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考纲要求】(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一、.科举制度1. 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强调以______________ 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 诞生(1)____________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 ________ 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 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1)_____ 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 ____________ 时开创________ 和。
(3)_____ 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_______________ )4•僵化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 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 (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 影响:(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_____________ 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人制度;_______________ 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大运河(1 )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3)路线: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京),南至(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三、•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⑴主要内容政治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在任期间最 著名谏臣是 。
发展科举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戒奢从简。
军事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把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番友好2. ( 2)评价: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_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 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柬,知人善任。
相关史料图片:▲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政时期,继续实行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史称她 的统治“ ”。
她死后,留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
4. 开元盛世(1)含义: _____________ 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a??。
(2)表现:A 、农业上: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B 、手工业上:生产技术有了很的进步。
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
C 商业上: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_____________ ”。
相关史料图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一一杜甫※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四、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曲港_________________ 。
她当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1. 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民族政策,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__ 。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⑵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__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27 “>>相关史料图片:※“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匹驯良的牦牛欢迎您。
”这首民歌中的您是指文成公主。
※★唐太宗(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各族人民之间关系。
2. 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1)中日交流:A、唐朝时期,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中国学习,回去后进行改革。
B、唐玄宗时期,___________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2)中印交往:唐太宗时期,____________ 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把亲身见闻写成《》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论述题观点】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和平交往是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方式;和平使者(玄奘、鉴真)推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目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 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极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2.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的皇帝是():A.隋炀帝B.唐太宗C •武则天 D.唐玄宗3. 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A.重视教育B. 虚心纳谏C. 轻徭薄赋D. 倡导节俭4. 小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咼宗B .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5. 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A.突厥B. 匈奴 C .南诏.吐蕃、辨析题6.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贞观盛世”三、材料解析题:7•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状元卷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写出两点)(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 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四、材料论述题8. 唐太宗登位以后,启用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等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
太宗皇帝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 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工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优秀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
在短短的数年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请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