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编号:
工程名称:
焊接工艺指导书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定:日期:
为确保产品的施工精度和焊接要求,施焊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工艺要求。
焊前准备
一、焊工要求:
从事焊接生产的焊工必须是持有有效期范围内合格证书的焊工,均应根据有关部门指定的焊工考试规则进行考试,并取得相应的焊工等级合格证书,才能独立担任规定范围的焊接工作。
二、焊接环境要求:
1,狭小区域的焊接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
2,高空作业的焊接必须有可靠的防范措施,以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条件。
3,外场露天作业在雨、雪天气时,应停止施焊;风力大时,应采用挡风罩施焊;霜冻天气时,应提前烘干;环境温度(普通钢)低于-5℃、(高强钢)低于0℃时,应采取焊前预热措施才能施焊。
4,特殊钢焊前应按其相关规定执行。
5,环境确认包括对不安全因素的确认。
6,焊前应将接缝附近30mm~5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
三、焊接记录的要求:
1,焊接特殊过程确认表-----确认焊接特殊过程的设备、从事焊接特殊过程的人员、特殊过程的工艺方法和程序、焊接过程控制记录。
2,焊接过程控制记录表-----记录焊接部位、焊接种类、焊接参
数、焊接人员和类别、焊接日期。
四、焊接方法:
1,焊条电弧焊
a)按照产品焊接设计要求,进行焊条电弧焊工艺认可试验(需要时)。
b)根据焊条电弧焊工艺认可试验结果和产品焊接设计要求,确定焊条电弧焊工艺的使用范围和焊接材料选用范围。
c)编制焊条电弧焊工艺标准(需要时),规范操作。
d)编制焊接过程控制记录表并由操作者进行跟踪记录,车间汇总保存(附录A)。
2,CO2气体保护焊
a)按照产品焊接设计要求,进行CO2气体保护焊工艺认可试验(需要时)。
b)根据CO2气体保护焊工艺认可试验结果和产品焊接设计要求,确定CO2气体保护焊的使用范围和焊接材料选用范围。
c)编制CO2气体保护焊工艺标准(需要时),规范操作。
d)编制焊接过程控制记录表并由操作者进行跟踪记录,车间汇总保存(附录A)。
3,埋弧自动焊
a)按照产品焊接设计要求,进行埋弧自动焊工艺认可试验(需要时)。
b)根据埋弧自动焊工艺认可试验结果和产品焊接设计要求,确定埋
弧自动焊的使用范围和焊接材料的选用范围。
c)编制埋弧自动焊工艺标准(需要时),规范操作。
d)编制焊接过程控制记录表并由操作者进行跟踪记录,车间汇总保存(附录A)。
五、焊材的要求:
1,焊接材料的领用,应符合有关规定。
2,各种焊丝在使用前应用机械或化学方法除去焊丝表面的油污和锈蚀,锌铜焊丝应保持干燥,锈蚀后不得使用。
3,焊工领用的焊接材料其牌号、规格应符合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焊条药皮开裂,严重剥落,偏心锈蚀,有油污等不准使用。
4,焊丝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干燥,当天未用完的焊丝应用铝箔包装袋覆盖或放置到专用焊丝房内,焊丝一旦开封必须在48小时内使用完。
焊丝不得露天放置,受潮、生锈的焊丝禁止使用。
六、焊接设备的要求:
1,焊接设备必须经过调试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焊接设备应实行分级管理,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证运转正常。
2,建立和健全设备档案,制定使用和维修说明书,并加强设备的保养和定期检修。
焊接设备上的电流、电压表应定期进行鉴定。
3,对于焊前准备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焊工有权拒绝操作,并上报有关部门。
焊接过程
按焊接工艺规程所要求的方法和焊接状态进行焊接,并应有预防
的焊接变形措施。
七、焊接坡口要求:
1,焊接坡口必须符合图纸规定的要求。
2,焊接坡口及其两侧30-50mm范围内,在焊接前应清除氧化铁皮、锈渍、油污及水等影响焊接质量的有害物质。
3,引熄弧板尺寸及安装应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
八、焊接温度的要求:
