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大纲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二O一O年九月

大纲 《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大纲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

大纲 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2、世界煤炭贸易,掌握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

3、世界铁矿石贸易,掌握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4、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了解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掌握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

2、7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1、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掌

大纲 握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掌握海运港口、口岸的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

2、世界陆路货物运输系统,掌握世界铁路分布于大陆桥运输路线,熟悉我国通往邻国的铁路线与口岸,了解我国外贸公路运输口岸。

3、世界航空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航空货运业概况、航空运输线和主要的空运机场分布,了解我国空运业概况。

三、课时分配

项目课时分配表

序号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分 配

讲课 实践 技能训练 小计

1 绪论 4 4

2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6 6

3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8 8

4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0 10

5 世界经济特区 8 8

6 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10 10

7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 8 8

大纲 机 动 6 6

合 计 60 60

四、教学建议

4、1本教学大纲要求适用于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高专报关与货运专业。

4、2本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对课程的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可作适当的调整。

第一章 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大纲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一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矿产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矿产资源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的节律性和

大纲 地带性、矿产资源

(四)小结、布置作业(5)

第二单元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 教学要求

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二、教学内容

人文地理环境、国家类型、风俗习惯、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文地理环境、、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人文地理环境、国家类型、风俗习惯、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单元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

大纲 一、 教学要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二、教学内容

掌握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掌握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二单元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一、 教学要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二、教学内容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经济贸易中

大纲 心区的转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三单元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一、 教学要求

亚太兴起的贸易中心区

二、教学内容

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亚太兴起的贸易中心区的困难与障碍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条件

大纲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第四章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第一单元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论

一、教学要求

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

(一)课程导入:(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

(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

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