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努力

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努力

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努力-各位家长、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召开全体家长会。

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全体家长多给学校、班级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82人,教职工15人。

今天的家长会分两个阶段,先是我们共同召开,然后家长与班主任和代课老师交流。

希望全体家长,如果你对自己的孩子负责,请你沉下心来把会开好、开完。

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100%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100%失败!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一误就是误一生。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希望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培养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希望家长多方面探讨。

今天,我与各位家长想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教育孩子:首先我想谈的家庭教育有哪些误区我们的家庭教育不是要让孩子只知道学习,即使我们家长的水平再高,也不能把孩子的各门功课都教好,因为你只是熟知一门功课(就是我们当老师的来说也只能这样),并不能对孩子的各门功课都能辅导,所以家长的主要责任不是在于帮助孩子补习知识。

那些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不要担心自己帮不上孩子。

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方面更多是要孩子树立理想和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将来走入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能靠自己的能力吃饭,更好的立足社会。

一个学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同样也是教育孩子。

而往往我们当中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上了学,吃穿问题由家长解决,而教育问题全部由教师去管。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你想,同样一个教师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如何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在品行、性格、学习方面对孩子如何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呢?这就是我今天第二点要谈的。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一共7个方面)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关心,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思想道德素养非常重要,有专家指出:"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

我们的孩子将来不能成为社会的危害品。

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经常与品行端正、学习刻苦的在一起促进很大。

二、家长要多一些时间和耐心去和孩子交流。

孩子并不仅仅满足家长物质上的给与,学生需要的是和家长的真诚交流。

过多的零用钱,可能使部分同学用于非正常消费。

对自觉性较差的同学来说钱多并不是好事情,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往往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与家长的期望密切相关,家长要经常性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表现情况。

家长要多投入一些精力关心学生的学习。

你每天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交流,问问孩子一天都是干了什么事,上了哪些课,完成了哪些作业,老师有什么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一天学习多长时间,完成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刻了解学生的动向。

这样,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学习的关注,当然在学习上就会非常用功,努力把学习搞好。

有的家长总是说,工作太忙,我说,家长再忙,又是为了什么?现在有许多的家长把精力用在为孩子攒钱,为孩子攒这个,为孩子攒哪个,那你有没有想过用你现在的精力去为孩子攒个大学文凭,攒个孩子将来吃饭的好饭碗。

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最明智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所以我认为家长同志应该和学生共同努力,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关心学生的学习中去,把学生培养好。

三、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能家长要问,你让我们更多的关心孩子,但我们不缺他的吃穿,学习上我们又使不上劲,这不是为难我们么?我说不是这样,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安静。

有些家长常常对学生说,快考试了,不能看电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打麻将、打牌,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也影响孩子的学习。

最好单独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一间屋子,一张桌子。

让孩子远离干扰。

心理学家说:"孩子生活在批评中学会谴责;敌视中学会好斗;恐惧中变得忧心忡忡;鼓励中学会自信;安全中学会理解"。

如果家长经常动手打孩子,你的孩子就难管理,有可能经常在外给你找麻烦,这也是家长管理孩子无法的表现。

希望家长一定不要动手打孩子,要说服教育。

有人说教师的孩子往往读书会很好,其实教师的孩子在智力上根本没有优势,关键是当教师的父母往往更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

我们身边的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老师,孩子上学以后,不管春夏秋冬,一直坚持每天陪孩子写作业。

平时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上进心的培养。

每次孩子考试后,都要及时了解孩子的考试情况,都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每天都检查督导学习计划执行情况。

四、家长要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但不要过分放任.溺爱孩子一个学生家长不关注学生的成绩是不对的,但仅仅关注考试成绩又是绝对不可取的,特别是关注学生名次更是不可取的。

因此考试无论好坏,都不值得过分看重,重要的是了解你的孩子有哪些长处可以发扬,帮助孩子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解决,从而为孩子指明方向和道路,让孩子充满信心或更有信心的学习下去。

要从孩子的基础这一实际出发,要多肯定,多鼓励,即使成绩考得不好,也要从其他方面找出闪光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要求要适当,盲目地提出过高的分数指标,会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只能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纵向比"看到孩子进步。

即拿孩子的"今天"同他的"以前"相比,细心地发现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闪光点"。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

从而进入教育的"良性循环"。

家长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提前与老师真实反映情况,推心置腹地交流,我们老师、班主任、学校会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和纪律监管,避免他再次违犯错误。

家长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缺点,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有所为的学生。

对孩子已经表现出来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思想习惯没有及时管教,错过了教育的时机.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已经无法管了,悔之晚也。

有的家长管不了孩子了,这是你以前放任、溺爱孩子的结果。

管理孩子不能走两个极端,不能打骂,也不能溺爱。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有时老师批评或惩罚一点学生,学生、家长受不了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向老师攻击,这样对你的孩子有什么好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的孩子是否还走向社会,老师是否还敢于管理。

五、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抓作业。

做好家庭作业的督促、检查,督促学生晚上在家独立完成各科家庭作业,与教师配合好杜绝抄作业现象,并进行适当的复习和预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适当的课外习题。

抓学习的态度,关心学生每一天的学习情况。

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客观分析孩子的成绩,多关注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学习效果。

抓行为习惯,平时多注意学生的点滴变化,多和教师进行交流。

六、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因为学习是大脑在活动。

当学生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进行学习的时候,大脑处于最佳状态,学习时显得耳聪目明,效果特别好。

相反,由于信心不足,感到"总是学不好的"时候,大脑往往处于消极状态,会出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好。

家长要腾出空来认真审视和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希望家长们能用微笑面对孩子,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孩子,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孩子,这是我们家长要做的且是必须做的。

如果只看子女学习不足之处,整日不给"好脸",见面就是这个不对,那个不好,考试不好就一顿责骂。

这样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给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心理暗示!长久下去就会滋长自卑心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一再下降,结果自暴自弃,就很难办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进心,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让孩子自卑,结果是使教育进入了"恶性循环",好心办错事。

七、家长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要多与班主任进行交流。

要经常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与老师交流学生在家的表现,以达到相互了解、共同配合、共同教育的目的。

家长与班主任共同配合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关注孩子的伙伴群;关注孩子书包的内容;关注孩子的业余时间。

最后六句话,我们共勉: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自卑;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感激;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忧虑;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自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