对于有预热要求的产品,在焊前需参照下列要求预热。
1,焊前的预热温度应达到图纸要求,控制层间温度在焊接工艺规程(WPS)要求的范围内。
2,预热温度的预热位置和测温位置均为距离焊缝坡口中心75mm 的母材上,若用火焰加热,则必须用外焰加热。
3,层间温度的测温点在焊缝表面的中心。
4,测温结果应及时填写在温度控制记录表上。
5,钢板的预热温度不得超过最高层间温度。
九、定位焊及辅助焊的要求:
1,所有定位焊、辅助焊、碳刨以及火焰切割前应根据钢材的种类、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度等按技术要求正确选择预热温度和预热方法。
2,所有定位焊、辅助焊应采用与结构焊接同一强度等级的焊条。
3,定位焊长度一般在70mm-100mm,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定位焊最小可为50mm,收弧时应避免弧坑。
定位后采取保温措施。
4,定位焊不允许存在裂纹等焊接缺陷。
5,定位焊的长度应视母材的厚度,结构型式和拘束度来确定。
板厚≥30mm的板材装配时点焊分三道,分别为150mm、120mm、80mm。
两端头呈阶梯型。
6,定位焊前必须保证定位位置光洁。
无铁锈、油污等。
7,应根据被焊接件的不同厚度、坡口型式、焊接材料的品种和规格、焊接方法等正确选择焊接规范。
8,构件焊接时,应按规定的焊接顺序进行。
9,焊接正式焊缝时可以将定位焊直接熔入焊缝。
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而造成焊接中断,则必须采取保温措施,若使焊缝处于冷却状态,再次焊接前仍需按产品要求预热方式预热。
10,对接焊缝和重要的角接焊缝应安装引熄弧板。
11,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的焊接,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12,在大风的环境中焊接应在焊接区周围设置挡风屏。
13,雨天外场作业应采取防护措施后方准进行焊接。
14,焊接完成后,应清除焊缝及其二侧的焊渣、飞溅。
15,焊接接头不允许存在裂纹、不焊透、未熔合和超过允许值的咬口、夹渣、气孔和焊瘤等缺陷。
十、焊接的要求
1,焊道的焊接顺序如下图所示:
图10.1
分别为先两边再中间的退焊焊道顺序以减小焊缝内应力。
2,施焊时应遵循从中心往外的施焊方向进行,对称结构应布置双数焊工同时从结构中心往外焊接。
3,有丁字接头的焊缝中必须先焊接纵缝再焊接横缝。
且保证在纵横缝200mm内无接头。
如图10.2。
4,多道焊的焊缝应遵循先焊焊缝靠近母材的两侧再焊中间,以此形成退火焊缝减小内应力。
如图10.1,且多道焊的每层控制在3~5mm内,每道施焊前清除焊渣。
若有气孔等缺陷应清除后再施焊。
图10.2
5,焊接时尽量减少接头,若焊缝较长,则接头须为阶梯状,阶梯接头长为25mm左右。
6,所有的大小坡口及单面坡口对接的零件在焊接时均为先焊单
面坡口面或大坡口面的3/4,然后翻身、碳刨清根、打磨完毕后MT,合格后方可施焊,焊至饱满再翻身盖面。
7,立焊单道焊缝的宽度必须小于12mm,其余单道焊缝必须小于20mm。
禁止使用立向下焊
十一、焊接参数及焊后要求:
1,焊接电流的调节范围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0%,焊接电压的调节范围不得超过规定值的7%。
2,焊缝应按照图纸要求进行UT,所有有损过母材的位置都须打磨后MT,所有焊缝均应MT。
3,立焊单道焊缝的宽度必须小于12mm,其余单道焊缝必须小于20mm。
禁止使用立向下焊。
4,焊缝缺陷允许采用碳刨去除,碳刨前钢板需预热到50℃~100℃,碳刨坡口必须打磨掉氧化层并露出金属光泽才可进行磁粉探伤,探伤合格后方可焊接。
返修焊缝不得短于50mm。
5,每道焊缝最多允许修补两次。
焊接检验
焊接检验应贯穿焊接生产全过程,包括焊前检验、焊接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1,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2,对焊缝内部质量的检查,可采用射线、超声波或船级社认可的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3,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焊缝,均应修补,并重新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