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2016年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文明的家庭从我做起,一起创建文明社会吧,本文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一)北陡镇陡门圩社区赵**家庭一家五口,两位已年过耄耋的九十多岁老人,在温暖家里安享晚年。
女儿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现在是中山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丈夫虽然下岗,但夫妇俩互相鼓励,靠自己的能力做起小本生意。
多年来,他们睦邻友好,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同舟共济,以德育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一、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他们夫妻的感情很好,平时不分内外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工作的时候我们各有各的忙,遇到困难或他们能把对方当作倾诉的对象,并互相鼓励。
在家里,家务事不是妇女专有的工作,丈夫经常和我一起做家务等琐碎的工作。
在搞好工作前提下我还要照顾两位90岁高龄多病的老人,并且定时喂食,料理梳洗,问寒问暖。
这个家,无论是阴晴雨雪,总有暖融融的气氛,所以,即使家庭不富裕,但心头总让人有一种满足的幸福感。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随你的意愿一直地延伸下去。
她和丈夫原本是国有企业粮所的职工,但是随着国家的经济改革,企业没有逃脱被精简的命运,2001年,她们双双下岗。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她们夫妻决定一切从头开始。
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她和丈夫决定兵分两路,丈夫到外省做点小本生意,她留在照顾家中的老少,就租下一间房子开起废品回收站。
万事开头难。
但在女儿与丈夫的鼓励下,生意渐渐地有了起色。
丈夫在外地的生意开始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她不时通过电话鼓励他,勇敢面对,不要放弃。
通过夫妇俩的共同努力,这个家又充满了幸福的笑声。
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女儿是这个家庭的骄傲,她的成长历程洒满了他们夫妇俩的汗水。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
从呀呀学语开始我和丈夫就言传身教,以身垂范,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礼貌、有道德、守法纪的人。
教子三年癫,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她经常和她讲故事,做游戏,聊天,说教,渐渐地别人都说我是一个老小孩。
在孩子进入上学年龄阶段,她就花更多的时间辅导她学习。
父母是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养儿方知育儿难,她虽不是教师,没有读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因此她平时买了不少的书籍启发引导她。
她还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和娱乐,帮助鼓励孩子学习,使得孩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2001年,女儿以全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升上初中;2004年,又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台山一中;2007年,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三、睦邻友好,倡导文明。
一个和谐的家庭,总能有和睦的邻里关系。
他们邻里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善。
逢年过节,串门过户,互相问候,共享节日。
遇到老人生日,孩子升学,或者事业上有成就,与大家欢聚在一起庆祝。
困难时大家都自觉地伸出友谊之手。
2001年,他们夫妻下岗孩子升学,社区居民自发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
文明的家庭从我做起,相信在丈夫和我的共同努力下,家庭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新会区崖门镇林**家庭事迹丈夫林**,38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会区崖门镇田边小学高级教师、教导主任,区优秀教师;妻子梁**,37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会区崖门镇交贝石小学高级教师,区优秀教师;女儿林于蓝,10岁,少先队员,崖门镇交贝石小学三好学生。
这三口之家在普通的日子里沐浴着平凡的甜蜜,用他们的双手和爱心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家庭的美好画卷。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真情故事。
一、和睦相处,好媳妇胜过好儿子梁**结婚之前就清楚丈夫的家庭情况:公公因病过早离开了人世,婆婆一个农村妇女带着四个孩子,还有一个读小学六年级的小叔。
但是她知道丈夫为人憨厚、老实,能吃苦耐劳。
因此不顾父母的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丈夫。
结婚后,她体谅到婆婆的辛苦,每逢暑假,她和丈夫都会尽快赶回老家里为婆婆减轻一些农活,收割稻谷,播种插秧,当别的教师都在暑假观光旅游的时候,他们夫妇却在体验着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
每次农忙过后,梁**总会带上婆婆一起逛街给她买新衣服,看着婆婆满头的白发,就会一边帮她染发一边陪她聊天、拉家常。
梁**深感婆婆的孤独之苦,晚上主动跟婆婆睡一个房间,让孤独的老人倍感高兴。
村里的人常对婆婆说:有这样的好媳妇,是你的福份啊!常言说:长嫂如母。
自结婚后,小叔的学费就由他们哥嫂承担起来,他们每天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寄给小叔做伙食费,丈夫因为要把钱寄给弟弟交学费,很少给妻子生活费,她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有一次丈夫对她说:同事们家里都有电脑了,我们也买一台吧,这样晚上备课查资料也方便些。
但梁**坚决不肯买,并说:弟妹正在上学,用钱的地方多,还是把钱用在急需的地方吧。
11年来一直把小叔供到大学毕业。
小叔逢人就说:这个家全靠大嫂的理解和支持,要不然我不可能实现我的大学梦。
也有人说姑嫂是天敌,但梁**和小姑情同姐妹,她们常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小姑常把有些不便对外人说的话对大嫂说,甚至连自身的终身大事也和大嫂商量,大嫂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姑的生活和工作,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二、彼此关爱,好女儿不如好女婿女儿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女婿孝顺岳父母是出于对妻子的爱。
