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研究

贵州省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研究

贵州省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研究
刘秋垚
摘要:近年来,地质灾害在各地区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灾害后果,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本文以贵州省水城县为例,介绍了该地区的灾害现状,分析出造成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与自然成因。

同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此来避免或者减小地质灾害给居民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水城县
0 引言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与云南接壤,地处素有祖国“西南煤海”之称的六盘水市腹地,东距省会贵阳 258km,属云贵高原中部,长江流域三岔河水系和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海拔 633 ~ 2861m。

贵州省水城县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县, 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地质灾害发生频繁, 因此水城县成为贵州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

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直接威胁,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生态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主要由各种地质作用引发,其诱因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变化规律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制约影响。

地质灾害具有三大特点:隐蔽性高、突发性高、破坏性强。

1水城县地质灾害现状
水城县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县区之一[1]。

根据资料统计,2018年水城县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4起,都属于人为引发地质灾害。

结合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汛期(特别是6~9月)是该区域地质灾害高发、频发时间段。

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严重制约着水城县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贵州省 2011 年地质灾害详查统计,水城县现有地质灾害 364 处,受胁农户 13999 户 63738 人及 9 所学校,全县33个乡(镇)均有分布。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多种地质灾害并存[2]。

按地质灾害类型分类:滑坡 234 处,崩塌 64 处,不稳定斜坡54 处,地面塌陷 8 处,地裂缝 3 处,泥石流1处,各类地质灾害分布图(图1)[3]。

2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
2.1人为因素分析
(1) 矿山开发:主要发生在产煤乡镇, 由于地下开采形成采矿区地面塌陷、崩塌等,如阿戛乡地面塌陷和玉舍乡小营组崩塌,就是由于开采煤矿引起的。

另外,由于水电站施工,也易形成地裂缝、滑坡等隐患[3]。

由于地下开采过度形成采矿陷空区,没有及时进行回填及恢复处理,导致地面塌陷、崩塌等[4]。

(2)其他人为活动对植被破坏:山区总体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发耳镇相对水城县其他区域可利用土地较多,人为活动如开垦种植、开挖开采等虽然使得土地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用来种植、建造。

但人为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土壤、岩石结构,破坏了植被,使得表面的土体变得松散,不能起到固化土壤、阻止水流渗透的作用,水土流失加快,径流加快对坡体、岩石的侵蚀,引发边坡失稳、滑坡等风险灾害。

2.2自然因素分析
( 1) 县境内山谷和斜坡地形绝大多数位于软岩斜坡地带, 斜坡原始坡度较陡(大于45°) , 斜坡临空条件好, 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而软质岩体抗风化能力弱, 表层岩体风化强烈,在其表部形成较厚的松散土体,其透水性大于底部砂页岩,在接触部位易形成软弱带, 易导致滑坡。

区内滑坡主要发生于坡度为 20°~ 50°的斜坡地带;崩塌主要发育在坡度大于 50°的陡坡或陡崖地带;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坡度大于 20°的斜坡地带[5]。

(2)降雨:根据对气象资料的记录,水城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降水量一
半以上。

水城县降水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特点,其中6、7月份达到降雨峰值,结合往年区域地质灾害记录该时间段内恰好是地质灾害高发期[6]。

暴雨或持续降雨后,土体的含水量上升,土质发生改变,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地质蠕变、水流冲刷发生土体位移而导致滑坡[7]。

3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3.1普及地质灾害防治,扩大宣传力度
目前,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度不够,这是地质灾害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只有公众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提高防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救能力。

其一、水城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进行宣传。

近年来,充分利用“4. 22”地球日、“5. 12”防灾减灾日、“6. 25”土地日、“8. 29”测绘日、“12. 4”法制宣传日等宣传节日,精心组织人员上街、下乡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其二,采取报纸、专栏、黑板报、街头宣传、手机短信、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其三,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使隐患点附近群众深知严峻危险,学会怎样避险、怎样自救和互救。

3.2建立全面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制定专门防治方案
需要结合人员驻场监测、仪器在线监测等现代科技手段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放震动监测报警、土体岩石位移报警等监测仪器,收集区域的监测数据,利用当前的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分析手段,设定一定的报警值或警戒线。

通过系统数据库的在线监测分析,及时显示各区域的灾害隐患分布及风险等级情况,便于提前判断和采取预防措施。

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县、镇相关管理机构需要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评估工作,做好排查工作,一是要逐一核实往年的灾害事故地点及现状;二是要发现新的隐患点并及时根据往期经验做好风险等级划分。

4结果与讨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水城县的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其中以滑坡为主。

造成地质灾害的成因除了有自然因素外还有人类活动所导致。

地质灾害防治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它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长期艰苦的任务,地质灾害防治是地区安全生产防范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做贡献,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经验教训来自于每一起实际的地质灾害事故,防治工作需要从灾害事故的成因着手,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质灾害预防水平。

水城县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形式非常严峻,防治工作参与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工作的艰难性,提前谋划、全面部署、全民动员、全面排查,运用科学的监测预警技术,提早发现、提早治理,尽量避免或减小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胜元.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贵州环境地质工作[Z]. 中国北京: 20136.
[2] 吴志均,邱马江,唐峰. 对水城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J]. 绿色科技. 2011(02): 84-86.
[3] 司江福,尹海沣,黎富当,等. 贵州水城县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2, 23(01): 111-115.
[4] 宁永西,代稳,王金凤,等. 水城县发耳镇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24): 83-85.
[5] 汤明高,许强,马和平,等. 西藏昌都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6(04): 11-16.
[6] 张锦,毛春旭,赵虎,等. 水城县降水气候特征及极端干旱年形势场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9): 230-232.
[7] 程永波,陈胜华. 水城县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J].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 32(01): 193-195.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Shuiche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Liu Qiuyao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eological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in various regions, causing serious disaster consequences and causing great damage 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Taking shuiche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asters in this area, and analyzes the human factors and natural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se factors, some feasibl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taken to avoid or reduce the lo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residents. 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uicheng County。

相关主题