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摄影后期入门教程阅读提示:本文使用蓝色文字做为章节标识,红色文字做为重点标识,黑色加粗文字为软件菜单的原文。
行星摄影后期行星叠加:行星摄影后期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叠加处理,叠加软件只能打开没有压缩过的无损视频文件,普通数码相机拍的视频文件都是压缩过的,即使解压后能被叠加,细节也会损失很多!AutoStakkert2是很专业的天文叠加软件,这个软件的界面非常简单。
1)Open打开文件。
选择Surface(面)或Planet(行星)模式。
月面、日面和深空的片子选Surface,木星、土星这类行星的片子选择Planet。
然后根据片子的质量选择Noise Robust(噪声强度),点右侧那两个小箭头(↑/↓)进行设置,2是质量最好,3~5是质量一般,6~8是对焦不好(晕,对焦不好还叠什么啊!)。
2)Analyse分析。
分析完成后进行叠加参数的设置,主要是生成文件类型、叠加比例、保存目录、放置对齐网格这些,下图标有部分操作说明。
Drizzle 这一项是用来放大图片的,这个功能适用于品质较好的片子,1.5X就相当于放大1.5倍,如果片子的品质不好则可能发生画片撕裂的现象,请大家酌情使用。
3)Stack叠加,这一步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个字‘等’!行星后期:因为叠加只是把很多细节堆积在一起,叠加出来的原片会显得很模糊,所以要通过软件将细节提取出来才能得到一张清楚的图片。
Astra Image4.0这个软件在细节提取时,用到了非常经典的反卷积和小波锐化功能,操作简单,效果惊艳!详细的操作说明都在图中做了标注,请大家认真看图。
彩色摄像头因为是RGB一次性成像,而RGB的合焦点往又有所不同,所以对主镜的要求更高,只有APO这种复消色差的镜子才能尽量的让RGB的合焦点在一个位置上。
黑白摄像头则因为使用LRGB滤镜单独拍摄,每个通道都可以单独对焦,所以不存在色差的问题。
在彩色合成前对各通道的单独后期处理也使合成后的彩色更为精准,但看惯了彩色相机RGB一次成像的人可能会感觉这种合成后的图片颜色不那么真实!如果你用的是彩色摄像头,经过上述后期处理就可以直接出图了。
但如果你用的是黑白摄像头,并且用了LRGB滤镜拍摄,就需要进行LRGB彩色合成才能得到彩色的效果。
当然,那些用于深空摄影的Ha等窄带滤镜也需要做这种彩色合成,MDL里有专门的窄带合成选项。
在进行彩色合成之前,要先分别做好各通道文件的叠加和锐化工作,然后才用这些处理好的黑白图片进行彩色合成。
除了使用各种滤镜拍摄彩色信息的办法之外,黑白摄像头还有一种办法得到彩色信息,这就是借色。
可以借自己的色,很多同好采用双炮的方式,彩色相机拍颜色,黑白相机拍细节,这也一种高效率的办法。
也可以借别人的色,只要是同一目标,区域大致相同就行。
行星因为自转等因素,很难保证画面细节完全一样,所以借色只适用于深空摄影。
以上所说的具体操作方法,请看下面的MDL5之LRGB彩色合成及MDL5之借色。
MDL5之LRGB彩色合成彩色照片的合成,重点就在于对齐。
选择合适的对齐模式非常重要,建议先尝试自动模式,如果自动模式不能成功,再使用手工对齐模式。
手工二星对齐最为强大,可以自动修正旋转角度和图片的大小,用鼠示黄圈寻找对齐点时要用对比最明显的地方做为参照物,还可以放大一些来寻找合适的对齐点。
MDL5之借色首先我们要找到一个和我们自己拍摄的黑白照片目标一致的彩色照片,这个彩色照片的大小和分辨率可以和我们的黑白照片不一样,角度也可以有所偏差,这些MDL都会自动帮我们对齐。
用MDL软件打开这两个文件,用‘编辑’菜单的旋转功能将M17和M17C图像角度调到大致相同。
再利用MDL‘色彩’菜单的‘Split Tricolor’功能把M17C拆分三个黑白文件如下图。
剩下的工作就很简单了,就和前面说过的LRGB合成一样。
‘色彩’菜单的‘Combine Color’功能把M17当成L和拆分出来的三个R、G、B文件合并成彩色就可以了。
对齐时一定要用手动二星对齐模式,找两颗相隔较远的特征星按提示点击确认,这样MDL就能自动计算旋转角度和图片大小来对齐了。
深空摄影后期深空叠加:在天文摄影基础教程中我曾经说过,天文摄影需要有图像的原始数据才能进行完美的后期处理,统称RAW文件。
不同品牌单反相机的RAW文件后缀名各不相同,具体情况请大家查看相应的使用说明。
MDL软件拍摄的RAW文件后缀名为fit。
所有彩色相机拍摄的RAW文件,在MDL中进行叠加前,都要先人工转一次彩色,让MDL软件记住正确的格式,从而在后继的叠加工作中,才能够为每一个RAW文件,进行自动转彩色操作。
转彩色(Convert Color)在MDL5软件的色彩菜单中选Convert Color或者直接在工具栏上选择相应的图标,如下图红圈所示。
彩色摄像头拍摄的Fit文件,要在Convert Color对话框的Camera下拉菜单中,选择Generic RGB模式,然后根据COMS拜耳滤镜的排列,调整Offsets中,X和Y的数值(下图是T7C对应的参数)。
彩色单反相机拍的RAW文件,则选择相应的相机型号即可。
设置好后点OK退出,关闭FIT文件,选择不保存。
如上图所示,未进行转彩色的RAW文件在MDL软件中打开时是黑白的,而且画面有明显的网格状。
很多单反相机和较新的微单可能在Camera下拉菜单中找不到,这就只能自己反复尝试,找一个相对颜色转换后看起来比较正的来用了。
在正式叠加前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文件的分类和筛选。
按照目标名称和拍摄日期建立主目录,还要按照校准文件的类型建议子目录,然后分别放入相对应的文件。
比如:主目录为M42-2015-9-18,子目录为Dark(暗场)、Flat(平场)、Offset(偏置)。
