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合同的无效情形

保险合同的无效情形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保险合同的无效情形篇一:浅议保险合同的无效保险合同的无效【摘要】保险合同的无效是指已经成立的保险合同,因欠缺保险合同有效的根本性要件而自始不能产生保险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的事实状态。

本文先分析了保险合同无效的定义,并把其与保险合同失效和保险合同解除做了比较。

然后介绍了《保险法》中所规定的保险合同无效的条款及意义和作用,最后阐述了保险合同无效时,保险当事人具有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关键字】保险合同;无效;原因一、保险合同无效的定义所谓保险合同的无效是指已经成立的保险合同,因欠缺保险合同有效的根本性要件而自始不能产生保险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的事实状态。

保险合同无效按照不同的依据可以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以及法定无效和约定无效。

保险合同全部无效是指保险合同的全部内容自始不产生法律拘束力;保险合同的部分无效是指保险合同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保险合同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保险合同法定无效是指保险合同因法律所规定的原因,而使保险合同的内容自始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

保险合同约定无效是指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约定合同无效条款满足时致使保险合同的内容不产生法律效力。

不管如何定义或者分类保险合同的无效,保险合同一旦无效就必然具有违法性或者不履行性。

违法性中的“法”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保险法》和《民法》,《保险法》是针对保险业所拟定的特别法律,《民法》则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只要保险合同中的内容有违反这两个法律的内容,它就是无效的。

而不履行性则很明确,只要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者违反了合同中规定的责任或者义务,则保险合同无效。

二、保险合同无效的原因保险合同无效的原因主要是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来裁定。

20XX年出台的最新《保险法》中的第17,19,31,34,55条中有明确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尤其是一些免责条款,保险人应该在订立合同在保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做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这条规定也是保险合同部分无效的依据之一。

当被保险人在遭遇保险事故时,如果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理由是未说明的免责条款或者一些特殊条款,则拒赔将不成(:保险合同的无效情形)立.《保险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额不得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这也是保险合同部分无效的情况。

当发生此种情况是,保险公司会赔付规定的金额,只是超出部分不再负担。

另外,保险法还对超额投保有一定的规定。

超额保险是指保险合同所约定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的保险。

在财产保险中,无论是故意的超额投保还是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超额投保,都将导致超过部分无效。

此外,在投保人重复投保时,也可能发生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

对此,我国保险法第五十六条规定:“重复保险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各保险人按照其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可以就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请求各保险人按比例返还保费。

”实质上也就是指超额投保的超额部分无效。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父母以外的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同时也要求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也就是说,法律禁止父母以外的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

这样规定是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投保人为获得保险金而为无民事行为人投保,然后再将其谋害,是很容易的。

基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安全保护的需要,保险法规定,只有父母可以为其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但是,为了防止过高的保险金额诱发犯罪动机,保险法又规定,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三、保险合同无效时保险双方当事人的责任与义务在保险合同中,当事人所负给付义务主要为以金钱的给付,因而,在保险合同无效时,须返还的为保险费、保险赔偿金等金钱。

如果保险合同的无效是由于保险公司没在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投保时具体说明一些特殊条款造成的,就需要根据情况退还被保险人保费的现金价值等,或者不得拒绝给予被保险人应当给予的赔付。

如果保险合同无效是由于保险人的过失或者失误造成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返还被保险人保费现金价值或者直接拒绝赔付。

保险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如果致使保险合同无效是一方造成的,则过错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保险合同无效而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均有过错的,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无效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损失是一种信赖利益损失,信赖利益损失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包括:(1)缔约费用及利息;(2)准备履约和实际履行所支付的费用及利息;(3)因缔约过失导致合同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所造成的实际损失;(4)因身体受到伤害所支出的医疗费等合理费用。

间接损失为:(1)因信赖合同有效成立而放弃获利机会的损失,亦即丧失与第三人另订合同机会所蒙受的损失;(2)因身体受到伤害而减少的误工收入;(3)其他可得利益损失等。

保险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如果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人无须承担保险责任。

保险人的保险责任,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或者在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保险金的条件成熟时,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前提是存在有效的保险合同。

在保险合同被确认无效时,保险人承担保险责的前提就不存在了,保险人因而也就无须承担保险责任。

虽然造成保险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如果在签订保险合同的时候以及履行合同的期间就注意一些细节,按照条款办事,其实就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1、范健《商法(第4版)》2、《保险法》3、《合同法》篇二:保险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认定保险合同有效无效的法律根据主要应当是《保险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保险合同,格式条款无效篇一: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诉讼无效及对策论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诉讼无效及对策[提要]保险公司的格式条款在诉讼中的效力认定是困扰保险公司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对格式条款被司法机关认定无效的常见情形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格式条款;无效保险公司作为风险防范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保险客户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通过诉讼解决案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保险公司越来越频繁地站在了被告席上;而保险合同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的比例很高,败诉的困局对保险行业的信誉和经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的常见情形(一)无法证明承保过程中履行了解释说明义务导致条款无效。

新《保险法》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

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做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其中的“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与“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做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都是在实践中很难把握标准的表述,比如投保程序中存在代投保人签字等问题,一审时没有提交相关证据,比如投保提示单、投保单问题,审判机关片面保护第三者利益而对保险公司的说明义务要求过于苛刻问题。

因此,判定在涉及保险条款是否具有约束力中,法院绝大部分以未尽“说明义务”判决保险公司条款无效。

(二)条款不合法导致条款无效。

保险条款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否则该条款即便是保险人尽到了投保提示义务,也会因其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比如,保险公司鉴定费、评估费等项目因与《保险法》冲突而渐渐失去了按格式条款执行的能力。

再如,在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条款第六条第七款第四项“持未按规定审验的驾驶证驾驶被保险机动车”属于第三者责任险免赔情形;《道路交通安全法》23条99条、《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8条、《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均没有将其列入不得驾驶机动车的情况,也不会导致驾驶证被暂扣或吊销的行政处罚。

保险公司将其列为免赔条款,显然是赋予了驾驶人比法律法规更严的义务,根据《保险法》19条、《合同法》40条属于无效条款。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认定条款无效,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三)保险条款在实践中无法操作造成条款成一纸空文。

在涉及人伤赔偿案件中,无论是交强险条款还是商业险条款,都明确规定了保险公司按照医疗保险项目进行赔偿,据此,保险公司在内部理赔时通常是按照80%的比例承担医疗费用。

但在法院判决中,即便保险公司给法院提供了受害人用药清单中超出医疗保险范围的用药项目和数额,除了个别法院的个别法官,绝大部分判决也不支持保险公司的主张。

因为法官并不熟悉医保目录,更不清楚用药的合理性、必要性与相关性。

而保险公司内部的证明又不具有公信力,对该部分数额保险公司申请鉴定又成本太大,得不偿失,造成该条款在诉讼中实际变成了一纸空文。

二、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原因分析保险公司格式条款被认定无效的情形除了集中表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