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 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

开题报告 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

TONGRE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
班级:就不说了
指导老师:
开题时间:2013年10月20日
(一)、开题报告题目: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
——以《大话西游》系列和《功夫》为例
(二)、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电影:是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电影,是1895年12月28日诞生的一种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一门新艺术。

自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并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并逐渐成为为一种主流文化。

现在,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了。

中国电影,诞生与1905年,如今,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拍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文化的不断交流,以及港片的不断涌入大陆,增添了中国电影的色彩。

在众多的电影中,周星驰电影独树一帜,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以他独特的形式吸引着无数观众。

于是,在周星驰的影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一种是有周星驰的电影;一种是没有周星驰的电影。

”在亚洲,周星驰有着广大的观众。

这样就会有人问,周星驰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观众的喜爱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电影中的无厘头喜剧吗?很显然不是。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喜剧的确能够吸引广大青年观众,能给人带来轻松、愉快。

但是,周星驰电影
中特有的一种悲剧因素,也吸引了很多人,给很多人带来了思考。

周星驰1962年出生于香港。

起初,周星驰只是一个少儿节目,但是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演员。

1988年开始拍电影,其第一部影片是在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中饰演一个群众影员,但是他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

但是,周星驰一直没有放弃,他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1988年,一位香港影视界的知名人物注意到了周星驰,他就是李修贤。

他们合作了《霹雳先锋》,周星驰在《霹雳先锋》中的独特表演,一举获得了这一届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

从此周星驰在电影界一发不可收拾。

选题目的:本人小学时候就接触了周星驰的电影,起初就深深被他电影中的无厘头喜剧吸引着,直到年龄的不断增大,才开始慢慢领略周星驰电影中的悲剧意识。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一篇有关周星驰的论文,但是由于知识的有限,并且对影视文学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没有去写。

现在,对影视文学的学习,我终于可以用艺术和文学的方式来阐述周星驰的喜剧与悲剧。

于是我选了周星驰先生的几部经典之作来阐述周星驰电影的喜剧与悲剧。

选题意义和价值:周星驰的电影以他独特的表现形式把香港乃至中国喜剧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峰。

在他的电影中,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吸引着广大观众,而在观众灵魂中留下的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思考。

周星驰的电影已经不再是一种电影,而是一种文学、一种艺术。

周星驰的电影还收到后来很多演员模仿,他的影响力还将不断增大。

周星驰电影的喜剧与悲剧,以及他电影中向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对我们
的生活会有更大的意义。

喜爱周星驰,喜爱他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喜爱他把悲剧用无厘头的喜剧影络出来。

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些经典句也对人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说“I服了U。

”、“哇靠,原来是你啊”还有那句经典爱情表白“一万年”。

所以对周星驰的喜剧与悲剧的研究有现实意义的。

并且,从文学和艺术方面来研究周星驰电影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论文主要内容:
1、“周星驰电影的喜剧与悲剧”的目的和意义。

2、周星驰以及他电影的介绍。

3、周星驰的影响以及地位。

4、周星驰电影中的喜与悲的阐述。

5、周星驰的电影的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四)、论文写做方法:
1、观看周星驰的电影。

2、和周星驰的影迷一起讨论。

3、上网查找有关周星驰的资料。

4、到图书馆查询相关书籍。

5、看周星驰电影的相关评论。

(五)、我的准备情况。

1、我喜爱周星驰先生,我是他的一个影迷。

2、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了周星驰的大部分电影(我不敢说我全看了)。

3、我阅读过窦欣平著的《周星驰外传》和周星驰影迷写的《就爱周星驰》。

4、看过周星驰相关的评论以及论文。

(五)论文写作计划安排:
2013年10月初确定论文题目。

其他待定。

(六)参考文献
1、周星驰电影。

2、《周星驰外传》窦欣平著.新华出版社。

3、《就爱周星驰》,周星驰影迷著。

4、《中国电影论辩》张智华/史可扬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5、《江湖外传之港片残卷》魏君子。

6、《电影百年佳片欣赏》中国长安出版社,赵正节、武华岚
编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