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士》重点知识点汇总(3)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士》重点知识点汇总(3)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士》重点知识点汇总(3)2016年卫生资格考试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目前有部分考生着手准备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了。

那么,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检验技士都需要注意哪些考点呢?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士》重点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是出生后由物理(如射线)、化学(如药物)和生物(如病毒)等因素造成,亦可因营养、疾病(如肿瘤)和大型外科手术造成,发病不仅局限于儿童。

疾病可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和免疫学特征与相应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相似,多可找到明显的致病因素。

近年来发现了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威胁很大的免疫缺陷病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 dimmunodef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HIV是一类逆转录病毒,T 细胞表面的CD4分子是其天然受体,因此主要侵犯辅助性T细胞;其他如B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也间接或直接地在一定程度上受累。

因此受感染者免疫应答启动不力,表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输注污染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或母-婴途径传播。

感染几周后有些可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病或流感的症状,持续3~14天,并伴有抗HIV抗体出现,之后进入潜伏期。

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2~10年甚至更长。

患病初期为流感样症状,有发热、咽喉痛、肌肉痛和皮疹,血中可查出HIV.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体重减轻、间歇发热、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进行性脑病;多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感染或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菌肺炎(50%以上)和Kaposi肉瘤(30%以上)。

口形红细胞形态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异常,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4%)。

靶形红细胞形态细胞中央染色较深,外围为苍白区域,而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

有时,中央深染区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

细胞直径比正常大,但厚度变薄,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化学成分发生变异和铁代谢异常所致,形成过程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溶解成镰状或弓形空白区,随后弓形空白区两端继续弯曲延伸,形成环形透明带,细胞生存时间约为正常细胞的一半或更短。

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病)、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

移行上皮细胞癌①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级:涂片内两者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移行上皮细胞相似,或有轻度异型性。

如出现长形细胞团,细胞形态大小一致,排列紧密,核染色略深,细胞团围绕一细长结缔组织轴心,或轴心周围见紧密排列多层细胞呈乳头状,有诊断价值。

移行细胞癌Ⅰ级涂片内见上皮细胞呈轻度或中度异型性,有轻度核质比失常。

还见坏死灶。

②移行细胞癌Ⅱ级和Ⅲ级:涂片中异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癌细胞形态异形性,大小不等。

胞质嗜碱。

核大高度畸形,核边不规则,有小周边突起。

核染色质增多是重要指征。

核染色质粗大致密或颗粒重叠,不透明浓染。

核质比明显增大。

偶见多个和大的核仁。

可单个,也可成团块状。

肿瘤分化越差,分散单个细胞越多。

细胞团块可呈乳头状排列。

涂片背景有大量炎症细胞和坏死碎屑。

血液细胞染色原理染色原理是染料透入被染物并存留其内部的一种过程,此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

因此,染色后同一血片上各种细胞可以染上各自特征性的颜色。

尿妊娠试检临床意义1.早期妊娠诊断,妊娠时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增高,一般孕后35~40d为2500U/L以上,60~70d出现高峰,可达8.0万~32万U/L,常用的HCG 检验法均能呈阳性反应,早早孕检测在受精卵着床后5~7d即能检测出HCG.2.对异常妊娠及与妊娠有关情况的观察。

宫外孕时,一般试验有60%的阳性率,有助于与其他急腹症的鉴别。

完全流产者子宫内尚有胎盘组织存活时妊娠试验仍可呈阳性,完全流产或死胎,可由阳性转为阴性。

3.在保胎治疗中,如尿中HCG不断下降,表示保胎无效,反之如明显上升,说明保胎是成功的。

4.先兆流产时如尿中HCG含量正常则可能不发生流产,即预后良好;如HCG<1000U/L,则发生流产的可能性大,治疗往往无效。

5.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及睾丸畸胎瘤的患者,尿中HCG显著增高。

脑脊液蛋白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极微,即0.2~0.4g/L,以清蛋白为主。

脑膜、大脑或脊髓有炎症时可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增加的多为球蛋白。

2.病理情况:脑脊液蛋白试验阳性,常见于脑组织和脑膜炎疾患时。

如化脓性脑膜炎(3~6.5g/L)、结核性脑膜炎(0.3~2.09g/L)、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

