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15.含水层和隔水层定义。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具透水和给水能力的岩层。
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为:岩层要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
16.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的分类以及三类地下水的定义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30.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关系分析
3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1)近期和远期相结合;(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3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1)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2)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表
9.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10.水资源评价包括哪些?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金额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27.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四项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28.《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GB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29.蒸汽锅炉中的水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成垢作用、起泡作用和腐蚀作用
5.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突出
6.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农业用水2/3,工业用水1/4,生活用水8%
7.全球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水源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突出
8.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时间分布特征:年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按照河流在平面上的河床形态和演变特征,可将河段分为四种类型:(1)顺直型河段(2)弯曲型河段(3)游荡型河段(4)汊道型河段
40.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河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33.地表水源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炸。
34.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河流的径流变化、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冰冻情况、水质、河床地质与地形等
24.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什么?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及满足河道内用水并估计下游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引、提等地表水工程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一次性最大用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25.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开采后果评价
26.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欠的调节平衡原则;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
20.河流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河流水文计算的方法有哪些?
基本特征有周期性、确定性和随机性、区域性。计算方法有成因分析法、地理综合法、数理统计法
21.收集河流水文资料时应满足什么要求:一致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23.径流还原计算的定义和方法:径流还原计算就是消除人为影响,将资料系列回归到“天然状态”的一种方法。有分项调查法和降水径流模式法
17.水资源分区的原则: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流域完整性;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与其他区域尽可能协调
18.水资源分区的方法: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根据天然流域分区;根据行政区划分区
19.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
35.根据泥沙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可将泥沙分为床沙、推移质及悬移质三类
36.启动流速:静止的泥沙开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的水流速度
37.止动流速:当水流速减小到泥沙停止运动时的水流平均流速
38.河床演变是水流和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河流中水流运动包括纵向水流运动和环流运动
39.河床演变一般表现为:(1)纵向变形(2)横向变形(3)单向变形(4)往复变形
11.河流径流的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12.表示径流的特征值有哪些?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
13.什么是地下水?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
14.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
1.水资源的特性;资源的循环性;资源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
2.水的蒸发—降水—径流的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地进行着,称为自然界的水文循环
3.更替周期;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4.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