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的内容除了包括用药目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用法用量外,还涉及了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殊人群用药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以期为广大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咳嗽分类
1.咳嗽按病程划分,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2.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10 ml作为湿咳的标准。
3. 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
➤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慢性咳嗽。
药物治疗原则
1.急性咳嗽的药物治疗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等可引起急性咳嗽,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原则为:➤镇咳药使用须谨慎,在必要时可用于咳嗽剧烈者。
➤对于有痰且不易咳出者应使用祛痰药。
➤抗菌药物不作为常规使用,若有明确感染征象,可考虑给予口服抗菌药物。
2.亚急性咳嗽的药物治疗感染后咳嗽(PIC)、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等可引起亚急性咳嗽。
➤PIC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
病毒感染后咳嗽不必使用抗菌药物,少部分细菌感染导致亚急性咳嗽,感染因素依旧存在,可能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CVA、EB、UACS的药物治疗可参考慢性咳嗽部分。
3.慢性咳嗽的药物治疗 CVA、UAC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可引起慢性咳嗽。
(1)CVA
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治疗原则与哮喘相同,推荐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
也可选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治疗时间8周以上,部分需要长期治疗。
如症状较重或对上述药物治疗反应不佳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2)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 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治疗应依据导致UACS/PNDS 的基础疾病而定。
➤对于非变应性鼻炎或普通感冒患者,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多数为复方制剂药物);
➤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慢性鼻窦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往往需要抗菌治疗,可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也可局部应用减充血剂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或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祛痰剂及黏液溶解剂等辅助治疗。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医师,必要时手术治疗。
(3)EB 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首选ICS治疗,持续应用8周以上,初始治疗的开始3~5 d可联合口服泼尼松。
(4)GERC GERC首先需调整生活方式。
治疗上可采用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和促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抑酸药疗程通常需要8周以上,建议餐前服用。
(5)AC AC可予以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治疗。
如ICS治疗4周以上,初期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5 d)。
咳嗽的药物治疗推荐见表1。
表1 咳嗽的治疗药物推荐
注: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PNDS鼻后滴流综合征;CVA咳嗽变异性哮喘;GER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