2001年岳父因病住进了医院,林**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马上向单位领导请假,火速赶回老家探望岳父,他还特意买了一台微型收音机放在岳父的床头,帮他消寂解闷,岳父拿着收音机喜在心头,这位一直重男轻女的岳父感到十分欣慰,他和病友闲谈时经常自夸找了个好女婿,还得意地说:谁说养女不如男,依我来讲女婿更比儿子亲。
但岳父最终没有战胜病魔,半年后离开了人世。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岳父去世后,岳母因先天性心脏病发作,必须马上住院安装心脏起搏器,妻子拿着家里仅有的两千元存款,不知如何是好,林**却坚定的说:把妈妈接到身边,再去借钱吧,以后我们慢慢还。
一句话把妻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别人不理解,笑他笨她自己有儿子,还有那么多女儿,你把她接到身边治病,自己家里条件又不是很好,好蠢!每每这时,林**总是一脸憨笑:岳母就是妈妈,女婿就是儿子,对她好是应该的。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后来小姨子毕业后,在附近的幼儿园找到了工作,一直住在林**家,她多次都想在外面租房子住,他总是对小姨说:你一个女孩子,搬出去住哪里呀?没有结婚之前这就是你的家,姐的家就是娘家。
小姨子一住就是四年,丈夫的体谅和大度令妻子感激不尽。
三、比翼齐飞,风雨十年自考路自中师毕业登上讲台以来,林**和梁**俩常常感到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这句古语说得好极了。
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教育者的素质的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自己这桶水能够长活长鲜,他们渴求进修提高的机会。
朋友们都说,函授学习容易些,自学考试难得多。
而夫妻俩最终还是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成人自学考试,他们都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夫妻一起跨进了自考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为了节省钱,他们俩同买一套书,同做一套题,妻子做过的答案,丈夫用纸遮起来重新做。
两人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夫妻俩曾为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曾为学习中的种种挫折相互勉励,也曾为共赴考场双双凯旋而欢呼雀跃。
最难得的'是妻子在身怀六甲时仍然刻苦攻读,女儿出生后的第四十天,小姑和婆婆在考场外抱着女儿等待了三个小时,当考试结束时,女儿已经哭得双眼红肿,累极而睡。
哪怕是现在谈及此事,夫妻二人都深感愧疚。
上天总能怜悯艰辛付出的人,六年寒窗苦读,夫妻俩于二零零五年获得了专科文凭。
现在,妻子抚摸着女儿的头,回顾当年的攻读情景,也戏言道:这个孩子还没出世就陪妈妈一起读大学了!接着夫妻俩一鼓作气,继续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自考,并于二零零九年论文答辩后取得了本科文凭。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点点滴滴的勤奋也在激励着女儿,现在女儿也成了班里的小书迷。
回首十年来身后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夫妻俩感到:自考之路走对了!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所做的事是每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做的平凡小事,但他们懂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夫妻双方用心照顾对方,用情建设家园,大事面前懂得奉献,小事面前知道珍惜。
当创建和谐社会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林**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和谐家庭的榜样!值得我们每个家庭学习和推广。
如果每一对夫妇、每一个家庭、都能乐观向上、互敬互爱、任劳任怨,那么平凡生活就会变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会变得美美满满,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幸福家庭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三)什么是幸福?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位高权重是幸福,有人认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平安即是福。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心中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不同人对幸福的演绎也千差万别。
l一、孝敬父母家庭和睦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
二十五岁那年,与张**结婚,俩人白手起家,开始了共同创业的步伐。
创业初期,长年累月在外奔波,转战千山万水,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出差长达两个月,无暇顾及家庭,常常心怀内疚。
张**在家服侍公婆照顾年幼的女儿和儿子,种责任地,养猪喂鸡,里里外外一把手,给创设了一个安定的大本营。
有一天,家里打来电报,说母亲中煤气十分危险,正在外地出差的闻讯后一路风风火火赶医院,看到妻子给婆婆倒便盆、擦身体,背着母亲楼上楼下检查,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公公婆婆也逢人便夸儿媳贤惠勤劳、为人本分,自从嫁到董家来,张**从来没有和婆婆没红过一次脸,超过一次架,关系如同母女,家庭十分融洽。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
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1999年他通过市场调查后,决定饲养蛋鸡,这样就可以不用在外奔波,一边经营鸡场,一边照顾家庭。
张**担心丈夫一个人太劳累,也坚持要求去鸡场帮忙,夫妻俩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双方老人,事业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本分做人,鸡场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纯利润达4万元,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夫妻俩成为了该村的致富带头人。
,夫妇找准时机,转换经营项目,开始饲养肉猪,又取了成功,不但家庭收入再上一层楼,也给本村村民探寻出一条新的致富路。
在,为了拓展业务,方便接送孩子和老人,夫妇购置价值10万的索纳塔一辆,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三、少生优生,善育重教作为本村村委会主任,一直从自我做起,坚持贯彻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从没有违反过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条例。
并且,张**还协助计划生育宣传员走访串户的讲解政策,遇到违犯规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还会几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化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