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电机额定电压(伏)/{电机额定功率(千瓦)/100 +1000}
或绝缘电阻(兆欧)
=电机额定电压(伏)/{1000+电机额定功率(千瓦)}
名 称
公 式
说 明
农用电动机
的功率计算
电梨
P=FV×10/102η(千瓦)
F—电梨最大牵引力(牛)
V—电梨速度(米/秒)
η—从电动机转轴到农田机械轴间的总传送效率。一般取0.7~0.9
电池的混联
I=nE/(R+nr/m)
n 个电池串联后又与m 串电池并联
电能
W=pt=UIt=I2Rt=(U2/R) t
W—负荷所消耗的电能(焦)
U—负荷两端的电压(伏)
I—通过负荷的电流(安)
t----用电时间(秒)
R—负荷电阻(欧)
电池的串联
E总=E1+E2+…+En
I总=I1=I2=…=In
电池的并联
S—铁芯截面积(厘米2)
交流电动机的转矩
交流
n1=60/P
S=(n1—n)/n1
M额=×103p额/n额(牛米)
n1—同步转速(转/分)
P—磁极对数
—电源频率
S—转差率
M额—电动机额定转矩(牛米)
P额—电动机额定功率(千瓦)
n额—电动机额定转数(转/分)
名 称
公 式
说 明
直流电动机的转矩
直流
E反=KФn
XL—感抗(欧) XL=2π?L
L—电感(亨)
—频率(赫)
电阻、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c2)1/2
Xc—容抗(欧)
Xc=1/2π?C =1/ωC
C=电容(法)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简图略
Z=(R2+X2)1/2
={R2+(XL-XC)}1/2
X—电抗(欧) X=XL—Xc
当XL>XC时电路呈电感性
S=3S相=3U相I相=线I线(伏安)
功率因数
Cosφ=P/S
名 称
公 式
说 明
不对称三相
交流电路功率
有功功率
P=PA+PB+PC(瓦)
PA、PB、PC—每相有功功率(瓦)
QA、QB、QC—每相无功功率(乏)
无功功率
Q=QA+QB+QC
电流对平行导体的
电动力效应
F=×10-7I1I2/d(牛)
I、I2—通过各导体的电流(安)
L—导体的长度(米)
S—导体的截面积(米2)
Р—导体的电阻率(欧米)
电阻与温度关系
R=R0{1+a(t—t0)}
t—t0=(R—R0)/ R0a
tt0---分别为导体的温度(℃)
R0—温度为t0时导体的电阻(欧)
R—温度为t时导体的电阻(欧)
a---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
电阻串联的总值
图略
R=R1+R2+R3+…+Rn
XL<XC时电路呈电容性
电阻、电感并联
简图略
1/Z={(1/R)2+(1/XL)2}1/2
1/R =g---电导(西)
1/Z =y----导纳(西)
电阻、电容并联
简图略
1/Z={(1/R)2+(1/Xc)2}1/2
名 称
公 式
说 明
电阻、电感、电容串联
简图略
1/Z={(1/R)2+(1/X)2}1/2
E总=E1=E2=…=En
I总=I1+I2+…+In
电流的热效应
Q=I2Rt(焦)
由欧姆定律
Q=I2Rt=(U2/R) t (焦)
Q---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焦)
I----通过导体的电流(安)
R----导体的电阻(欧)
t-----通过电流的时间(秒)
电流的化学效应
M=10.36A/n It×10-8(克)
Uc=I/ωC (伏)
I=Uc/Xc(安)
Xc=1/ωC (欧)
Qc= UcI=I2Xc=ωC Uc2=2π?C Uc2
Xc—容抗(欧)
Ucm—电容两端电压最大值(伏)
Uc—电容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伏)
I—流过电容的电路有效值(安)
Im—流过电容的电流最大值
Qc—电容上的无功功率(乏)
纯电感电路
简图略
—电源频率(赫)
ФM—磁通最大值(韦)
N—线圈匝数
α—导体与磁力线夹角(度)
电磁铁吸力
直流
F=4B2S×10
F—电磁铁吸力(牛)
B—磁感应强度(特)
S—铁芯截面积(厘米2)
交流
Fm=4Bm2S×10
F=2 Bm2S×10
Fm—一个周期内吸力的最大值(牛)
F—一个周期内吸力的平均值(牛)
Bm—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特)
ULm=ωCIm(伏)
UL=ωCI (伏)
I=UL/XL(安)
QL= ULI=ωCI2=2π?LI2(乏)
ULm—电感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伏)
