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管理办法
表二 操行成绩、学分与绩点的关系对照表
操行成绩 (百分制)
等级
绩点
等次
备注
90~100 80~89 75~79
A
4.0
优等
A-
3.7
B
3.3
取得综合素 质教育5学分
70~74
B-
3.0
良等
60~69
C
2.7
及格
<60
D
0
不及格
四舍五入
课程学分绩点与操行学分绩点之和是衡量学生学期综合表现的重要 指标,可作为评选优秀学生、三好学生和评定奖学金等的重要参考依 据。
学分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推进我院教 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 业创业能力培养,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合于在校所有学生。
第二章 学分制模式
第三条 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实行模块化学分制管理,模块化学分 制由四个模块组成:素质教育模块学分、专业教育模块学分、拓展教育 模块学分、操行和奖励学分,各模块学分之和达到毕业学分要求者,为 合格毕业生。
第五条 专业教育模块学分:包括专业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 实训项目、实作项目、企业实习等。学生修完以上课程,考核成绩合 格,即取得相应学分。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一)实作项目
包括毕业设计(6学分),各专业应开设多个实作项目,每名学生 至少应完成两个实作项目。
(二)企业实习 开设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每名学生至少参加两次企业实习和一次 顶岗实习,一次企业实习记5学分,顶岗实习记8分。 第六条 拓展教育模块学分:包括素质拓展和技能拓展两个部分。 (一)素质拓展学分: 1.素质拓展开设有应用文写作等类型的课程,该组课程学分设置为 8~15学分,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选修学分不得低于8分。 2.技能拓展开设就业指导及该专业其他技能方面课程。该组课程学 分设置为10~15学分,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修,选修学分不得低于10 分。 第七条 操行学分和奖励学分: 操行学分:是学生在校期间,各学期的综合表现的展现。是对学生 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进行综合测评的结果。每个学期5学分。 奖励学分(通用学分?):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设计制 作、各类专业或技能大赛、发表论文等,根据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学分。 (一)获奖奖励学分标准:校、区级:一等奖2学分,二等奖0.5学 分;市级:一等5学分,二等奖3学分,三等奖2学分;国家级:一等10 学分,二等奖6学分,三等奖4学分。 (二)发表论文及作品奖励学分标准:校、区级报刊,0.5学分;省 市级报刊,3学分;国家级报刊,5学分;国家核心期刊,10学分。 (三)奖励学分需经本人申报,按程序审核后由教务处或相关部门 认定。对学院有特殊贡献或突出贡献者,可视情况给予1-5学分的奖励 学分。
(四)通用学分可与拓展教育中拓展素质和拓展技能课程进行互 认,按1:1比例互认,互认后的拓展课程学生可申请免修,但须经学生 本人按程序申请,由教务处和技能培训学院出具互认证明。
第三章 成绩考核与记载方式
第八条 学生所学课程均应考核,无故不参加考核者,课程成绩作 零分记载。学生参加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后的成绩及所得学分载入 学生成绩登记表及学生成绩总表,学生成绩总表归入本人学籍档案。
A-
3.7
82~84
B+
3.3
78~81 75~77
B
3.0
良等
B-
2.7
取得学分
72~74
C+
2.3
68~71
C
2.0
中等
64~67
C-
1.7
60~63
D
1.0
及格
<60
F
0
不及格
重修
四舍五入
(二)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成绩与绩点的关系按表一执行。课程按学期计算学分。学生学习某 门课程,学期考核成绩达到或超过“D”级者,即获得该门课程在该学 期的学分;成绩等级为“F”者,不能取得学分,必须补考及重修。重 修随下一届学生或由各院系在适当的时间安排一次重修,所需费用(包
(一)课程成绩考核应包括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出 勤、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等;期终考核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闭卷、 开卷、笔试、口试、机考等形式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含实作、实 训、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在结束时进行 考核。