当然,我们要挑出拉线的和有其它问题的片子,校准文件还要根据COMS温度挑出和亮场最匹配的。
FITS Header Window就是MDL5中用来查看FIT文件信息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查看每一张片子的详细拍摄信息。
FIT文件信息窗口(FITS Header Window)我们可以从MDL5软件的View菜单中选FITS Header Window也可以直接用Ctrl+F快捷键调用,如下图所示。
这个工具可以查看FIT文件的CCD温度(CCD-TEMP),挑出与亮场温度相匹配的校准文件。
在正式叠加前把亮场和暗场、偏置文件进行匹配是很重要一件事,这样才能完美的去除杂讯。
设置校准文件(Set Calibration)MDL5叠加前,要先进行校准文件预处理,按下图所示打开校准文件对话框。
打开校准文件设置对话框后,要先设定存储目录,然后增加暗场、平场、偏置组,加入相应的校准文件,最后点击Replace/Masters生成或替换叠加后产生的主校准文件,点击OK退出。
校准文件设置好后就可以打开叠加对话框了。
打开叠加对话框后,首先是添加要叠加的文件。
要注意的是,彩色图片要提前做一次正确的转彩色操作,转完彩色后不需要存盘直接退出即可,这样MDL就会记住正确的转彩色格式,在叠加时才能执行自动转彩色操作。
对齐方式有很多种,深空照片一般选用下图红圈中的自动星点对齐模式就可以了,其它的模式请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在最后的Combine项中,要根据参与叠加的文件数量进行相应的设置,都设置完成后点击GO就开始叠加了。
叠加完成后选择另存即可,具体的保存参数设定在天文摄影基础教程中有详细描述。
深空后期:深空叠加完的片子一般都是黑呼呼的!要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把其中的细节还原出来。
在开始真正的后期工作之前,一定要注意原片的存档。
所有的后期工作最好在原片的复制文件上进行,后期处理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可能会有多个版本的后期处理效果!后期的操作顺序对结果影响很大,彩色片子的操作流程可以简化为六步:1、剪裁(Crop);2、颜色平衡(Color Balance);3、自动去光害(Auto Remove Gradient);4、自动平场(Auto Flatten);5、数字冲印(DDP);6、降噪(Denoising)。
剪裁剪裁是为了去除叠加原片中的不良区域,一般都是边角的暗角和位移区,这样后面的五步才能更准确。
为了能明显的看出这些不良区域,我们需要把Screen Stretch右边的绿色小三角箭头往左拉,让画面变得更亮一些,方便用Crop来剪裁掉不良区域。
颜色平衡颜色平衡这个操作一定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大多数同好后期颜色做不好就是因为是先进行DDP再做颜色平衡,后期再怎么调颜色也调不好了。
如下图所示调出Color Balance对话框。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用鼠标在背景黑的地方点一下(不要点到噪点或星点),然后在“白色”的地方再点一下,最后点击OK确定。
关于白色这个概念,就需要大家去查一下专业星图数据,找一颗白色光谱的恒星;或者借鉴一下其它同好完成的相同目标效果图中最接近白色的区域。
总之,这一步也是需要大家反复试验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自动去光害和自动平场去光害也可以翻译成去渐晕,在MDL5中可以自动执行,效果非常好,这一步一定要在自动平场之前做,否则会起到不好的效果!自动平场主要用于没有拍过平场的片子,有平场的片子可以不用这步。
这两步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没有明显光害和有平场的片子用了反而效果不好。
数字冲印数字冲印也有翻译成数字拉伸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冲印这个译法,因为这很形像的让我们想到传统胶片的冲印,黑呼呼的底片经过显影冲印,显示出清楚的图像。
我们可以选择MLD5软件的滤镜菜单中的Digital Development,也可以点击相应的工具栏图标来打开数字冲印(DDP)对话框。
按以下三图的提示设定滤波器参数,然后点OK就可以自动执行了。
MDL5的DDP效果中规中矩,最大的好处是省事,可以用做预览,要求不高的也可以用做快速出图。
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效果,建议使用PI这个软件来进行更为细致的DDP操作,效果也同样是立杆见影。
在PI里在打开黑呼呼的叠加原片,首先按下图1所示打开Histograms对话框,在2处点击向下的小箭头选择当前的文件名,勾选3处的R-T(实时显示),将4处的小三角向左拉,最后按住5处向左的小箭头拉到当前图片上完成操作。
操作参数和效果可以参照下图,黑呼呼的原片一下就有了很多内容了!注意下图1的小三角位置,这是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的图片来调整。
2是实时显示的对话框,可以看到小三角向左拉时的画面变化,以画面不过曝为准。
在进行一次Histograms后,往往还要再进行一次Histograms,主要用来对齐RGB的Histograms曲线,也是为了再进一步的进行拉伸。
以本图为例,绿色的曲线明显偏高,可以通过同时调整G通道的左边和中间这二个小三角形来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