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锋与天气说课稿

锋与天气说课稿

锋与天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锋与天气”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
二节“常见天气系统”的第一目。

本部分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为“运用
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大气是自
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分别从全球尺度和地区尺度认识
这一要素。

本章前两节介绍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大气环流
与气候,本节从生活需要出发,讲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因此,本部分内容在本章不可或缺。

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叙事
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并重,图文并茂,让学生对锋面系统有较直观
的认识。

教材中知识的铺垫也很到位,为学生扫除认知障碍。

教材
紧扣课标要求,对冷、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分析得很详细,方便学
生预习和复习。

二、说学情
学生对天气现象虽不陌生,但对各种天气的成因并不了解,还
不能从更加专业、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

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很强,很想探寻生活中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这为本节课
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向。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立体
感较强,加上有初中地理、物理学习和本章节的两节知识做铺垫,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的方法,自己分析、归纳出锋面系统控
制下天气的特点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锋面结构图上指出锋面、锋线和锋;能够
借助简易天气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特点,并分析原因;能够结合示意图,说出冷锋和暖锋在锋面坡度、降水位置等方面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培养
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更加科学、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天气
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而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和学习地理的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简易天气图上判断不同类型的锋,并分析它们在
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特点。

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是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学生在生活
中经常会接触到简易天气图,这就要求首先能从中辨认天气系统,其次要根据其发展趋势分析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情况,以便为更舒适的生活或生产需要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是为了达到该目标。

教学难点:用所学锋面知识分析一些天气实例。

之所以将其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可能在知识理解方面还有困难,要求他们立即学以致用、分析天气实例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天气现象的成因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这成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我国很典型的天气实例。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解释气团的特点及冷锋、暖锋影响下的天气实例时主要用讲授法。

因为“气团”不是本节重点,不需要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摸索,但它又是学习“锋面”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做讲解、铺垫。

教师讲锋面控制下的天气实例,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刚接触时还不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

启发式问答法:主要是在学习冷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时使用。

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由学生自主构建,才能理解得更深刻。

但在刚刚接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他们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合作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在学习暖锋过境的天气特点时使用。

由于教师已带领学生学习了冷锋,学生已掌握分析思路,因此这部分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然后请一个小组来表演。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做好讨论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督促全员参与。

六、说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以板书、板图为主,计算机多媒体为辅。

计算机多媒体主要展示冷锋、暖锋形成的动画,一方面很生动,另一方面也方便表示锋面的移动过程。

其它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板图和板书,一方面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也能学画简单的示意图,板书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武汉的气候类型,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回答。

引导学生认识气候是长时间内比较稳定的大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易变的,所
以经常要关注天气预报。

请一名学生模拟天气播报员播报此时的天
气情况。

学生将会从气温、阴晴、空气污染情况等方面播报,这时
板书“气温”、“气压”、“风”、“阴晴”几个关键气象要素。

然后教师
说明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引出本节课主题:常见
天气系统之锋面。

这样导课一方面实现前后内容的平稳过渡,另一
方面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入手,提高学习兴趣。

2.教授新课
新课教学共有“认识气团”、“熟悉锋面结构”、“引导学习冷锋”、“合作学习暖锋”、“了解准静止锋”、“区别冷、暖锋”几个活动。

(1)认识气团。

“气团”是学习“锋”的基础,所以要做铺垫。


让学生在教材p41第二段中勾出气团概念,然后教师解释其中两个
关键词。

“物理性质均一”指气团内部的温度、湿度差不多,因此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比较单调,一般是晴朗的。

“大范围”有多大?
让学生看教材p37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它们都属于气团。

基于这两点解释,一是让学生认识受单一气
团控制天气是单一的,与后面的锋作比较;二是让学生直观认识气
团的大小。

借助刚才图像,顺便认识气团的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影
响我国的气团,冬季主要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大陆气团,夏季
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的海洋气团,询问学生两个气团的温度、湿度是
否一样,学生很快能总结出大陆气团冷而干、海洋气团暖而湿,顺
利引入冷、暖气团,但教师要强调冷、暖气团是相对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