脑脊液蛋白的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良性颅内高压等。

C-肽测定的用途①最主要用于评估空腹低血糖。

某些β细胞瘤病人,特别是有间歇性胰岛素分泌过多时,检测胰岛素可正常但C-肽浓度都升高。

当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注射所致时,胰岛素水平会很高而C-肽降低,这是因为C-肽不存在于药用胰岛素中,并且外源性胰岛素会抑制β细胞分泌功能。

②评估胰岛素分泌。

基础或刺激性C-肽水平可用以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和分泌速度。

如糖尿病患者在用胰高血糖素刺激后C-肽大于1.8ng/ml可能是2型糖尿病,而C-肽<0.5ng/ml时可能是1型糖尿病。

因此C-肽浓度对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价值。

③监测胰腺手术效果。

在全胰腺切除术后,检测不到血清C-肽,而在成功的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后C-肽浓度应增加。

乳酸脱氢酶的组织分布乳酸脱氢酶(LD)虽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但是不同组织中同工酶组成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LD1为主,心肌为此类代表,LD可占总酶活性50%以上,此外有红细胞等。

另一类以LD5为主,以横纹肌为代表,此外有肝脏等。

第三类以LD3为主,脾、肺为此类代表。

L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线粒体中未查到。

抗癫痫药抗癫痫药是一类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

现在临床应用的主要有苯妥英、苯巴比妥、酰胺咪嗪、乙琥胺、氯硝基安定、丙戊酸钠等,大多需进行TDM.下面以本类药中最常使用,也是最迫切需要进行TDM的苯妥英为例,介绍有关TDM的知识。

血浆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参考范围】<0.5BethesdaU/ml(Bethesda法)。

【影响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试管等需涂硅处理或使用塑料制品。

因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应。

2.理想的抗凝剂应首选枸橼酸钠。

3.试管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要求患者最少测2次以上(不是指同一标本重复1次),如果怀疑因子Ⅷ抑制物,一定要加做狼疮样抗凝物检测。

4.对接近正常值的标本,可进行弱抑制物检测,其实质就是提高受检血浆在混合血浆中的份额,一般可提高到4∶1~9∶1.【临床意义】1.血浆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抗体,使用血制品,如血友病甲患者使用高浓度的凝血因子Ⅷ,或出血患者和其他因子缺陷的患者使用的血制品甚至是使用重组凝血因子,都有可能因免疫反应而产生各类凝血因子抑制物。

2.这种免疫反应,还偶见于妊娠妇女,母亲的血因胎盘出血而进入胎儿,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另一种少见的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与自发性或自身免疫、药物免疫和肿瘤免疫有关。

骨髓增生程度4个等级1.骨髓增生程度根据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可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5个等级: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

正常骨髓象为增生活跃。

2.有核细胞分类涂片体尾交界处或分布均匀处油镜分类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计算粒红细胞比例及各种细胞相对比例,成人粒红细胞比例为 1.5~5∶1.如比值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排除骨髓病变。

3.巨核细胞计数计数1.4cm×3cm涂片巨核细胞并分类,通常全片巨核细胞为7~35个。

分类:原始型0~0.02,幼稚型0~0.10,颗粒型0.10~0.30,产板型0.50~0.80,裸核型0~0.30.4.正常骨髓涂片中各个系统的血液细胞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在一起,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和成簇血小板均可见到,并能见到少量非造血性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均匀,染色正常,无其他异常细胞和血液寄生虫。

血象检查的内容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和比例、淋巴细胞数目和比例、嗜酸细胞数目和比例、嗜碱细胞数目和比例、单核细胞数目和比例、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数目和比例、血小板数目。

胎盘造血干细胞的用途胎盘组织中造血干细胞的含量是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含量的8-10倍,可供小孩自用几次,甚至可提供给多个成人患者的治疗。

胎盘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解决了骨髓或动员后外周血来源不足,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数量不够成人使用等技术难题,将有望取代骨髓、动员后外周血和脐带血用于异基因或同基因(小孩本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胎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等多种疾病。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卫生资格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一、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

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

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

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

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

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占ITP的80%,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

起病隐袭。

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

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

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

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叶酸缺乏的原因①摄入不足,冬末春初蔬菜少的季节较多见,营养不良、偏食、食物烹煮过度是叶酸缺乏的主要原因;②吸收不良;例如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③需要增加;例如妊娠(叶酸需要量增加5-10倍)、哺乳、婴幼儿或慢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等也是主要原因之一;④利用障碍;应用影响叶酸代谢或吸收的药物如氨甲喋呤、乙胺嘧啶、苯妥英钠、异菸肼、环丝氨酸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