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鹤楼教学课件

黄鹤楼教学课件


历历:清晰的样子。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乡关:故乡。 译文: 在晴朗的日子里,从黄鹤楼望去,汉阳一带的树
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
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课文品读
1、运用 典故,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的句子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文章两个空字含义一样吗?内容深意是否不同? 首联中的“空”是空空荡荡之意,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人去楼空,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颔联中的“空”,空自、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反衬人生短促,岁月易逝之感。
翻译+方法+情感
4、诗人颈联明明写的是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之景, 为何尾联抒发的是愁苦之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晴朗的日子里,黄鹤楼望去,汉阳一带的树木 历历可见,鹦鹉洲芳草萋萋。
以乐景写哀情,以生机勃勃的他乡之景 衬托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主题
《黄鹤楼》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来游黄鹤 楼的所见所感,
黄鹤楼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们学 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黄鹤楼崔颢课前自主学习资料袋
崔颢(约704~754),盛唐诗人。汴 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进士,官至太 仆寺丞、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崔颢中进士做官,他一生基本在远离京城长安外做官。他宦游 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在这种漂泊不定生活中,诗 人悲从中来,开始思念起家乡,挥笔一写,就成千古绝唱。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登临此楼, 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 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 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荡涤而去,清廖孤寂之感悠然而生。(抒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拓展延伸
这两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请选择其中
一句话,融入自己的想象和体会,写成一段小文,缀珠成文。
示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扩充想象成文扩写的方法:1、抓住意象,写出特征。 运用形容词、修辞写出意象的特点。2、写人物就添加动作、心理、神态、 外貌添加场景。3、写景完后记得抒情议论,进行升华。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
翻译课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注释: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闲静的样子。
译文: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漂浮。
翻译课文
原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方法:字义+句义+情感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和此诗一样,抒发的也是吊古怀今,物是人非之感。
3、文章哪一句点明诗歌的中心?是怎样传达出的感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日暮之际,诗人远望家乡的方向,江上烟雾 笼罩,哪里看得到家乡呢? 3.情景交融。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 相交融,更增添诗人浓浓的乡愁。
据说当李白游览黄鹤楼时,本想题首诗,但一看到崔 颢的这首诗,立马搁笔。还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课文品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 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 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