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课件
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
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
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
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
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
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精读细研
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
的著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
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
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
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和谐,邻里之间的关系便会融 洽许多。将心比心,换个角度,或许能拨开云雾见
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
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精读细研
“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 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 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 即“和为贵”。“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 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 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拓展探究
和为贵,忍为先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碌的学习、工作, 形形色色的挑战和压力,使很多人脾气暴躁,情绪容易 失控。他们动不动就动怒,动不动就大骂出口、大打出 手。虽然他们都知道气大伤身,知道和气生财,但是怒 火仍旧时不时地烧起来。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一定要生气吗?生气可以 解决问题吗? 《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礼之用,和为贵。”
整感知
三、班级讨论会 提示1: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 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例如:同学们思考并举手, 经主持人允许后可发言;允许每个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 看法或感想,并说明理由;最终的结果通过举手的方式 决定,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提示2:时事讨论会之前,多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为发 言做准备;讨论时,本着“和而不同”的理念, 相互启发,共同受益;讨论会后,认真总结反思。
——《左传·昭公二十年》
精读细研
和,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所有的人都能慷 慨陈情,各方的利益都能合法争取,相反的观点都能 平等表达,这才是真正的“和”。有了这样的氛围, 想不兴旺都不可能。反之,一味消灭异己,只能激化 矛盾,导致动乱频发,最后必然走向灭亡。这是两千 多年前先贤给我们的启示。
整体感知
二、寻“和”之用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 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 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 意义的理解。
精读细研
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
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
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 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 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 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
精读细研
(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 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 乎?”对曰:“异。……君所谓可而否焉,臣献其否以 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 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 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拓展探究
曾经在一辆公交车上,由于拥挤,一位中年男子不小心踩 到了另一位男子的脚。没等那位被踩的人说话,这位就说: “真是抱歉,一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脚。”另一位笑了笑,说: “没事儿,这公交车这么拥挤,踩到脚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儿 嘛。”两位都淡淡地对视一笑。
曾经在回家的路上,走到电梯门口,在等待中,从一面镜 子的反光中,我看到了一位母亲抱着小孩,推着一辆婴儿车艰 难地将楼下的大门打开。我赶紧上前去将门打开,而那位母亲 则微笑着向我道谢。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学习目标
1.理解“和”的多元化的思想内涵,正确把握“和” 与“同”的区别与联系。(重点) 2.能从历史典籍、历史故事中体会“和而不同” “和为贵”的内涵,明确“和”在当今社会中的意 义。(难点) 3.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 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素养)
拓展探究
其实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有容人之量,凡事能忍一 忍,就不会怒火越烧越旺,以至大脑一片空白,最后失控了。
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些磕磕绊绊,有了矛盾怎么办呢? 一种情况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另 一种情况是一方先忍让,另一方也鸣金收兵,矛盾暂时得以 缓和。还有一种情况,双方均后退一步,相互谦让,其结果 是重归于好,和气如初。
整体感知 一、探“和”之义
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 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 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 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精读细研
当然,忍让并不等同于纵容。忍让也是有原则的, 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 不能含糊其词,不能退缩不前,更不能同流合污。
拓展探究
以和为贵 和谐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真心来灌溉,用宽容来施 肥,用微笑来孕育,只有这样方能开出美丽的和谐之花。和谐 大到世界,小到家庭,只有人人都以和为贵,我们的社会才会 变得更加安定、更加美好。 以和为贵,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沟通。孔子说,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和。生活中,同学间的摩擦,朋友间的误会, 父母间的争吵,缺少的就是一种心灵间的沟通。父母之间多一 份理解,兄妹之间多一份宽容,便会让家庭和谐;同 学之间互相谦让,对彼此友善些,便会让班级和谐; 社会中多一份关爱,人们的关系就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