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21世纪初中国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对中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商洛市为例,就当前初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链接问题进行研究说明。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历史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历史教材在教材内容、教材编排、教学方法上都与初中历史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如初高中课程衔接方面近些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链接,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笔者对商洛市进行了考察,选取了四所具有代表性(中学)的学生,如商洛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山阳中学的学生,以及历史任课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初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衔接问题的认识
1.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在以上四所高中里选取了4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
调查,其中男学生有207人,女学生有193人。

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47名同学对历史感兴趣,253名同学对历史兴趣不大。

总的来看,不喜欢历史学科的学生占多数,就各学校而言,属于商洛市重点高中的商洛中学喜欢历史学科的有59人,不喜欢历史学科的有53人,这可能与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高教学设备齐全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他三所学校则情况相反。

2.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
在学习历史学科目的来看,“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占到调查学生的百分之60多,剩下的学生大多选择了“完成高中学业”。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商洛中学和镇安中学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选择了“考上理想大学”这一个原因,目的特别的明确,这可能与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硬件设备有关。

但是在山阳中学和柞水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完成高中学业,取得高中文凭”这一项,从这里可以看出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以后的路还是迷茫的,还没有一个详尽的规划。

3.高一年纪学生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
对这一问题在调查中显示:觉得“很了解”的有35人,大部分处于不了解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新课程改革,不知道哪些方面改革。

因此我们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同时,重视对教师的培
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新课改内容上加强宣传,在学生上初中时,历史老师就应对学生讲述历史学科在高中的变化。

4.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的链接
在调查中,就“高中教师是否经常带领学生回顾初中历史知识”这一问题,选择“经常一起回顾初中的历史知识”的同学仅占16%,选择“如果讲到相关知识点会回顾”的学生占22%,选择后两项“偶尔回顾”和“一点都不回顾”的分别是40%和22%。

从中不难发现,选择“偶尔回顾初中历史知识”的占多数,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老师一点都不回顾初中历史知识。

在高一历史的课堂里,教师很少引领学生回忆初中的历史知识,将初中和高中的历史知识断开,没有有效的连贯起来,建议初高中历史老师就历史教学链接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在衔接方面存在的缺陷
初高中的历史教学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初中历史教学是义务教育的必经阶段,而高中的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查阅相关资料,初中高中历史教学在连接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台阶的跨度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历史知识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初高中历史在任务上的有很大的差异,势必导致教学内容的大跨步超越,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又是有限的。


教育理念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更多的关注其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则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学生洞察力等等。

与初中的历史教学理念上升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知识台阶的跨度太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2.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原因和目的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差异化。

笔者翻阅了初中、高中的历史教材,并且旁听了初高中历史课发现,初中历史老师的教育方式属于以时间为主线索将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联串起来,因此初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对于时间特别的敏感,但到了高中阶段,教材的编排更多的采用专题+模块、中外史混合的体例进行编写,这给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思维上有了很大的挑战。

再者,在对历史的领悟能力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历史的领悟程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之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异,学生升了高中以后的学习能力必然产生差异。

3.初高中历史教师之间交流过少
笔者和初高中的历史老师进行了访谈,从访谈中笔者发现当前初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在这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初高中教师之间就学生历史教育问题的交流甚少,也导致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造成刚步入高中
的学生对于历史任课教师教学教法上产生不适应。

三、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历史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历史教学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根据课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初高中教师之间应经常就新课改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方面进行交流,使初中生进入高中后能够很好的过渡,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变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朝东.《初高中衔接教材》.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钟启泉.《基础课程课堂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普文.《中学历史教学考试改革研讨会综述》.《历史教学》.1989年第2册
[6]张慕颖.《试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谢俊美.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刍义.历史教学.2003
年2期
[8]范红军.试论中学历史教材编写中已知结构和未知结构.历史教学.2003
[9]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的对策与思考.l历史教学.2004年7期
[10]历史教学编辑部.“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纪要.历史教学.2003年9期
[11]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