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18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18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


父的深深的感念之情。 生:我觉得文中还透着深深的哀伤之情。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文中几次提出“我”哭了,因为祖母的去世,因为看到父亲的艰难的买橘;因为不舍父 亲的离去;因为读到父亲的来信,父亲老了,而“我”这不孝子却不能在身边侍奉,内心深 深的自责和愧疚。 师:你说得很好。可见你课前预习很深刻。在四次哭时的感情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第一次是“我”看到家庭遭遇变故伤心而哭;第二次是“我”为父亲的买橘感 动而哭;第三次是因为怀念父亲,痛怜父亲老境的颓唐,无人照顾,深深的自责而落泪。 师:是呀,为人之子的朱自清在写此文时,真是内心感慨良多。
3、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 )。
A 多轨学制
B 树杈型学制
C 混合型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4、关于( )的内涵,一般表述为:“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A 思想品德
B 政治品德
C 品质
D 伦理
5、所谓( ),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
15、在课程评价领域,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的评价叫做( )。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档案袋评价 16、由得到经验证实的教学效果于有关教师行为之间的关系来定义教学的方式是( )。 A 描述式定义 B 成功式定义 C 科学式定义 D 规范式定义 17、著名教育家( )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A 毕达哥拉斯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35、古罗马共和国后期,初等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读、写、算和( )。 A 古兰经 B 圣经 C 十二铜表法 D 教义问答 36、欧洲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 A 绅士教育 B 骑士教育 C 行会教育 D 城市教育 37、西方教育史上( )的教育著作被认为是独立体系教育学理论诞生的标志。 A 柏拉图 B 昆体良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8、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教育漫话》 C《乌托邦》
三、简答题(共 75 分,5 小题,每小题 15 分)
1、简述德育过程的本质。 2、简述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中课程政策发展趋势。 3、简述问题解决的因素。 4、简述“五四”时期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内容和特点。 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四、分析论述题(共 90 分,3 小题,每小题 30 分)
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
A 认识性德育课程 B 德目主义 C 全面主义 D 德育说教 12、( )具有教学活动独立性和教学内容系统性特征。 A 认识性德育课程 B 德育活动 C 非本质主义 D 德育实践 13、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将课程定义为( )。 A 文化在生产 B 学习经验 C 社会改造的过程 D 教学科目 14、在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是( )。 A 综合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核心课程 D 学科课程
二、辨析题(共 45 分,3 小题,每小题 15 分)
1、以下是《背影》的课堂实录: 师:我们常说母爱是慈祥的,父爱是严厉的,但在朱自清的笔下,父爱却是绵长的,以至于 “我”读父亲的来信时,热泪盈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感受那份绵长而温暖的父爱。 (示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师:请大家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生:文章讲述了父亲送我上学时为我艰难买橘的故事,表达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之情。 生:文章讲述了父亲为生活劳碌奔波,晚境却很颓唐的故事,说明旧中国世态炎凉。 生:文章讲述了“我”家庭遭遇变故,祖母去世。 生:课文以背影为主线,四次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与子之间相爱和相怜的故事,和子对
A 目标模式 B 系统模式 C 过程模式 D 游离模式 20、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问题解决知识
21、( )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巨大的潜能,教学就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 的生长点。
A 行为主义 B 认知理论 C 人本主义 D 建构主义 22、当代课程改革理论认为,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是( )。 A 先行组织者 B 最近发展区 C 教育政策 D 文化变迁
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
A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B 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C 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D 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和信息教育
2、教育功能是( )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A 教育现象
B 教育形态
C 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
D 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
23、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 岁以内的儿童,其心理发展危机是( ).
A 自主对羞愧
B 信任对怀疑
C主动对内疚
D亲密对孤独
24、在学习动物的概念后学习爬行动物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发现学习
25、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
阶段六阶段论”。
A 思想标准 B 德育方式 C 本位主义 D 基本道德价值 10、( )即实施间接教学,它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 程和一切活动(如生活指导、课外活动、社区教育等)来进行道德教育,因此,德育是以间
接形式表现出来的。
A 政治教育 B 人文主义 C 全面主义 D 德育渗透 11、( )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 的思想政治的知识、好、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
教授道德价值。德目,“是正直、亲切、勇气之类的用语所表现的带有道德价值的名词”。
A 思想品德教育 B 德目教育
C 道德说教
D 德育渗透
8、学者认为基本的价值观辨析过程,由三阶段七步骤组成,即第一阶段:选择(1、自由选 择;2、尽可能自由地选择;3、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第二阶段:赞赏(4、珍视自己的 选择;5、公开自己的选择)。第三阶段()(6、按选择行事;7、重复行动)。 A 行为 B 德育模式 C 全面主义 D 德育方法 9、道德心理学柯尔伯格从儿童道德发展的实证研究出发,提出“人类存在文化上具有普遍 性的( ),这些基本价值表现为一个有相同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即著名的道德发展“三
请应用问答策略对以上案例中的教学进行评价。 2、据报道,我国某地三个学龄前儿童模仿“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某个剧情,在游戏中,把 酒精泼到一名儿童身上并点燃,造成该名儿童大面积烧伤。有人说,这个不幸事件是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的悲剧性诠释。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说法的对错,并说明原因。 3、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26、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小学一年级儿童处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 3 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家人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导致
该儿童耍赖行为的最有可能原因是(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卷
学科专业:教育学一级学科 考试科目编码:618 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 考试日期:2014 年 12 月 28 日上午 考生请注意:本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须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 90 分,45 小题,每小题 2 分)
D《教育论》
39、法国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创建于拿破仑(或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是全国 教育界的最高首脑。
A 帝国大学学监 B 教育部部长 C 拿破仑 D 教育大臣
40、联邦德国的(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被称为国家的“第二支柱”。 A 基础教育 B 普通中等教育 C 普通高等教育 D 职业技术教育 41、( )是由因溯果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法 B 行动研究法 C 叙事研究法 D 调查法 42、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可把教育实验分为( )。 A 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与多因子实验 B 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与改造性实验 C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D 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43、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的( )。 A 理论问题 B 基础问题 C 工作问题 D 对策问题 44、研究中研究者没有做到价值中立,违反了以下哪条原则( )。 A 客观性原则 B 操作性原则 C 伦理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45、以下哪点不属于先进经验的标准( )。 A 典型性 B 适用性 C 新颖性 D 创造性
A 经典条件反射
B 耍赖行为受到强化
C 该儿童天生脾气坏
D 该儿童有多动症
28、北宋的熙宁、元丰兴学的主持人是( )。
A 范仲淹
B 胡媛
C 王安石
D 蔡京
29、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军事学堂是( )。
A 天津武备学堂
B 福建船政学堂
C 江南水师学堂
D 北洋水师学堂
3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 )。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呈现复杂性。有的人认为,师生关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 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为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有组织关系,以及以情感、认识为表现 形式的心理关系。还有人认为,师生关系包括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等等。请您结合经验和实践,对多性质、多层次的师生关系体系进行分析论述。 2、评述蔡元培民国初年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自变量是探究学习,因变量是学习能力。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请提出实验假设,构建 一个准实验设计,联系实际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要求。
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