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方法
2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 2.1 ICU医护人员卫生要求 本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
▪ 疾病相关因素:休克、重大创伤、昏迷、误吸等入院的原发 性疾病,器官衰竭、皮肤及粘膜的损伤、肾功能衰竭、胸腹 的外科手术、延长ICU逗留时间>3d。
▪ 环境因素:不良的手卫生、床位空间的减少、工作人员水平 的降低、感染控制计划的依顺性差、气流和水的污染、仪器 和设备的污染、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 治疗相关因素:有创性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抗生素应用、机 械通气和湿化、导尿管、气管插管和鼻胃管、气管切开、镇 静和麻醉、抗酸治疗、受体阻断药的应用、影响免疫功能的 药物应用、留置导管和引流管。
病因
多数为细菌,约占90~95%。其次为病毒、真 菌及寄生虫。 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绿脓 杆菌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变形杆菌、 克雷伯氏菌、鼠伤寒杆菌、链球菌、军团杆菌等。 病毒:有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 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 真菌:有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等。 寄生虫:有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疟原虫等。
▪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
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 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 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 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 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 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 为深部组织感染。
▪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 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ICU院内感染的预防
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 1.1 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 由于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应高度重视。建立 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 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1次。下设由护士长、主任组成 的监控小组,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 有效的防治对策。 1.2 制定ICU特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并督促各级各类人员 严格执行。对于严重感染、多重耐药患者,放置单间隔离, 实施床旁隔离。 1.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尽可 能减少组织损伤。不论穿刺、动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护理 等均要遵守无菌原则。各种置入体内的导管不宜放置过久, 每班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4 严格参观探视制度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 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 带入病原菌。
▪ 病原学诊断: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
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 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 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 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 染证据的。
▪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 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 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
1. 器官或者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 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 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 的证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 有发热(>38℃)、寒颤等感染表现,除血管 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 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 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常见的类型
▪ 呼吸道感染 ▪ 泌尿道感染 ▪ 伤口感染 ▪ 血管相关性感染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定义:机械通气启动>24h后发生感染性肺炎, 包括停机和拔除气管插管后48h内发生的肺炎。
▪ 症状:咳嗽,咳痰或原有下呼吸道感染出现 咳嗽,咳痰明显加重或痰液性状显著改变, 或伴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增高;痰成脓性;肺部听诊有啰音;X线显示 肺部有炎症性病变
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方法
什么是医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病人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 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内感染。
易感因素
▪ 病人内在的因素:年龄>70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糖尿病)、营养不良、肥胖、生活方式(吸烟、酗酒)。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 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 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 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 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 的泌尿系统感染。
▪ 症状: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 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 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 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 应当结合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