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力法则》读后感
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吸引过来的,所以不能怪别人,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这就是在《吸引力法则》这本书中,杰克·坎菲尔德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本书不仅仅告诉我们吸引力法则的原理,还教导我们使用这一法则的方法,同时引导我们去行动。
初读此书时,我心中无比欣喜,因为作者前几章中所说的内容,跟自己内心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完全能够对应。
所以有种被人道出心声的感觉。
然而,后面几章看到具体的方法时,我又感觉很难落实,总感觉有些方法不容易实施。
所幸,我决定试验下作者这些方法,所以多少也采取了些他所建议的行动。
至于有没有效果,现在还难以下结论,也需要若干年后才能见到效果。
不过,被这么多人都认可和推崇的方法,总值得一试。
除了对书中具体方法的尝试,从本书中得到了以下感悟: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当你自己持续坚持了某一项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自己身体疲乏、思想停滞,仿佛已丧失了自我,不能自已。
只想闭上眼睛,让整个世界沉寂下来,让世界来聆听你内心的不适。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无能量”状态吧。
这是很正常的情绪状态,每个人确实无法时时刻刻地保持开心、感受爱、感到幸福、兴奋、满意、宽慰、骄傲、感激、轻松和宁静的情绪。
适当的情绪发泄也是必要的,而且是健康的。
例如一个月把自己灌醉一次。
但我想最终你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你真正感受到得远远比你想说的和做的重要得多。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情绪完全就是由自己所控
制的。
环境、周遭的一些人们都不应该成为造成你坏情绪的借口。
所以,你有权选择你身边的环境、选择什么样的人做你的朋友。
你有选择具有与你同样共振频率的环境和人的权力。
如何使你的“潜意识”转化成“有意识”,不停的选择视觉化积极的、有灵感的、令人振奋的意象,这样才能创设与你真正想吸引进你的生活的事物相匹配的震动。
曾几何时,总有个困扰围绕着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消极的人相处,在书中,我又找到了答案:首先,记住你不对他们的成长和觉悟负责。
然后同时我们要谨记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消极的。
不要评价你生活中消极的人,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并且努力让自己成为乐观积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