法等。
第十二条、车辆在索赔期内不得进行任何改装和技术改造。
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要详细进行记录,使用中发生早期非正常损坏的零部件和总成等应进行详细登记,并分析发生损坏的原因,以便向生产厂家或经销单位进行索赔。
第十三条、新车投入营运前应健全技术档案,由总公司的车辆技术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各营运分公司也应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四章车辆技术检验与技术状况考核第十四条、车辆技术检验是保证安全生产,及时掌握车况,防止车辆早期损坏,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重要手段。
无论采用何种经营形式,都要严把检验关,防止车辆带病行使,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十五条、总公司设立检查站,各分公司设立联检站(由分公司分管技术的副经理和车辆技术监控员组成)。
总公司检查站负责保修厂承保、承修的一切车辆的技术检验工作,兼管监督各分公司保修组承保、承修的车辆;联检站负责本单位保修组承保、承修的车辆的技术检验工作。
检查站、联检站的业务由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统一领导。
第十六条、维修技术检验:㈠进厂检验。
凡进厂进行维护或修理的车辆都必须首先进行进厂检验,以便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和确定附加作业项目。
检验标准按《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进厂检验工作由检查站的专职检验员、承修单位技术人员、分公司的车辆技术监控员共同负责;㈡过程检验。
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技术检验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环节,应予高度重视,检验的标准按《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过程检验由承修组负责人与专职检验员、监控员共同负责;㈢竣工检验。
车辆维修检验是对维修质量的综合评价及全面鉴定。
车辆维修后,经保修厂的技术员进行自检,然后送交检查站复检,复检合格签章后,方可交付营运单位使用。
第十七条、维修质量抽检为提高维修质量,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对各分公司二级维护出厂的车辆进行质量抽检。
发现问题及时返修,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维修质量的抽检每月不定期进行一次。
第十八条、会检制度每月总公司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对各分公司的营运车辆进行会诊的检验。
对会检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共同研究解决。
第十九条、检测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应重视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检查站配备一定数量的检测仪器,尽快改变目前依靠耳听、手摸等主观判断的检验方法,以达到客观、全面、迅速、准确、科学的检验目的。
第五章车辆的使用与维修第二十条、车辆的合理使用为了保证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营运成本,车辆的合理使用十分必要。
要严格按照车辆使用的有关技术标准,用好车、管好车、修好车,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能。
第二十一条、车辆的日常维护是减少车辆磨损,保障车辆安全性能,发现和消除隐患,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及进行各级维护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驾驶员必须完成的日常工作。
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三检”,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查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紧固的情况;保持“六洁”,即保持发动机、润滑油、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贮气筒和蓄电池的清洁;防止“四漏”,即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保持车容整洁。
第二十二条、车辆的节油、节胎与节电瓶工作燃油、轮胎和电瓶的消耗在整个营运成本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应高度重视营运车辆的节油、节胎与节电瓶工作。
车辆技术管理部门要严格考核,各分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奖罚兑现。
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和各分公司要积极推广节油、节胎、节电瓶的新技术,帮助司机解决燃油、轮胎、电瓶不正常的消耗问题,总结先进经验并加以推广和普及。
第二十三条、润滑油的合理使用与按期更换润滑油的使用,要按照厂家的说明书,根据不同车型、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规格的标号的油品。
第二十四条、维修计划的制定车辆维修计划是指更换机油、一、二级维护计划、发动机总成及车辆的大修计划。
维修计划的制定应体现强制维护和视情修理的原则。
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计划时,应依据车辆实际行驶里程或运营时间制定维护计划,依据车辆的技术状况并参考分公司意见,制定发动机大修及车辆大修计划。
各分公司需对发动机进行总成时应报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审定,下达计划后方可施工,否则按《机务安全考核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分公司和主车驾驶员应自觉按照维护计划的安排,积极配合搞好车辆的维护。
对于拒不按计划维护车辆的司机和营运单位,要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并采取强硬手段责令其停车进行维护。
第二十六条、车辆各级维护范围、技术要求、工时材料消耗定额、间隔里程等,按总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车辆修理㈠车辆修理应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按不同的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既要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要防止无序修理造成浪费。
㈡为了保证修理质量,发动机总成大修原则上应在保修厂进行,有条件的保修组也可以视情进行车辆的修复,车辆的小修可放到分公司保修组进行,但必须对其修理项目的质量负责。
总公司机安处随时对其修理质量进行抽检,视合格率比例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车辆维修的质量控制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各分公司及保修厂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检查站的质检员、分公司、保修厂的质量监控员的联组活动,强化技术检验,积极推广和应用检测诊断技术。
坚持以专职检验为主,员工自检和互检相结合的原则,把维修质量的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要推广先进的维修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机械化维修机具,逐步提高维修质量。
第六章车辆的后期管理第二十九条、车辆的技术改造为了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经过设计、计算、测试、改变原有车辆的零部件或总成,达到性能改进,排放改善,新型燃料替代使用的技术活动,称为车辆技术改造。
可针对老旧车、使用年限长、配件缺乏、技术经济效能差、不符合乘客舒适度的情况,实施技术改造。
对于一般的改造项目,应将改造方案、数量及改造的预期效果报总公司备案,经分管副总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条、车辆的停驶因部分总成和部件严重损坏,在较长的时间内配件无法解决,或因修理等技术上的原因,短期内不能参加营运的车辆,称为停驶车辆。
车辆停驶期间,应妥善保管,原车机件不能拆换、丢失,并积极创造条件修复,尽早恢复运营。
未经总公司批准,不得随意停驶营运车辆。
第三十一条、车辆的更新应对使用年限长、燃、润、料消耗严重、不适合营运市场、零配件缺乏、维修费用高、技术性能落后、使用价值低的老旧车辆实施有计划的更新。
第三十二条、报废车辆及旧件的管理对于报废的车辆及其旧件,应由车辆技术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车辆未解体、回收之前,应停放整齐,封闭门窗,并责专人管护;对技术状况较好的总成,经检修后作为备用总成登记入库;对不可用的旧件处理严格按《职工学习手册》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
否则,将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按旧料实际价值予以2-3倍的处罚。
第七章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制定与考核第三十三条、车辆完好率:是指完好车日在总车日中占的百分比,它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