UL—电感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伏)
Im—流过电感上电流的最大值(安)
I—流过电感上电流的有效值(安)
QL—电感上的无功功率(乏)
电阻、电感串联
简图略
Z=(R2+XL2)1/2
X=XL—XC
1/XL—1/XC=b—电纳(西)
交流电路中功率与
功率因数
有功功率
P=UIcosφ=Scosφ(瓦)
P=IUR=I2R(瓦)
U—电源电压(伏)
UR—电阻两端电压(伏)
I—电流(安)
R—电阻(欧)
无功功率
QL=ULI=I2XL(乏)
QC=UCI=I2XC(乏)
QL—电感线圈的无功功率(乏)
Q—运输机出力(吨/小时)
L—运转机长度(米)
K—谷物摩擦系数,K=0.58
η—总效率
M----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克)
A----物质的原子量
I----电流(安) t----时间(秒)
n----物质的原子价
名 称
公 式
说 明
电容值
C=Q/U (法)
Q--进入电容器的电荷量(库)
U—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伏)
C—电容器的电容量(法)
电阻星型连接
变为三角形连接
R1=r2+r3+r2r3/r1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名称
公式
说明
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R=U/I
U—电路两端电压(伏)
I—电路中的电流(安)
R—电路中的电阻(欧)
直流电路功率
P=UI=I2R=U2/R
P—电路中的功率(瓦)
U—负载两端的电压(伏)
I—通过负载的电流(安)
导体电阻
R=рL/S
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U=Um/=
I=Im/=
E=Em/=
U---电压有效值
I---电流有效值
E---电动势有效值
Um---电压最大值
Im---电流最大值
Em---电动势最大值
Up---电压平均值
Ip----电流平均值
Ep---电动势平均值
交流电的平均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Up=2/πUm=
Ip=2/πIm=
I枢=(U—E反)/R枢
n=(U—I枢R枢)/ФK
=U/KФ— R枢/(KCmФ2)Μ
M=CmФIm
E反—反电势(伏)
K、Cm—常数
Ф—主磁通(韦)
Im—电枢电流(安)
n —电动机转数(转/分)
U—外加电压(伏)
R枢—电枢绕组的电阻(欧)/C(伏)
Q—电容电荷(库)
QC—电容器中的无功功率(乏)
UL—电感线圈两端电压(伏)
UC—电容器两端电压(伏)
XL—感抗(欧)
XC—容抗(欧)
三相交流电路负载的星形连接(Y)
简图略
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式
U线=相
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式
I线=I相
U线—线电压(伏)
U相—相电压(伏)
I线—线电流(安)
I相—相电流(安)
三相交流电路负载的角形连接(Δ)
空心多层线圈电感
L=λ×10-3
式中 K=D/2(ι+c)
λ=3/4(当<K≤1时)
λ=(当1<K≤3时)
鼠龙式交流电动机确定能否直接起动的经验公式
IQ/IH≤3/4 +变电所容量(千伏安)×{4×电动机额定容量(千瓦)}—1
IQ—电动机起动电流(安)
IH—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安)
电机绝缘电
阻的计算
绝缘电阻(兆欧)
简图略
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式
U线=U相
线电流与相电流关系式
I线=相
对称三相交流
电路功率
有功功率
P=3U相I相cosφ
= U线I线cosφ(瓦)
U线—线电压(伏)
U相—相电压(伏)
I线—线电流(安)
I相—相电流(安)
φ—相电压与相电流的相位差
无功功率
Q=3U相I相sinφ
= U线I线sinφ(乏)
视在功率
C—电容(法)
电感储能
WL=1/2 LI2(焦)
L—电感(亨)
I—电感电流(安)
电容储能
WC=1/2 CU2
C—电容(法)
U—电容电压(伏)
空心单层线圈电感
当L/D≥20时
L=(πND)2×10-3/L
ι---线圈轴向长度(厘米)
D—线圈平均直径(厘米)
N—线圈匝数
C—1/2 (线圈外径—内径)(厘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