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古诗三首》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渭.(wēi wèi)水之南的华山绝壁千仞.(rěn rèn),高耸mó tiān(
),被称为xī yuè()。
华山东峰上有些景观因年代久远或天灾人祸而荒废,现仅存yí zhǐ()。
二、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
B.五千/仞/岳上摩天
C.渭城/朝雨/浥轻尘
D.劝君/更尽/一杯酒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读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更”字与第1题
中“更”字意思相同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长
相思》)
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
..出篱门迎凉有感将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万里河
....东入海三万里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诗句,按要求完成练习。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的画面: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故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诗人和朋友离别时的情景(注意从外在环境以及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方面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军行》是一首____________(选填:送别诗边塞诗),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
诗的前两句中,点明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为送别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在横线上将诗歌补充完整。
2.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代的________(谁)。
两首诗中都出现了“王师”一词,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标题来看,第一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深夜看到的景象和感受。
()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有“三万里”长,“岳”有“五千仞”高。
()
(3)“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由此可推断第一首诗的写作时间早于第二首诗。
()
(4)“万事空”表现了作者临死时坦然豁达的心态。
()
4.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
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
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
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1.《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 )(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 )(单选)。
A.崔颢《黄鹤楼》
B.汉乐府《江南》
C.王翰《凉州词》
D.王维《使至塞上》
E.《金戈铁马——唐代经典边塞诗赏析》
F.《当小学生遇见苏轼》
G.《葡萄美酒——从唐诗看古代的物种引入》
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格式。
参考答案:
一、wèi rèn摩天西岳遗址
二、B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五千仞岳”指的是华山,是一个词语,不能拆开,因此B项朗读停顿划分有误。
三、1.ɡènɡ
2.A
解析“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思是“劝友人再喝一杯送别酒”,其中“更”意为“再,又”。
A项,“更”的意思为“再,又”;B项,“更”是旧时的时间单位;C项,“更”的意思为“更加”。
四、1.湿润,沾湿 2.快要天亮 3.黄河
五、1.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阴沉暗淡,站在孤城上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2.(1)饮完老朋友
(2)示例:清晨时分,刚下过小雨,旅店外面的柳叶看起来更清新了。
诗人在旅店为朋友元二饯行,他端起酒杯,说道:“喝了这杯酒吧,再往西出了阳关就没有认识的朋友了,你一路多保重!我在这里等你回来!”两人一饮而尽,随后元二骑马远去。
诗人站在柳树下,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满脸的不舍。
六、1.边塞诗唐王昌龄
2.王维渭城(答“客舍”也可)朝雨青柳柳
拓展古诗词中,“柳”常表示“挽留”之意。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七、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宋陆游南宋朝廷的军队
3.(1)× (2)× (3)√ (4)×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1)“将晓”的意思是快要天亮,所以诗歌描写的不是深夜看到的景象。
(2)“三万”“五千”都是夸张的说法,“三万”形容很长,“五千”形容很高,都不是确数。
(4)作者的心态并不是坦然豁达
的,他仍忧心着国家的统一。
4.示例:作者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一样的,都表达了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一首诗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看出,第二首诗从“但悲不见九州同”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以看出。
八、1.示例:徽标对“中”字做了变形处理,像一位古人在对月吟诗,古人的长袖化成了长长的卷轴,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感。
2.CD E
解析从边塞诗的定义和所给诗歌的标题即可选出第一空的答案。
A项和B项写的都不是边疆地区。
F项中的苏轼是宋代诗人,而马腾同学想研究的是唐代边塞诗。
G项偏离研究主题。
古诗词课外拓展: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