(二)考核成绩一经评定,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如确系教师评分 不当或总分发生差错须改动成绩的,应由评分教师书面说明情况,连同 试卷交教研室审核,经院系负责人同意,报教务处核准。
44~56
16
18
8~15
10~ 15
30
成人专科
3
32.5~ 37.5
44~56
16
18
8~15
10~ 15
30
专科
衔本
4
本科
按专科对应类型层次执行 按衔接本科段计划学分规定为准
25/30 10
注:操行学分和奖励学分不计入毕业总学分,作为推荐优秀毕业生 的重要参考。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有关学分管理未尽事宜由教务处会同有
各专业总体学分控制在130~150分。素质教育模块占总学分的25% (约32.5~37.5分);专业教育模块占总学分的60%(约78~90分), 其中实作项目规定为16学分,企业实习为18学分;拓展教育模块占总学 分的15%(约19.5~22.5分)。
第四条 素质教育模块学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素质教育模块课 程,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课程,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即 取得素质教育模块学分。
第四章 成绩、学分与绩点计算
第九条 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先按百分制评分定等(五等十 级),再折合成绩点。绩点用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及综合素质。
(一)考核成绩、绩点、等次与学分的关系如下: 表一 考核成绩、绩点、等次与学分的关系对照表
成绩(百分制) 成绩等级
绩点
等次
备注
90~100
A
4.0
优等
85~89
第六章 毕业学分及其构成
第十四条 模块学分构成与各层次毕业学分(见下表)
专业教育
操行学 拓展教育 分奖励
学分
专业理
类型层次
学习 素质教育 年限
论 理实一
实作 企业
素质
体 项目 实习 拓展
实训项
目
技能 拓展
25%
五年一贯
制
3
32
基础段
60%
15%
50 10 10 8 10 30
普招专科
3
32.5~ 37.5
(三)拓展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按项目或课 程计算学分和绩点,凡考核成绩达到及格或以上者,即获得该项目或课 程的学分和相应绩点。累计学分即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
(四)操行成绩、学分与绩点的关系与计算 操行成绩、学分与绩点的关系按表二执行。操行考评成绩为C等或 以上的,即取得操行学分,各学期对应的操行绩点之和为毕业生操行绩 点。操行绩点每学期结算一次操行考评成绩等级为D等者,该期无操行 学分,操行绩点计0分,需参加操行提高培训班,考核合格方能获得该 期操行学分,但操行绩点仍计0分。
第十条 毕业学分绩点即四个模块绩点之和。毕业学分绩点是衡量 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重要指标,是评价优秀毕业生的主要依据。
第五章 补考、缓考、重修、学分互认
第十一条 学生因病、补考、重修课程考试时间与正常考试时间相 冲突或其它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必须在考前持相关证明向所在院系提 出书面缓考申请(病假须持校医院病假证明),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缓 考。凡因急病等来不及事前申请的,必须在本门课程考试次日凭急诊病 假等证明补办申请缓考手续。逾期不办者,作旷考处理。
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院长办公会批准后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执行,本办法解释权归教务处。
第十二条 课程的缓考,随补考、重修考试进行,成绩按学期考试 成绩记载。缓考者须在考试前办理有关手续,若无故缺考,按旷考处 理,旷考者必须重修。
第十三条 教学计划规定中某门课程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通过的, 可选修素质拓展和技能拓展开设的其他课程学分进行互认。素质拓展课 程学分互认专业教育模块课程的比例为2:1,即2个学分可互认1个学 分;素质拓展课程学分互认素质教育模块课程的比例为1:1,即1个学 分互认1个学分。技能拓展课学分互认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学分的 比例都是1:1。
括重修费用)由学生自理。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及重修课程合格者计算学分但不计算 学分绩点。
将某门课程学分乘以该课程对应绩点,即为该课程所得的学分绩 点。用学生所修全部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 分数,即为该生平均学分绩点。
即:平均学分绩点(GPA)=∑(课程绩点×课程学分)/∑课程学 分
平均学分绩点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学生学业 的继续、奖学金的发放、副修专业的选读等的重要依据。平均学分绩点 每学期结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