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9104-3标段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施工方案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_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 号线工程9104-3 标段2014 年04 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 错误! 未指定书签1.1 编制依据......................... 错误! 未指定书签1.2 编制原则......................... 错误! 未指定书签1.3 章、节及图、表编目说明..................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二章工程概况. ........................................... 错误! 未指定书签2.1 工程简介......................... 错误! 未指定书签2.2 区间地质概况....................... 错误! 未指定书签2.3 区间水文地质概况......................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三章同步注浆. ........................................... 错误! 未指定书签3.1 同步注浆的方式与定义.................... 错误! 未指定书签3.2 盾构同步注浆....................... 错误! 未指定书签3.3 上软下硬地层同步注浆. ................................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四章二次补浆. ........................................... 错误! 未指定书签4.1 二次补浆目的....................... 错误! 未指定书签4.2 防水、堵漏提高隧道抗渗能力................. 错误! 未指定书签4.3 二次补浆的注浆方式及浆液配比............... 错误! 未指定书签4.3 注浆压力及注浆量...................... 错误! 未指定书签4.4 施工设备.........................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五章应急预案. ........................................... 错误! 未指定书签5.1 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错误! 未指定书签5.2 应急物资......................... 错误! 未指定书签5.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六章质量控制. ........................................... 错误! 未指定书签6.1 工程质量保证制度...................... 错误! 未指定书签6.2 工程质量措施.......................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七章安全措施及文明施工. ................................... 错误! 未指定书签7.1 安全措施.......................... 错误! 未指定书签7.2 文明施工 ......................... 错误! 未指定书签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深圳市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2)遵守、执行合同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业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3章、节及图、表编目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分章、节编制,连续编号,即以章、节进行统一编号。
图表按章分别编号:表的编号形式为:表,表示该表所在章、节,z表示该表在该章节的图号顺序,如表3.3-1表示第三章第三节中第1张表;图的编号形式为:图,含义与表相同。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9104-3 标段园岭-鹿丹村站共有3个区间,分别是园岭站〜红岭站区间、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和大剧院站〜鹿丹村站区间。
1、园岭站〜红岭站区间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右20+389.300( 左20+389.300) ,设计终点里程为右21+081.600(左21+081.600)。
区间右线累计全长697.493m (长链5.193m),左线累计全长698.140m (长链5.840m),于20+625.970处设置联络通道。
区间从园岭站南端出发后,左右线均以1500m半径的曲线由红岭中路东侧路侧转向红岭中路路中,之后区间一直沿红岭中路路中南行,直至止于红岭站北端。
两站之间的线路为单坡形式,最大坡度-28.289 %°。
隧道顶板覆土厚度为10〜18m2、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右21+264.600 ( 左21+239.600) ,设计终点里程为右22+017.200 (左21+017.200)。
区间右线累计全长752.492m (短链0.108m),左线累计全长777.543m (短链0.057m),于21+500.000处设置联络通道。
区间从红岭站出站后,沿红岭中路南行,区间左线局部下穿大剧院一层地下停车场,在深南中路路口穿越红岭人行地道,上跨既有地铁一号线科大区间、地铁二号线燕大区间后,至V 达大剧院站。
最小曲线半径为R1000m区间线路纵断面为单坡形式,最大坡度为10.971 %,隧道覆土7〜19m。
3、大剧院站〜鹿丹村站区间区间设计起点里程为右22+126.817 ( 左22+126.844) ,设计终点里程为右22+610.000 (左22+610.000)。
区间右线累计全长484.983m,左线累计全长459.538m (短链25.418m)。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内径为5400。
区间从大剧院站出站后,在金华街路口以350n半径转入深圳城建开发集团和滨苑小区,下穿14栋多层建筑,转入滨河大道后至达鹿丹村站。
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350m,总体场地条件较差,线路纵断面为单坡形式,最大坡度为28%,隧道顶覆土8〜22 m。
2.2 区间地质概况1园岭站〜红岭站区间本区间地形起伏较小,地貌属台地,地面高程8.9m〜17.4m。
两侧建筑物密集,下穿红岭中路,地面交通繁忙。
本区间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硬塑状砾(砂)质粘土、全风化花岗片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右线隧道在20+881.420+981.4 处遇上软下硬地层,下方基岩为<12-4>微风化花岗岩(全断面穿越硬岩约13m),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00 以上,上方为<12-1>、<12-2>全、强风化花岗岩。
左线区间隧道在20+881.420+981.4处遇上软下硬地层,下方基岩为<12-4>微风化花岗岩(89*3.7m),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00以上,上方为<12-1>、<12-2>全、强风化花岗岩。
2、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本区间所处地形为冲积滨海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2.1-10.0m 之间。
基底为花岗岩,上部发育冲积一海积砂,地面被建筑物,道路覆盖,原始地貌不复存在或变得极为模糊。
本区间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硬塑状砾(砂)质粘土、全风化花岗片岩、强风化花岗岩,区间左线在21+225.705 处遇上软下硬地层,上方为全风化花岗岩,下方基岩为中风化花岗岩、上软下硬地层长度54.7m3、大剧院〜鹿丹村站区间区间所处地形为河谷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5.010.0m 之间,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岩石,上部发育为冲积粘土,圆、卵石等地面被道路覆盖,原始地貌不复存在或变的极为模糊。
区间穿越隧道地层主要为硬塑状砾(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岗岩片、强风化花岗岩、中、微风化花岗岩,在里程22+239.341 处存在地质断裂带:隧道在22+342.902 处有基岩侵入,基岩段全长约222.5m 全断面基岩段长75.7m2.3 区间水文地质概况1、园岭站〜红岭站区间本区间原始地貌为台地,其地势平坦。
本场地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 3.60〜4.90m,标高10.38〜14.06m。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二月起随降雨量增加,水位开始逐渐上升,到六月至九月处于高水位时期(丰水期),九月以后随着降雨量减少,水位缓慢下降,到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处于低水位期(枯水期)。
2、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本区间原始地貌为台地及其间沟谷区, 其地势平坦, 本场地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岩层,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
地下水位的变化地形和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稳定水埋深1.90-6.30m 标高-0.25-3.98m 。
3、大剧院〜鹿丹村站区间地貌属于河谷冲积平原,现地势平坦。
本场地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及残积层, 基岩为花岗岩。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和地下水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
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50-4.50m 标高0.47-3.26m ,平均标高1.74m第三章同步注浆3.1同步注浆的方式与定义同步注浆是通过同步注浆系统及盾尾的注浆管,在盾构向前推进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时进行。
浆液在盾尾空隙形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充填作用,从而使周围岩体获得及时的支撑,可有效地防止岩体的坍陷,控制地表的沉降。
在地层稳定性差,采用模式掘进时,同步注浆的重要意义更为明显。
3.2盾构同步注浆当管片脱离盾尾后,在土体与管片之间会形成环形空隙。
同步注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填充环形间隙使管片尽早与地层共同作用,防止地面变形过大而危及周围环境安全,同时作为管片外防水和结构加强层。
(1)注浆材料及配比设计1)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同步注浆材料,该浆材具有结石率高、结石体强度高、耐久性好和能防止地下水浸析的特点。
水泥采用42.5抗硫酸盐水泥,以提高注浆结石体的耐腐蚀性,使管片处在耐腐蚀注浆结石体的包裹内,减弱地下水对管片混凝土的腐蚀。
2)浆液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盾构施工经验,同步注浆拟采用表3.2-1所示的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